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操作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3 12:19:35

化学实验操作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掌握“双基”,开发智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加以探讨.

1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喜欢,主要是觉得化学变化的现象新奇好看,但是喜欢并不等于观察。只有当他们真正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具备了良好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观察兴趣才能培养起来,并继续下去,学习上才有主动性。

教材中的许多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相当有趣,如钠燃烧、钠与水的反应、焰色反应、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等等。兴趣是学习的巨大源动力,但有的学生只是满足于感知这些化学现象,而未产生探究这种化学现象原因的要求,这种兴趣不会持久,此时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去提示本质和规律,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把观察兴趣引导到更高层次,这样的兴趣才是稳定的。兴趣的培养除了加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还可很好的借助于兴趣小实验。如讲卤族元素中HCl易溶于水,穿插喷泉实验。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明白这些现象的化学本质,提高了学生观察的兴趣。

2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化学实验中需要学生观察的内容很多,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溶解性、发挥性、硬度、光泽;化学实验中发生的颜色变化、沉淀、气体的生成以及声、光、电、热等现象都是需要观察的对象。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会获得正确的观察结果,才能了解事物变化的规律及其本质。好的方法应是:(1)明确观察目的;(2)确定观察对象;(3)设计观察程序和手段;(4)记录观察现象;(5)分析观察结果。

2.1 对物质性质实验的观察方法

应动用一切感观进行观察计划;(1)反应条件;(2)反应中的现象;(3)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光泽、状态;(4)反应物质的变化。

实验步骤及现象:(1)将表面洁净的铜丝直接伸入盛Cl2的集气瓶中,无现象;(2)将加热的铜丝再伸入盛Cl2的集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集气瓶内充满大量的棕色的烟,加入少量水,形成蓝绿色溶液。

实验刚做完,学生已经想问许多问题了:为什么没有氧气参加还会燃烧?棕色的烟是什么?初中教材给燃烧下了定义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这个定义是否有局限?

通过该实验,学生认识到铜丝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学会了由现象、条件的观察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同时深化了燃烧的概念,即物质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即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教材中的H2与Cl2,Na与Cl2等的反应都可以认为是燃烧反应。

2.2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观察方法

例如:高中教材中《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观察计划:(1)反应物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颜色、状态。

(2)反应条件(是否加热)

(3)实验仪器及装置

(4)实验药品的要求

(5)实验操作步骤

(6)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7)生成物的特征(氯气的验满)

实验做完,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这时同学们往往是争先恐后,但由于观察不仔细或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回答中有不少错误,通过全班同学的互相补充纠正,再结合教材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有了这次观察的体验,在以后学习其他气体,如: HCl,SO2,NH3,C2H2的制法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逐渐掌握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观察方法时,以实验为引导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达到教学法目的。

3 在实验室观察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要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训练学生严格操作、细心观察的科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只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化学实验,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实验能力,对培养和提高深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化学实验千变万化、现象各异、操作要求高。有些实验现象相近或仅是一个瞬间过程而难以观察;有些实验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带来现象、结论的改变;有些实验因为操作程序不同而有不同现象;还有些实验需反复操作才能成功等这一切都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中要严格操作,仔细观察、记录、认真分析、归纳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与书本上描述的现象有没不同的情况时,要及时记录、认真分析原因。如果对出现的现象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而自作聪明、弄需做假造成的恶性后果是无法估量的,也就不可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 在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现象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边讲边实验,开发模仿性思维;先讲设计方案,再依方案实验,开发程序性思维;结合实验问题或练习题,提出解决方法,再验证之,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将高二化学教材中苯酚一节中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下面以卤素单质间的置换为例加以说明。实验(一)学生往NaBr溶液中逐滴加入新制氯水,振荡后溶液由无色透明变为橙黄色透明,说明NaBr和氯水发生了反应,加入CCl4溶液,振荡,CCl4层变为橙色,更进一步说明生成了单质 Br2,显示了Cl2比Br2的氧化性强。Cl2能与KI反应吗?实验(二)往 KI中加透明澄清的新制氯水,结果溶液变为橙红,由碘水的颜色我们知道生成了新物质I2,加入CCl4溶液, 振荡,CCl4层变为紫色,更进一步说明生成了单质 I2。那么有同学就问啦,单质Br2与单质I2谁的氧化性更强呢?实验(三)往 KI中加透明澄清的溴水,再加入CCl4溶液,振荡,CCl4层变为紫色,说明生成了单质 I2。通过边讲边实验,学生思维活跃,很容易地找出了三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即氧化性:Cl2 > Br2 > I2。对于问题敢于研究、推理、联想和讨论,使学生养成动手实验,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总之,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实验、观察、思维三者始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制约。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浅谈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下一篇:高中学生体育课上放飞快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