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正畸对骨性Ⅱ类患者后牙合平面及上牙轴倾斜度的影响

时间:2022-10-23 09:02:47

固定正畸对骨性Ⅱ类患者后牙合平面及上牙轴倾斜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经固定正畸矫治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后牙合平面及上牙轴倾斜度的变化。方法:对13例经直丝弓矫治技术,拔除4颗双尖牙矫治完成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相关项目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后牙合平面、U1-FH角及U7-FH角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高角;牙合平面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24-2079-03

自Fushima等[1]提出双牙合平面的概念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后牙合平面的倾斜度,因其可能与颌骨的发育、下颌的前伸运动、错牙合类型及治疗效果相关。骨性Ⅱ类高角患者表现为下颌小而后缩,下颌后下旋转,多有较陡的后牙合平面,正畸治疗难度较大。对于几无生长发育潜力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进行拔牙掩饰性矫治后其前后牙合平面及与牙合平面的陡度密切相关的上牙轴倾斜度将发生怎样变化及怎样的变化有利于正畸治疗,目前相关的研究还较少。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201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初诊完成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16~24岁。所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骨性Ⅱ类错牙合,即ANB角>5°;②垂直高角型,即MP-FH角>35°;③恒牙列,磨牙关系为远中关系;④矫治前牙列完整无缺损,第三恒磨牙除外。

1.2 方法:每例患者均拔除4颗双尖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均使用M腭杆,部分病例配合使用微种植钉支抗。矫治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项目为:①AOP-FH:前牙合平面(上颌中切牙切端与上颌第二双尖牙颊尖连线)与FH平面所成前下角;②POP-FH:后牙合平面(上颌第二双尖牙颊尖与上颌第二磨牙咬合中点连线)与FH平面所成前下角;③OP-dif:AOP和POP所成后夹角;④MP-FH:下颌平面角;⑤FX:面轴角(颏顶点与翼上颌裂后上点连线与颅底平面所成的后下角;⑥U1-FH:上中切牙长轴与FH平面所成后下角;⑦U5-FH:上颌第二前磨牙长轴与FH平面所成下前角;⑧U6-FH:上颌第一磨牙长轴与FH平面所成下前角;⑨U7-FH:上颌第二磨牙长轴与FH平面所成下前角。测量工作由笔者在一段集中连续的时间段内独立完成,每一测量项目均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矫治后所有患者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侧貌突度改善,医患对矫治效果均满意。疗程26~32个月(见表1)。

3 讨论

有学者认为,Ⅱ类错牙合患者相对于正常人首先表现为颅颌面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即上颌与颅底的相对位置比较恒定,而颌呈明显的顺时针旋转[2]。而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由于其特殊的骨骼生长类型,临床中无论在何期采用何种治疗方法进行正畸治疗难度均较大。以往对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效果的研究多注重下颌平面及侧貌的评价,较少关注牙合平面尤其后牙合平面(P-OP)的变化。近年的多项研究显示后牙合平面与颌骨的发育、下颌的前伸运动及错牙合类型等密切相关[1,3-4]。Fushima等[1]研究认为,骨性Ⅱ类患者的P-OP多较陡峭。P-OP斜度会影响下颌骨的矢状向移动。同时陡的后牙合平面与小而后缩并顺时针旋转的下颌显著相关。因而对于骨性Ⅱ类错牙合尤其是垂直向高角型的患者怎样控制牙合平面及怎样使牙合平面的变化更有利于正畸治疗从而获得良好功能的咬合关系及满意的侧貌都有待研究。

本研究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为几无生长发育潜力的患者,男性均大于18岁。治疗前POP-FH为24.65°,明显大于贾秀等[5]有关正常牙合人群后牙合平面的测量数据,说明本组患者的后牙合平面较陡峭。进行拔牙掩饰性矫治后,后牙合平面减小,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其数值仍大于正常牙合人群的数据[5]。有学者认为,在治疗过程中有效减小后部牙合平面倾斜度,则垂直生长型患者也可取得良好的下颌前移效果[6]。但本研究患者治疗后FX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正畸治疗对本组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和位移没有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减小后部牙合平面倾斜度,获得良好的下颌前移效果可能更适用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另外,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治疗中并没有刻意进行后牙合平面的控制及重建,如有意识地压低或伸长后牙等,仅使用了M腭杆,部分病例配合使用微种植钉加强后牙支抗控制,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上后牙的伸长,因此本组病例下颌没有发生进一步的顺时针旋转(治疗前后MP-FH角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上颌磨牙没有伸长,但上颌牙齿的牙轴倾斜度发生了较大变化,上颌后牙牙轴由向心聚拢倾向于平行,故P-OP变平主要与第二磨牙直立有关,因此本组患者所产生的后部牙合平面倾斜度的变化可能亦不足以影响下颌的位置,下颌亦未发生有利的逆时针旋转。另外,本组病例矫治后上前牙牙轴唇舌向的倾斜度明显较小,上前牙明显内收以代偿上下颌骨的矢状向异常。前牙内收过程中会产生相对伸长,导致了矫治后前牙合平面倾斜度的增加。但上前牙垂直向的失控既不利于前牙区的美观也不利于下颌可能发生的逆时针旋转,因此临床矫治中亦应注意前牙垂直向的控制。

根据Fushima等[1]的假设,在治疗下颌后缩的患者时,伸长上颌磨牙,将在后牙区域产生一个牙合干扰迫使下颌前伸,同时,磨牙的伸长有利于整平P-OP,以便下颌前伸后前牙建立咬合关系从而稳定下颌位置。相反,在治疗下颌前突的患者时,使P-OP变陡有助于下颌的后退。由此提示我们,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在治疗中有针对性地伸长上颌磨牙,压低下颌磨牙,使P-OP变平,可能更有利于治疗此类错牙合畸形。因此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控制后牙的模式也应有所变化,这些均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Fushima K,Kitamura Y,Mita H,et al. Significance of the cant of the posterior occlusal plane in Class Ⅱ division 1 malocclusions[J].Eur J Orthod,1996,18 (1):27-40.

[2]袁峰,段银钟,马晓萍,等.安氏Ⅱ类患者颅颌面形态的主成分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6,22(3):307-308.

[3]叶瑞,王晟,裴姣,等.牙合平面与下颌矢状向位置关系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2012,30(6):610-614.

[4]Tanaka EM,Sato S.Longitudinal alteration of the occlusal plane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dentoskeletal frames during growth[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8,l34(5):602.

[5]贾秀,张晔,王培军,等.哈尔滨市正常牙合人群前后牙合平面数据的建立及其与牙、骨骼的相关性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2):213-216.

[6]弓国梁,林新平.后牙合平面对青少年骨性Ⅱ类矫治效果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4(12):18-21.

[收稿日期]2014-10-09 [修回日期]2014-11-14

上一篇:3―D定点及定量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塑形中的应... 下一篇:分裂式桩核冠在老年人后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