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

时间:2022-08-24 11:10:33

浅谈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

摘要: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文武兼备的教育思想,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及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现行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颜元 体育教育思想 现实意义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清代直隶博野(今属河北省)人,是我国十七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特别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和实践,开创了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光辉先例,对我国近代乃至于现代的体育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颜元体育教育思想的启蒙与成形

颜元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他身对生活经历的体验;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是他对宋、明理学的研究与批判后的感悟。

颜元自八岁起从学于吴洞云先生,吴先生虽然不是教育家,但他多才多艺,除对传统的经、史、子、集有较深的研究外,还擅长骑射、技击,通晓医术、术数,对神机兵法等亦有独到研究。在吴先生门下求学近三年的时间里,颜元受到了比较全面的教育、熏陶、影响和锻炼。颜元从十一岁起,由于受社会时尚的影响,开始学习八股文,致力科举,用心仕途,并于十九岁考中秀才。颜元二十岁时,家道衰落,在家“耕田灌园”,挑起了全部生活重担。二十一岁时,颜元阅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研究国家兴衰之迹,生民休戚之事,常废寝忘食,遂厌弃八股,绝意仕途。颜元从二十三岁时起,开始研究七家兵书,并学技击之术,研究战守机宜,尝彻夜不寐;二十四岁时开设家塾,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颜元在论述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方面有突出的贡献。由于他早年从事过"耕田灌园"的劳动,“学校技击”,“习乐舞”,“能骑射剑戟”,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颜元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习动”即坚持参加体育活动。他明确指出:“养身莫善于习动”,“习行礼射御之学,健人筋骨,活人血气,调人情性,长人仁义。一时习行,受一时之福。一日习行,受一日之福。”他又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颜习斋先生言行录》)颜元把这种教育思想贯彻在教学实践中,数十年如一日。在开设家塾期间,学生的习动内容有技击、歌舞、射箭、举石担、石锁、超距(即:越野跑)等,分日行之。他晚年主持漳南书院时,仍然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诸科,亦即除教学生“讲读作文”之外,还坚持上“习动”课,要求学生“当立志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等。在礼、乐课中也有舞蹈,其中有不少为体育教育内容。颜元不仅教育学生“习动”,而且身体力行。他武艺出众,五十七岁时与商水大侠李子青比武,“数合,中子青腕”,足见他老年时仍保持着矫健的身手。

颜元的体育思想,也正是在他的切身经历和感悟中,在他对宋、明理学进行研究、批判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并完善的。

二、颜元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与主要贡献

明清时书院教学内容以研习儒家经典为主,但很多书院在课余时间也开展游览、登高、弈棋等体育休闲活动。同时,宋明理学所大力倡导的“静坐”也成为书院学子们一种有效的养生手段。明代不少书院有提倡关心时政,学以致用的传统。明朝廷提倡“文科亦兼骑射”,要求地方官学恢复射礼。

颜元对宋明以来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深恶痛绝,他在《传习录》一书中指出,当时的读书人终日坐在书房中,萎惰精神,筋骨疲软,导致天下无不弱之书生,无不病之书生。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经世致用的知识,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颜元强烈反对宋明理学的静坐主张,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以动致强”的观点,提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强调通过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来完整人格。

颜元从他“目击身尝”中深刻体会到宋、明理学是一种“害心”、“害身”、“害国”之学。理学家们喋喋不休地告诫人们要“知学”,要“关了门,闭了户,把断了四路头”,钻进故纸堆里“穷理”。在颜元看来,按着理学家们的教育思想所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弱人”、“病人”、“无用人”,而绝不会培养出“经天纬地之略,礼乐兵农之才”。

颜元作为爱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深深为国而担忧,他之所以放弃举业,潜心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家培养“经世致用”、“扶危济难”的有用人才,因此,在他看来,一个人不仅要博学多文,又必须掌握治国理财的真实本领,同时还要有一副健壮的体魂,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建经世济民之勋,成辅世长民之烈,扶世运,奠生民”,为此他提出了“文武相济”、“兵学合一”,全面发展的主张,他说:“一学校也,教文即以教武。”即除了教授学生经史子集之外,还必须教之以射、御及兵、农、钱谷之事,这样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平时可以“修己治人”,在战时则可“持干戈,卫社稷”,成为能够“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在“文武合一”、“兵学合一”的教育过程中,达到文武相济的目的。

颜元这种以动致强,文武兼备的教育思想,在明学盛行、重文轻武的时代独树一帜,在中国古代教育史和体育史上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颜元身体力行是实践体育的典范

颜元在他长达近五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没有忘记实践他的体育思想。他在招收生徒时,便提出了要求, 即“凡欲为吾徒者,必当立志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不仅要学文,而且必须习武。颜元除教学生读书作文以外,还经常督率学生“习礼,歌诗,学书计,举石,超距,击拳,率以肄三为程”,并经常和学生“讨论兵农,辨商今古”。

颜元晚年应邀主持漳南书院时,则进一步将其体育思想付诸实践,他除将学院划分为文事、经史、艺能等斋外,还特设有武备斋,专“课黄帝太公以及孙吴五子兵法,并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射御技击等科。”同时,在书院外还专设有“马步射圃”,专供练习骑马、射箭之用,将体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由于颜元长期生活在农村,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后来虽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但从未脱离劳动。像他这样一生不脱离农业生产劳动的著名教育家,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是不多见的。因此,他非常注重劳动对于育才的作用。颜元认为,劳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强盛,而且对人也有教育作用。首先劳动具有德育的意义。它不仅能使人“正心 ”、“修身”,去除邪念,还有使人勤劳,克服怠惰、疲沓。其次,劳动还具有体育的意义。劳动可以增强体魄,是重要的养生之道。

正因为他自己一生长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此,使他能够冲破自孔丘以来儒家轻视农业生产劳动的传统思想束缚,对劳动有一个新的认识,不仅认为人人应该劳动,而且还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重视传统农业知识。颜元始终把向学生传授农业知识置于其教育活动的重要地位。他曾说:“以礼、乐、兵、农,心意身世,一致加功,是为正学”。在亲自制订的“习斋教条”中,规定“凡为吾徒者,当立志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

与此同时,颜元还十分重视其自身的体育锻炼,对养生之道颇有所悟,他说:“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并说:“常动则筋骨竦, 气脉舒”。他从幼年时起即学会骑马、射箭,从青年时起研究兵法,学技击,直至晚年,一生习武,从未间断,而且技艺很高 。在他五十七岁时,曾与武术家李木天折竹为刀,比试武艺,结果“不数合,击中其(指李木天)腕”,至老年仍经常练习举石、击拳、比赛射箭等,因此,他的身体一直很健壮,直活到“古稀”之年。

总之,颜元是我国古代比较重视体育教育的教育家。他将体育和其它学科放在同等的地位来加以重视,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超出了古代以及和他同时代的教育家们,是他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最为闪光的部分,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叙:《颜元的体育思想》,《体育文化导刊》,2004.11。

[2]郝勤:《体育史》,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3]徐炳生:《论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

胡旭: 陕西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上一篇:感恩祈福,献礼中华的壮歌 下一篇: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