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按需出版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2-10-23 12:35:31

我国按需出版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 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方式,按需出版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既可以解决目前图书发行中的一系列问题,对于短缺、绝版、个性图书,又可以实现很好的传承,实现学术需求和个性满足的互动结合,按需出版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和精神文化效益的有机统一,其发展市场必将受到关注。

关键词 按需出版,数字技术,路径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159-02

1 按需出版的特点

按需出版是一种社会要求,更是一种趋势,按需出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适合短版、断版图书出版。采用按需出版的形式,对于那些需求量较小的专业学术型图书和个性化图书,提供了市场生存空间,不仅解决了细分市场受众需求,也很好的实现了文化传承和保护。

第二,实现快速和及时化出版。与传统出版复杂的出版流程相比,按需出版直接借助数字化资源,简化图书出版环节,一些图书尤其是市场时效性强的图书的出版更加快捷。更为重要的是,借助数字化存储数据,可以很好地实现远程遥控和出版,打破了时空限制环节。

第三,凸显个性化出版。 通过运用数字出版和印刷技术,客户提供的个性化要求,在这里都尽可能的实现。市场手中针对自己需求,提出一些个性化设计,出版社设计部门在一定时间内,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完成一定数量的印制,既包括内容的梳理整合,也包括书刊外部装帧的设计,真正做到为作者、读者服务。

2 按需出版发展的路径

按需出版是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大环境下市场发展的必然,为更好地应对市场需要,国内出版企业不断探索,积极寻找推动我国按需出版的发展模式。

2.1 核心:开放的扶持政策

对按需出版的鼓励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别是出版行政管理机构对出版社的政策支持和出版单位与民营文化公司的合作。

1)适度开放出版单位书号权限。

作为审批制的出版单位,每年可以从出版行政管理机构得到一定数量的书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就成了一笔稀有的“价值资源”,在原有书号的基础上,行政管理机构可以再放开一定数量的书号,鼓励出版单位作用于按需出版这块“试验田”,同时通过资金和技术的投入,鼓励有实力的出版单位率先参与,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学术性强的出版单位。

2)积极鼓励民营文化公司的参与。

我国有3000多家民营文化公司和出版工作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他们渴望在新技术上有所突破,可是因为书号的制约,他们从事的也是一些合作出版项目。政府应该推动出版产业链向上延伸,鼓励出版工作室发展,他们与出版单位的合作和优势互补将能有效推动按需出版的发展。民营文化公司在策划按需出版时,出版单位只需加强对稿件的审稿,民营文化公司既克服了书号的制约,实现了自身的壮大,又推动了按需出版业务的发展。

2.2 基础:加强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和设备投入

建设

按需出版的运作,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数字化技术之上,因此,按需出版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而不能单纯依靠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引进。

发展按需出版需要有一个标准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通过行业内统一的平台,建立出版单位之间的深度资源沟通资源库。然而,目前我国按需出版在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较为欠缺,行业内并没有一个标准的信息数字平台规范,全国没有一个标准的技术体系,出版信息资源缺乏整合,缺乏有效的交流协作,这也造成了我国按需出版的发展困难重重。因此,需要国家重点支持那些优秀的数字出版资源研发企业,给予政策倾斜,促进他们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在硬件方面,尽管主要的按需出版设备还需要进口,但要努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造能力,有条件有重点的引进核心技术,更要注重人才的输出,通过他们对技术设备的掌握,促进国内设备更新。

基于数字印刷设备的投入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按需出版可以在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试点进行,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出版单位如知识产权出版社等由于自身规模,有能力实现资金投入和技术攻关,另一方面这些地区居民有一定消费能力,有需要个性化服务的需要。出版单位在强化自身传统出版资源的同时,在新技术上要努力实现突破,重视按需出版数字技术设备的建设。

2.3 突破:按需出版产业链系统完整的构建

西方出版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发展,已经建立了一条系统、完整的出版产业链,按需出版发展呈现大发展、大繁荣趋势,因此,我国按需出版良性、健康发展必须借鉴西方成功经验,顺应出版大产业发展潮流,出版社内部,出版社之间,出版社与发行商之间加强相互交流协作,努力构建一个系统、完整、贯通的产业链。可以根据当前出版产业地区发展差异化程度,实现有区别性发展,率先在东部发达地区实现试点,建立一个或多个地区数字资源中心,共享出版资源,密切产业之间配合,积极实现按需出版发展步伐突破。

在战略布局上,要努力冲破地区封锁,推动东部地区按需出版业务率先发展壮大,鼓励东部地区优秀出版单位以合作、开放的心态参与其中。针对按需出版小批量印制和个性化出版特点,受众市场比较分数,要鼓励优秀的批发商、零售商参与其中,实现广泛的分销。再者,根据数字出版的特点,充分重视网上书店的作用,出版社加强与网上书店的合作,根据市场反馈,即时提供个性的按需出版服务。未来按需出版产业之路,是一条合作之路,共赢之路,按需出版产业化经营是未来发展的诉求。

2.4 攻关:注重数字著作权管理体系的搭建

按需出版借助地区数字资源库,实现了快捷、迅速、及时化印制和出版,分布在各地读者实现了同步阅读。及时化传播引发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数字著作权侵权,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数字著作权支付管理中心,通过数字著作权管理中心资源分配和维护角色扮演,使各出版企业在一个集成的网络系统完成,使出版商、发行商的利润得到合理分配。不仅便捷了读者购买图书环节,又通过中心监测,保护了著作者和出版者等的合法权益。因此,我国按需出版发展,必须解决数字著作权管理体系攻坚问题,对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要引以为戒,及时解决各种电子支付安全问题 。同时注意加强诚信出版体系的构建,营造良好的信用文化氛围,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坚决打击违法出版行为,努力构建和谐健康的数字著作权支付环境。

2.5 关键: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新的时期,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呈现新的发展形势,对出版人才的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版人才更要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的步伐,以全方位、多元化人才发展观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根据人才岗位需求和层次,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高校要不断完善按需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注重“杂家”和“专才”的培养,创新出版人才工作,更新人才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按需出版,要把人才当成一种商品,通过市场考验来决定其资本价格。此外,由于可以借鉴学习国外优秀出版集团复合型人才培养经验,加强人才交流学习。

3 结论

作为一种过渡性出版模式,基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按需出版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按需出版在发达国家发展迅猛,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尽管它起步较晚,但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将与传统出版优势互补,促进传播手段革新,满足市场按需本质,实现出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卿.出版产业链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蔡玉沛,姚怡云.按需出版――发动未来出版的“绿色引擎”[J].编辑学刊,2014(2).

[3]陈海燕.出版转型期的人才需求[J].编辑之友,2013(4).

[4]李亚青.数字出版时代学术期刊的按需印刷[J].出版发行研究,2014(10).

上一篇:电视栏目包装的技巧及策略探析 下一篇:县级广播电视台记者建立对新闻的敏锐感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