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性质和特征

时间:2022-10-22 09:11:39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性质和特征

摘要:美术欣赏课程是高中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美术欣赏课程的性质和特征,以期提高美术欣赏课程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特征;性质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83-02

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和发现,对于学生艺术情趣的熏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课程中也大都开设了美术欣赏课。究竟如何去进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是许多美术教师面临的难题,追根究底是由于教师们对于美术欣赏课程的性质和特征把握不明确,基于此种情形,下文笔者将从几方面对美术欣赏课的性质和特征作简要论述。

1. 美术欣赏的主要特点

美术欣赏本身是较为主观的鉴赏行为,在进行美术欣赏时,通常会有以下几个特点,以下将简要论述。

1.1 美术欣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性格不同,对美的欣赏和感知的角度不同,对同一幅作品的理解也不同,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欣赏与文学欣赏一样,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有自己的理解。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个体欣赏的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审美,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欣赏,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不应立时就将整幅作品的理解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免制约学生的欣赏的独特性。

1.2 美术欣赏是整体与细节的结合。拿到一幅作品,首先是对整体的感知,例如整幅作品的艺术风格、构图的特点、色彩的基调等等。紧接着就是对细节的赏析,例如人物画中人物的衣饰、情态等,对细节的把握对于作品具体分析十分重要。例如 《韩熙载夜宴图》,作为我国古代人物画的代表之一,在细节的刻画上极为生动,对不同身份的人物的情态刻画的惟妙惟肖,主人公韩熙载在五段画面和场景中,或动或静,虽置身欢宴之中,神色却十分肃穆,并无半分欢欣之态。画家对主人公刻画的细致入微,对于"配角",也是十分精微,第二段中一位和尚,双手合十,身处欢宴,却尴尬外显。

1.3 美术欣赏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美术欣赏固然是感性的,欣赏者面对一幅画作,会对作品有情感的共鸣,首先,一幅作品映入欣赏者眼帘,给欣赏者的是最直观的感受,此时欣赏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认识。但是,更深入地去赏析画作,就需要调动欣赏者的理性认识,去剖析画作,去结合历史背景,结合画作的派系等各种因素去完成对作品的深入探索。因而,在高中欣赏课中,教师处理重视学生感性认识的表达,同时要充当引导者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理性认识。

1.4 美术欣赏具有一定的专业和理论性。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有着一定的专业性,对于普通学生,其美术的理论知识是比较匮乏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的过程中,需要适当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简单理论知识的普及,这种普及不能以单纯的知识灌输的形式,而是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

2.美术欣赏教学课程的主要特点

2.1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美术欣赏知识性强。由于艺术作品结合了大量其他学科知识,例如历史、文学(例如中国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建筑,力学等知识。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课程时,教学内容十分广泛,除了美术专业知识以外,还包含着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入。

2.2 其次,在美术欣赏课程中,美术欣赏是主体。由于美术欣赏的学科综合性特点,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时,往往会不自觉走入误区,将整个课程带入到其他学科知识的教授中,这就忽略美术欣赏课的主题。教师在设定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时,需要时刻注重美术欣赏课程的重点在于美术知识的教与学。

2.3 在教学方法上的设计上,需要针对性。不同学生群体的知识储备不同、个性特点也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注重方式方法的针对性。而对于不同风格画作的赏析课程的方法设置,也应体现出灵活性。例如有些作品的故事性强,有些作品的文学性高,有些作品理论性高,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作品的赏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适当灵活应变,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4 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性要强。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占据的主体地位要更强,上文提到,美术欣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课堂上,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才能保证课程的良好进行。因而教师在课程当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注重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时需要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以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美术欣赏课程中,与大多数学科区别的是,大多数学科一般存在明确的答案,而美术欣赏课程由于个人的知识背景以及审美角度的不同,对作品的赏析存在着观点上的多样性。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去避免"一言堂",在教授课程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审美,在不出现过激言辞的情况下,予以支持,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

3.总结

美术欣赏课相较其他学科而言,有其独特的性质,教师在设计美术欣赏课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性,根据其性质和特征来确定课程的内容、方法以及教学流程,保证课程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可.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性质与特征.文化视野:117-118.

[2]薛佳.对有效开展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J].学期刊 学术研究(教学反思),2012,(2).

[3]杨伶武.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04).

上一篇: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艺术 下一篇:从一题多解探究初中几何课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