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

时间:2022-10-22 08:59:54

怎样培养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文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交际工具,在瞬息的时间和空间交流信息,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字字作逻辑推理,句句以理性分析,加以处理。此外,语感还有促进理解的功能。课文的阅读教学的根本着眼点应该是使学生增强阅读内容和阅读形式的感受性,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把文质兼美的文章言语能力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那么,如何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语感能力呢?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该提倡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指出:“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的讨究,单在吟诵上用功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可以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现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者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这些文学作品作为朗读材料被师生经过仔细分析,深入体味,并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加以表达,这绝不只是“念字出声”的无思维活动,而是动员了自己全部精力的再创造。于是,多次反复朗读之后,学生不仅理解了某些词句的含义,而且多少难说清的语感,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也体会到了文章的内涵了。甚至,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对类似的文章进行鉴赏。可以在自己写作时模仿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应用那词章,从而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

二、积累语言,深化感悟

应该说,直觉性是语感的最基本特点,而无论直觉的内容如何丰富,形式如何变化,其心理素质无一例外地来自主题原先在学习与实践中获得并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因此,在课内和课处的阅读过程中,注重积累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更需要积累。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应该讲得就是积累语言的好处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笔者觉得首先应该注重对字、词、句的积累,特别是对于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汉语的字词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意象性,内涵的自由度很大。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一定数量的词语作为语感的训练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使学生词汇积累如滚雪球般地增多。在课内,语文教师可以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必要的点拨,并传授给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促使学生对词语进行准确的理解,从而走也词汇积累的第一步。课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进行思考、讨论,勤作摘记,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词由生疏到熟悉,由不懂到懂,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规律也能掌握了。其次应该注重意象的积累。夏丐尊先生就举过这样的例子:“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只有读者脑中有丰富的意象积累,才能被作品的词语迅速唤起,组成相对应的准确鲜明的新意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竟象积累,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讲课时做到声情并茂,努力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调动头脑中的相似经验,缩小学生认识结构与课文之间的差距。迅速形成新意象,使语事情活动畅通无阻。然而,仅靠课内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广泛浏览,才能有效地增因其词汇、句式、意象的储存,扩大视野,丰富其感知对象,厚积薄发,从而促进其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

三、推敲品析,增强感悟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得以提高的关键环节。对此,宋代朱熹曾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须是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朱子语录)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也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情味,单*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可见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并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从而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作品、编者和教师之间平等对话。”

上一篇:浅谈流行音乐的教学 下一篇:试探加强幼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