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10-22 09:12:08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要:现代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发现探究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把学生的各种潜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达到自身的最佳发展水平,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语文课堂教学做出分析和采取相应对策,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师生互动;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69-01

高中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中课程多,任务重,这些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也使他们形成一种负担。很大程度上造成一部分学生的厌学,如何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得轻松且有效,这是我们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想每个学生都对你的语文课感兴趣,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我们就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这种平等表现在人格上,学生较之我们老师来说虽然年龄小,但是不管成绩的好差,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尽管有些差生看起来很调皮,三番五次的谈话批评还不知悔改。初上工作岗位的我也清醒地意识到可能是由于自己太过于严肃,但是一直无法说服自己去改变这种严格。我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找学生补课,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会废寝忘食的备课和批改作业,又是因为学生的不知好歹,我会气的晕头转向。有时因为学生做错不该错的题目,我会大发雷霆,特别对差生尤其严格。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回想起来,确实觉得自己少了几分老师的和颜悦色和宽容的心态。如果每天只知道告诫学生只能这样做,不许那样做,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这种强压政策只能收到暂时的效果,往往坚持的时间不会很长,运用得不恰当还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意料不到的学生顶撞的恶性事件,所以老师也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注重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去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当师生间有误解或观点出现分歧时,作为教师应该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认真倾听对方,他人的意见。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背景,分析原因,采取鼓励,夸奖,肯定或拒绝,批评等方式融洽师生关系。成功的教育的第一评判标准应该是赢得广大学生最大限度的爱戴,所以要想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前提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其次,这种平等还表现在学生可以和教师平等的对话,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利用各种机会表达自己热情的激励,诚恳地提醒,客观的评价和及时地帮助,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我的语文课代表,是一个学习非常积极的女生,平时在语文课堂上很活跃,可能这种突出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在几次回答问题走向极端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后,原本大方的她红涨着脸低下了头,这时我心里一阵紧张,真担心打击了她学习的积极性,挫伤了她的自尊心,于是我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踊跃发言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即使她思考的结果是不正确的,但可以看出她是动了一番脑筋的,我们其他同学在笑,说明你们思考了,并且获得了正确答案,但为什么不举手回答呢?首先你们在大家面前站起来的勇气就需要先她学习,其次我们应该谦虚好学点,大家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人家的观点和你不同,你可以站起来和她辩论,但不应当嘲笑。行吗?”说了这句话之后,我又向她做了个鼓励的眼神,并且说:“我们再给某某同学一个改变观点的机会,大家欢迎她重新表述。”在我的鼓励下,这位同学并没有因为害怕自己出错而不敢发言,相反,锻炼了她的耐挫力,在课堂上越来越踊跃。因此,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一个满意的点头,一句称赞的话语,一个亲热的手势,一个和蔼的眼神,和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才华得到展示,并获得真情的体验。

二、非常规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对本课堂内容的好奇心

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语文教师一味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会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这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反感,不但是课堂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学生会对你讲课的内容无动于衷,甚至注意力不集中或做起他事。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早读课上也不能按常规一味的让学生一读到底,要经常换换形式激发他们阅读或巩固的兴趣。因为我们的学生多是些很有自尊心和集体感的孩子们,如果回答不上来,一是自己觉得没面子,二是觉得连累了其他人,所以每次进行这个活动时,他们每个人都很兴奋,一个个都埋头大声读书,就连平时学习马马虎虎,东张西望的同学都非常认真。几乎每个人都能把知识点掌握住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学课也好,复习课也好都要变变花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保持学生思想自由,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要使语文课上得生动丰富,并且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真正提高,语文老师应致力于充分保持学生思想的自由。比如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不积极思考,而是习惯于等老师给出答案。那么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下去,学生都埋着头,有些学生是没有集中注意力,不在思考,有些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了,但由于胆子小,害怕回答错误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所以也低着头,那么这种课堂氛围就会很沉闷,不利于教和学。那么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在黑板的小角落标上1,2,3,4把学生分为四大组进行比赛,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抢答,学生回答完毕后在黑板上所代表的某一小组标志下面画上一个圈,表示加一分,到一周结束时看那个小组累计得分数最多,那么就给这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小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每个人都集中注意力听题,然后积极思考,并且很踊跃,每个人都想为自己组争光,平时有些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主动站起来,有时提出一个问题,同时好几个人站起来回答,课堂气氛很活跃,而且课堂效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包南麟.语文学习[J].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杨学军.中学语文教学[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 2005 .

上一篇: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下一篇:走动式管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