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理念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8-07 08:36:36

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理念的几点看法

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力图克服形式主义和脱离中小学实际的倾向,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淡化学科理论体系,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只有全面掌握《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不断更新观念,研究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在此,我就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理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坚持育人为本的观点。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以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作用得以发挥。即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人以渔”,教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要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有个性、有适应性、幸福愉快、有智慧、有意志、有品德、有追求的人。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核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新理念,要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不仅看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使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主体性增强的过程;要把自己视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即要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多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使师生得到共同成长与发展。

(2)构建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应是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信息交流达到最优化,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等多种感官,确保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中学政治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要以满腔的热情去爱戴每一位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化每一位学生,以父母般的情怀去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合理而科学的举措去帮助每一位学生。例如,可尝试将课桌的排列方式由“秧田式”变为“圆桌式”或“马蹄型”,利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师生间、学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也可采用小组讨论或个别辅导等方式,教师以积极的旁观者的身份予以指导;也可直接改变谈话的语气,教师以朋友、知己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

(3)做到“三个淡化”――淡化“老师说教”、“理论灌输”、“知识记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作为中学德育工作主渠道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活动,理应回归德育之本――发挥德育育人的本色,通过带头实践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突出其自身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能力、学科素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运用讨论和有效的提问等方式,启发主体的积极思维,使其主动探索、自我选择、自我教育;教师要把讲授法与讨论法、谈话法、问题法等思想教育的方法合理结合,引导学生广泛地、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亲自尝试思维的飞跃,使学生通过“(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教师要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教育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素质教育观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是一种完整的育人的教育。它的真正意义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真知,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上一篇:考前十天化学提分策略 下一篇:浅谈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