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开展问题模式教学

时间:2022-10-23 08:00:56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开展问题模式教学

【摘 要】为了解决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问题模式教学已经成为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对策。本文中,笔者就主要探究了问题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问题设疑 策略 有效教学

按照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当下的教育目标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初中语文在学习的内容上可以说有很多的重叠性,在重叠性的背后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学习上升到质的思考,让学生掌握既定类型语文知识的处理方法。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语文课的学习较为直观,看上去语文知识有些简单,但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探究能力就是很难提升,这是目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大难题。语文问题教学模式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有益于优化教学效果。

一、研究教材,巧妙设计问题

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以往都较为被动,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说什么学生记什么,所以学生感觉到课堂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为了扭转这种教学现状,教师一定要让课堂教学从静止变成灵动,让学生动起来,这就需要设计一定的教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结合问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不是为了设问而设问,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紧扣教材,并且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情,在问题设疑的形式、数量和内容上要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要想设计有效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熟练的掌握课文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中心及教学中的重难点,紧紧围绕着考点和能力提升的知识点就行巧妙的设疑,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积极的开拓视野,提升解答问题的能力。如学习《背影》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尽快的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教师就可以这样的设疑:当你与父母离别的时候,看到父母远去的背影,你会想到什么?假如你要远行,多年不见自己的父母,你最想念什么?在离别之际你说与他们说些什么?《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为他买了一些橘子,朱自清先生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文章中写到“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朱自清先生为什么哭?“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先生有什么样的期望?通过这样有层次的提问,学生顺着老师的设问进行思考,就会明白父亲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也表达了作者在别后对父亲的思念,这样文章的大意就掌握了。

二、紧扣教材,制造矛盾

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其实很难找到标准答案,但是为了取得高分数,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恰恰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个性,在教学中毫无掩饰的实行统一的理解和感悟,还是要求靠拢标准答案。为了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按照老师的思维或者出题人的意图来答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思考模式去解答问题,这就造成学生的思考永远都在老师的定式思维下,毫无创新可言。所以,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对于一些问题的答案,自己也懒得去探究了,因为自己思考出来的答案不是标准答案,不但不会取得老师的褒奖还会得到批评,所以答案干脆就从教材中“读出来”或者从教师的口吻中“等出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探究意识,也会逐渐的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不同的解释,对于言之有理的说法要及时的鼓励,对于不合理的说法要提出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学生才会参与其中。问题设疑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所以语文教师在制定问题的时候,要抓住问题的“矛盾”所在,让学生感觉到一种压力和挫折,形成心理上的冲突和紧迫感。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文章创作的年代有些久远,学生一时间很那理解孔乙己的做法和这类人的存在意义,更无法理解孔乙己的命运惨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先从孔乙己的姓名谈起,姓甚名谁?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文章的教学难点。看似简单的问题矛盾,却能极大的激活学生的思维。 “穿长衫”的孔乙己为什么遭到“短衣帮”的“笑”?这样的矛盾设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三、转变问法,变直为曲

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来说,往往都是直观的教学,在问题的设计上也是直来直去,学生感觉到没有什么新颖的东西,所以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和探究性都不强,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希望探究问题,所以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偏好,为此在问题的设疑中可以转换形式,变直为曲,做到活学活问,迫使学生开动脑际,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得到激发,这样学生才能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会紧跟教师的思路,确保课堂集中精力,不开小差。例如在学习文章《老山界》时,讲到红军战士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很难全方位的理解作者的寓意,如果老师换个角度,把问题变得更有嚼头一些:“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该如何正确理解这里的“抢”字呢?然后老师可以举例实现对比分析,强调“抢”的真正含义,这样学生就会深刻的理解了。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题,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学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初中语文课堂开展问题模式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夯实基础知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问题设计的形式、内容,从学生的偏好出发,学教学的内容出发,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就能掌握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有效教学,提升问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毛元青.试论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学探究[J].语数外学习,2014(03)

[2]沙媛媛.初中语文课堂开展问题教学模式的对策研究与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初中生英语课堂自主学习创新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