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22 08:50:50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形成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导。因此,各级命题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纵观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探索性”、“设计性”的开放式实验不断出现,并逐渐成为中考实验考查的主流。但是,从考试反馈的情况来看,这类题得分率较低,很多学生对这类问题束手无策,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学生缺乏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我认为问题在于我们教师。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唯分至上的倾向,仍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教学。在实验教学中,仍存在以下现象:(1)“看实验”代替着“做实验”;(2)讲述实验代替着演示实验;(3)演示实验代替着分组实验;(4)目的、器材、步骤、结论都固定程序化的分组实验代替着多维开放式的设计实验。

这样,老师“动手”代替了学生“动手”,老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老师的认识结果代替了学生的认识过程,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学生变成了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加深对实验教学的认识,通过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实践体验,领悟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逐步培养科学价值观和实践创新能力。

一、改革实验方式

1.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协同实验

传统的演示实验,由老师做实验,学生看现象,往往是老师做得卖力,学生看得模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促使学生去主动思考。而师生协同式的实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实验的操作,自主的观察、思考、归纳,这样学生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思维活跃,创新的火花迸射,实验效果也就截然不同。

2.适当增设探究性实验

物理教学中针对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较好方式。教学中由老师或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相关实验器材和背景资料,让学生自己拟定研究方案、实验步骤,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去发现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例如,“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是学生已经完成了“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三个实验之后进行的,是前三个实验的综合。若只让学生依照课本程序化地去完成这个实验,对学生来说缺乏新鲜感、神秘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若是我们在该实验教学中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效果则大为改观。大体上可按以下步骤操作:(1)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完成“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2)将各小组的电流表拿走,并补发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要求测未知电阻;(3)学生讨论分析,老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4)老师与各实验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实验并寻求规律;(5)有电流表,已知电阻,无电压表,怎样测未知电阻;(6)若原“伏安法”电路中,电压表烧坏了,在不拆电路的情况下利用滑动变阻器测未知电阻;(7)引导学生借鉴前面实验的创新思维方法,设计新的方案,运用各种方法测量未知电阻;(8)归纳测电阻的方法,探索规律,拓展思维。

实践证明,创设情境进行探究性实验,学生充满好奇,乐于一探究竟。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和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开放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开放是指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开放实验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密度的测量,如果只局限于课本,用天平测质量,量筒测体积,方法单一,学生的思维空间小。在教学中,当学生完成教材的分组实验后,教师可以将量筒拿走,要求学生用天平、烧杯、清水,不用量筒测出牛奶的密度。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难点所在:没有量筒,怎样测牛奶的体积?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思考、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学生自己找到“等量替代法”解决了问题。由此引申,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浮力、压强等知识来探求测量密度的方法,诸如“称重法”、“曹冲称象法”、“排水法”等。进一步设问:没天平、量筒能不能测密度?只用刻度尺能不能测密度?学生的思维会得到一次又一次跃迁。

三、优选实验题材

课本中的分组实验,器材是已经确定的,过程是程序化的。而实验题材的开放,则是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器材的选择、组合,也导致了实验方法、过程的多样性、创造性。

例如有这样一题:为了测量一小正方体金属块的密度(其密度小于水),现有以下器材:直尺、天平、量筒、水、弹簧秤、细线、烧杯等,写出四种不同方法测量密度所需器材的组合。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测质量有哪些方法?测体积有哪些方法?哪些物理量的求解中有密度这个物理量?

通过这样的多向思维,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我们至少可得到以下几种组合:

(1)天平、直尺;

(2)天平、量筒、水、细线;

(3)弹簧秤、直尺;

(4)弹簧秤、量筒、水、细线;

(5)弹簧秤、烧杯、水、细线(称重法);

(6)烧杯、量筒、水、细线(曹冲称象法);

(7)天平、烧杯、水、细线(排水法)。

实验题材开放,还包括用指定器材去完成多个实验,比如用一张纸可以做几个实验。这种不定向的问题,能很好地点燃创造的火花,例如,2002年广东省中考试题第21题:“简易器材:一个圆柱形平底玻璃杯、一块硬纸片、若干个充了气的气球,一块海绵和一桶水,利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器材,设计三个力学实验。”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注意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只要开动脑筋,就能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如可以做:⑴惯性实验;⑵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⑶研究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⑷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⑸物体沉浮条件实验。如果不规定是力学实验,还可以做:光的折射实验,放大镜成放大的像的实验等。

四、拓展实验空间

在平时的分组实验中,由于每组有2~3个人,其中有的人动手机会较少,还有些学生由于实验能力或实验故障等原因,没有很好地完成实验,他们有重做实验的强烈欲望;在平时开放性的实验方案设计中,学生设计了实验方案后,也极想变“纸上谈兵”为“现场实战”,检验自己的设计成果。这些都需要我们创设条件,开放实验场地――实验室,供学生施展身手。在人力、物力许可的条件下,每周可以开放实验室2~3次,由实验员和科任老师协调安排。开放实验室,可增加学生的动手动脑机会,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有利于引导、诱发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此外,在实验教学中布置作业,不要只布置单一的书本理论作业,还可开放实验作业方式,既有动笔的理论作业,又有动手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以及试验问题和实验方案设计。例如,叫学生自制万花筒、小天平、自制橡皮弹簧秤等;叫学生测沙子的密度,把电流表改成电压表等;再如,学习了电路后,让学生设计楼道电路;学了杠杆后,设计用一小量程的弹簧秤测一大桶水的质量等。开放的实验作业,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非常有益。

总之,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开放创新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实验教学中以认识论、现代教学论、自然科学方法论以及心理学原理为理论依据,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上一篇: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理念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