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3 11:16:49

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不仅要在课堂上下工夫,更要在课外训练中多投入,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道理。同时,适当开展合理有趣的课外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课在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语交际也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活动课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之一,也是落实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活动课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素质的重要作用。

一、听力训练

语文听力训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促进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听话能力不仅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却对听力重视不够,存在“轻听说,重读写”的现象。笔者利用活动课,借助录音机把单田芳播讲的《封神演义》、《三侠剑》、《隋唐演义》、《水浒全传》等精彩的评书段子进行播放,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进行了听力训练,同时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再如,在学习《白毛女》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让同学们自己朗读全文,然后播放录音带或者是通过多媒体看视频等方式,让同学们能更好地融入到话剧的剧情中去,了解话剧的实质、精髓,并通过听别人朗读找到差距,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听力训练来调动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发言训练

由于七年级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既想了解新学校和新老师,更希望能尽快认识、熟悉自己的新同学。因此,学生刚进校的那一两周,笔者就利用活动课时间,让学生分别作自我介绍。我是这样做的:我先给他们作一番自我介绍,也算是给学生做一个示范,让学生知道这个发言的要领。然后按照座位的顺序依次进行。因为这是他们来到新学校的第一次公开当众发言,在胆怯的同时也都想好好地展示自己,以便给同学、老师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因此,很多同学对此非常积极也非常谨慎。

不少学生是在农村长大的,他们很少有机会进行这样的锻炼,因此心理素质较差,讲话时总觉得难以启齿,尽管准备得很充分,但临阵也会面红耳赤、吞吞吐吐。但随着这种活动进一步开展,同学们的心理障碍就逐渐消除了,口头表达能力也逐渐提高了,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不少。由此可见,开展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说话能力。

三、阅读训练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比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该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甚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读者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也是文学活动的主体。

四、写作训练

当前,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下,一般表现在语感较差、语病较多、思路俗套、思维混乱,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该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至于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如陈望道、叶圣陶等,认为应该并重。梁启超则认为,在所有作文能力培养的环节中,整理思想,组织构造文章,培养思维能力是核心,开“以思维为中心”的先河。而朱光潜与梁启超一拍即合,他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就我自己的经验说,我作文常修改,每次修改,都发现话没说清楚的原因都在于思想混乱。把思想条理弄清楚了,话自然会清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依然强调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到了初中阶段,根据文体特点也提出了一些写作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新生入学时,我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三个本”,即一个日记本、一个小作文本、一个摘抄本。然后规定每周写一则观察日记,每周写一篇由老师命题的小作文,每日摘抄一句格言或警句或好的文章。结合课文内容,我规定学生在哪一段时间里读些什么书,写些什么作文或日记。例如,学到课本中的写景散文,就布置学生课外读一些写景散文,摘抄好的写景散文,写些写景散文。这样既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针对性。为了使学生有物可读,有文可抄,我要求他们组成阅读小组,每小组成员尽最大能力至少订一份语文方面的报纸或杂志,并尽量做到小组之间不重复。此外,我还要求学生每日进一趟阅览室或图书室,充分利用起课外一点一滴的时间。

课外笔记的写作,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促进了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了积累知识的习惯,而且对提高学生其他方面诸如文化艺术素养、意志毅力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课外阅读能促进同学们写作水平的提高,而经常写作亦能激发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这两者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第一初级中学)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堂的反思教学 下一篇:对高中语文课堂管理策略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