学学生自己的数学

时间:2022-08-08 07:14:49

学学生自己的数学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追求把教学内容讲透讲深,课堂教学模式则是“复习―――引入―――特授―――巩固―――作业”,这在客观上占据了学生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新课程针对传统教学的缺陷,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情境 操作 合作 应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学生的角色,确立新的教学行为,建立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且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而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如老师面对学生的数学现实,多就地取材,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采用“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自己的理由?”,“你认为哪种方法好?”等之类的语句,将学生推向前台,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热烈的挑战之中,让学生感到问题的解决,是大家深入探讨通过寓教于情境之中,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促使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从而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①如果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亮亮和奇奇,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 个手指。②现在就剩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亮亮和奇奇,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欲望。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

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知识,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教师要求小组学生将圆锥装满沙子后又把沙子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教师让学生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沙子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比较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水”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教师注意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可以说,在这几番“物质化”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三、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享受数学

合作学习是小组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当要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当得到一个新的规律或结论,当产生有争论价值而个人又难以完成的问题时,我们老师就可以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弥补各人的不足,得出比较全面而准确的结论,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这一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让每组学生准备一分、一角、一元的三种硬币,并分工合作,有的测量,有的读数,有的记录,最后汇总资料,并且根据资料分析都得出“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认识,头脑反应快的学生分析结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操作,细心的学生进行记录,各尽所长,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享受了数学带来的快乐。

四、生活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例如:教师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请小组学生统计同学们对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给老师提出一些建议,做老师的好参谋。有的学生分析:科学是一门新学科,同学们倍感新奇,课堂形式也很活泼,老师有时候也比较幽默,所以大家最喜欢上科学课;也有的学生认为喜欢数学课的人数比以前多了,因为现在课上经常开展一些操作、游戏活动,同学之间有问题可以提、有意见可以争论;还有的学生建议:语文老师要阻止某些同学取笑回答问题有错或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同学,使大家都喜欢语文课……。由此,他们再次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作出决策”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加深了印象,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敢于多给学生点权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数学教学提高效率的保障。教师应当弄清一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填塞知识的容器。学生有了“权”,能好好看书,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参加讨论,就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了学生的内驱力,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这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教师携起手来,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浅谈数学后进生的转化与培养 下一篇: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