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食品小作坊政府监管有效性应关注的几个现实问题

时间:2022-10-23 01:42:15

加强食品小作坊政府监管有效性应关注的几个现实问题

食品小作坊遍布农村和城市,大多是以此为谋生手段,一家几口人共同经营一家小作坊,过着一种小富即安的生活。小作坊食品在不同地区形成了自已的特色,但食品小作坊有四个显著的共同特点:一是小作坊生产的食品为大众食品或特色食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生活需要,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二是小作坊生产的食品价格便宜,利润薄;三是食品小作坊数量多范围广,大部分经营者是下岗职工及低收入人群;四是产品销售地域基本上是本乡镇或周边城郊范围。围绕食品小作坊的这几个特点,笔者提出了要保证政府监管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食品小作坊的存在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食品工业规模化生产的今天,部分小食品的属性就决定了只有在小作坊中才能加工而成,才能保持特有风味,因为许多小作坊食品都需要纯手工制作,很难形成机械化或工业化规模大批量生产,所以很少有大中型企业生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同类食品,也就必然形成了食品小作坊的市场。例如,臭豆腐、甜米酒等一系列的特色小食品,因为这些特色的小食品只局限于某些区域和特定的人群销售,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或季节销售,或者因运输或者贮藏,或者本身这些特色的小食品的销量有限等诸多的因素,决定其不可能规模化、大批量的进行生产,因此,食品小作坊在各地有着他们生存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同时我国正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级阶段,任何企业要做大做强,都有积累的过程,特别小作坊在通往大企业的历程中,资本原始积累是一个必然经历的阶段。因此,现阶段食品小作坊予以保留是客观必然,是顺应市场需要的客观要求。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对食品小作坊采取的监管措施不应显著增加其成本负担

有市场需求就有市场供给,消费需求决定了食品小作坊的客观存在。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食品企业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目前,食品小作坊生产的产品销售范围主要是社会底层的低收入群体。由于小作坊食品具有价格和便民等方面的优势,市场对其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对于一些经济收入水平低的群体来说,优先选择廉价食品的消费群体,远远大于“安全需求优先”的消费群体。政府在对食品上作坊进行监管时,会对小作坊提出一些强制性要求,如出厂检验、生产记录、销售台帐等制度要求,这些要求小作坊一般难以认真执行,不能达到监管者预期的效果,而使这些制度要求流于形式,即明显增加了小作坊的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又干预了小作坊主的自主经营权。

第三,我们要认识到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是客观存在的

一是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食用方法、食用时间、食用量、食用对像的不当,都会使安全的食品变的不安全。所以,绝对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二是食品的安全性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和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农药和激素残留、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新原料的安全性等。三是食品安全性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如生产者的投机行为和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也对食品市场秩序和安全性产生重大的影响。认清食品不安全客观存在的必然性,才能找出食品不安全的“短板”,突出监管重点,避免处处围追堵截手忙脚乱,导致监管成本升高,监管效率却降低。避免“瘦肉精”出问题就全力以赴查“瘦肉精”,“塑化剂”出问题就全力以赴查“塑化剂”,年复一年充当“救火队员”角色,处处被动,形不成长效的监管机制。

第四,我们要认识到食品小作坊是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我国,就业收入无疑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由于开办食品小作坊,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等许多优势,能够解决部分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就业谋生问题。这些食品小作坊不仅可以赚取一家的基本生活费,而且解决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又给周围的群众带来了便利,地地道道的地方小吃也极大丰满了民众的生活,给地方文化增添了色彩和活力。从事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的相当一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失地农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如果“一刀切”地取缔食品小作坊,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允许食品小作坊的存在,是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五,提高监管措施的有效性重点在于提高监管措施的可行性和守住安全底线

食品小作坊数量众多,监管人员少,监管能力有限,监控难度非常大,若对食品小作坊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需要巨额的投入支持,不但难于实现,也难于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若要以有限的精力达到最大的监管效果,在今后对小作坊监管过程中必须走低成本、高效率的监管路线。同时,在目前市经济的条件下,政府也不应过于干涉经营者的微观经营活动。所以,我们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应着眼于守住安全底线,是保障安全的最低要求,而不是不断拔高存在条件,要充分考虑食品小作坊对整改要求的可接受承度,力求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增加达到最大的安全效果,推动食品小作坊在确保安全底线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通过清晰的主体责任意识来提高小作坊经营者的管理水平,这样即能提高对小作坊监管的有效性,还可以保持较低的监管成本,达到最好的监管效果。

作者简介:马强,武汉大学质量院在职研究生,现在博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督科工作,职务:副科长

上一篇:浅谈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工作 下一篇:简析一起锅炉酸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