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风险识别及其防范

时间:2022-10-22 08:27:58

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风险识别及其防范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物流金融以异军突起之势迅速崛起,带动着物流服务和金融业的深入发展,引起广泛关注。但不容忽视的是,物流金融发展尚不成熟,蕴含着巨大风险。本文从物流金融概念出发,研究了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并深入剖析这些模式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相应地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物流金融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物流金融 基本模式 风险防范

作为一个新兴的物流发展领域,物流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是一个充满无限机遇和挑战的过程。未来的物流企业,谁能够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谁就能把握市场的命脉成为市场的主导者。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物流金融已经成为获得垄断资源和客户资源等战略资源的重要手段。所有物流金融业务的参与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物流金融发展还很不成熟,运行模式也不够规范,其中潜藏着诸多风险。如何在分享物流金融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有效规避相关风险,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议题。

物流金融的概念及作用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是伴随着物流业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它关注的是物流运作过程中的资金流,具体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中,通过开发以及运用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以实现效率最大化。这些资金运动贯穿整个物流过程,包括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物流金融业务涉及三方主体,分别是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客户。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联合起来,将物流过程中的资金流进行融资,为客户(资金需求方企业)提供资金,从而有效利用物流运作中的各项物资和资金,实现三方主体之间的“共赢”。

(二)物流金融的作用

物流金融促使物流服务和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为整个社会商品流通提供了强有力的通道,加速了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从微观角度看,物流金融的突出功能是物流金融服务,尤其是在供应链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种集物流与金融为一体的创新式服务,具体包括物流、物流加工、评估、融资、评估、金融咨询、资产管理等。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物流金融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杠杆作用,很大程度上减低了物资不必要的消耗与积压、提高了商品流通服务的质量、加速资金流通实现货币资金快速回笼,优化整体经济运作。

综上所述,物流金融业务是机遇与挑战、收益与风险并存的新兴发展领域。为进一步促进物流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实现物流服务现代化,所有参与者必须对此有清晰的认识。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是,物流金融具体是怎么运作的。

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

(一)物流结算金融模式

1.代收货款业务(物流金融的初级阶段)。代收货款业务是指物流企业为电子商务公司、商贸企业、邮购公司等企业提供传递实物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向消费者收取现款,然后将货款转交投递企业,从中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业务。从盈利来看,代收货款业务为物流企业带来直接利益,同时为企业和消费者获得了便利的服务。

2.银行质押贷款业务。银行质押贷款业务又称垫付货款业务。该模式下,包括以下步骤:发货人将货品移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发货人将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收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物信息后,垫付发货人的货款,使发货人获得贷款;当提货人向银行提货并付清货款后,银行出具提货单给提货人;银行向第三方物流发出放货提示;第三方物流和提货人进行交货。很明显,在该种模式下,物流企业不再是物流过程中的信用主体,而是作为一个辅助角色为银行提供货物信息、承担货物运送等服务。在整个货物流通过程中,物理企业利用其专业化服务获得利润、银行获得利息收入、企业获得了有效的融资,促进了货物资金的有效流转。

3.保兑仓业务。保兑仓业务也称承兑汇票业务,其业务模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签订保兑仓协议。在物流活动开始前,物流企业、银行、经销商、生产商之间签订保兑仓协议;经销商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向银行申请开出承兑汇票;物流企业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物流企业实行反担保,并承诺回购货物;银行开出承兑汇票;经销商凭银行承兑汇票取货,并由物流企业进行产品评估、质押入库;物流企业将仓单质押给银行,银行承兑汇票,划拨账款;经销商分批还贷,银行开出仓单分提单;物流企业根据银行指示分批寄货,直至货款两清;如果经销商违约,质押物可有生产商回购。保兑仓模式有效缓解了经销商和生产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促进资金快速流转,真正实现了银行、经销商、生产商和物流企业的共赢。

(二)物流仓单金融模式

1.融通仓模式。融通仓融资是物流仓单金融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步骤:货主(生产经营企业)将其采购的货物作为质押物,存入融通仓;将融通仓的仓单质押给银行;银行发放贷款给货主;货主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分阶段还贷。其中,在融通仓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其专业化能力提供货物的保管、价值评估、信用担保等服务,从而架起企业和银行之间资金融通的桥梁,并获得相应的利益。整个模式运作过程中,货主可以通过流动资产(货物)获得融资,加速企业资金流通;银行可以拓宽贷款业务;物流企业提供融通仓的中介业务而获得利润。

2.其他物流仓单金融模式。随着物流业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物流仓单融资不再仅仅局限于融通仓模式,而是出现了很多衍生模式,如反向担保模式和多物流中心仓单模式。反向担保拓展了质押主体,从银行拓展到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管理控制货物,极大简化了相关的程序,降低了交易成本。多物流中心仓单模式是基于地理位置的一种拓展。物流企业根据不同客户整合资源,实行就近质押的原则,降低各种成本。

(三)物流授信金融模式

物流授信金融模式真正将金融业务拓展到物流企业。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运营状况、资产负债比例、信用程度,金融机构授予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由物流企业进行信贷业务,向需求的企业提供质押贷款的业务。可见,整个质押贷款过程中,金融机构基本不参与具体操作,完全授权给物流企业监控全过程。这种模式程序简单、形式灵活,简化了质押贷款中各种繁琐的手续,使企业更加便捷地得到融资;金融机构也得以从具体事务中脱身,加强了监控能力,降低了贷款风险,更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盈利水平。

物流金融这三种典型模式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在信用机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我国物流金融的运作必然存在很多风险。

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及其防范

(一)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

物流金融是一个涉及物流企业、金融机构、资金需求企业的多主体、多流程运作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隐患。因此,可从质押物、物流企业、融资企业、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识别风险。

1.质押物的风险。质押物的风险来源于货物本身,包括货物所有权的法律风险、货物监管风险、产品变现风险、产品市场风险等。法律风险主要在于物权问题和合同规定上,而且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法律指导和法律保障。监管风险的高低取决于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般地,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具有较强偿付能力和风险预警机制的物流企业能较好地规避这一风险。产品变现风险是指质押物无法变现或变现价值低于授信敞口的风险。产品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变化很快,市场占有率、产品品牌、销售形势可能发展很大变化,带来相应的风险。

2.物流企业的风险。物流企业风险存在于物流企业自身的管理运作过程,包括管理体制风险和责任缺失风险。管理体制风险是物流企业的管理体系所引起的,如管理监督不健全、组织结构松散臃肿、管理决策无效等。责任缺失风险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是指物流企业作为融资过程的桥梁,其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可能存在风险。责任缺失主要表现为,物流企业为扩大业务规模拉拢客户而提供虚假的数据,并且信息不对称也存在于物流企业和厂商之间。

3.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融资企业包括生产商和经销商,它们通过向银行贷款获得资金融通。而贷款的风险根源在于信用。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很难准确掌握中小企业的资信情况。这也导致了银行贷款手续繁琐,交易成本上升。银行在进行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时,对企业偿债能力、市场地位、风险程度难以全面有效评估。

4.金融机构风险。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是物流金融的核心。长期以来,商业银行评估借款人的指标主要是借款人的财务资信状况、项目进展及盈利情况、偿债能力等定量指标。随着物流金融深入发展,主体和流程更加多元化,并且一定程度上物流企业通过授信获得了独立审批贷款的权力,使得以往贷款风险评级指标失灵。而商业银行作为整个社会金融体系的核心,其贷款风险必将促发社会金融生态圈的动荡。

(二)物流金融的风险防范

1.质押物风险防范。质押物是物流金融的标的物,是风险防范的首要工作。首先,选取价值透明、流动性好、市场需求量大、变现性好的物品作为质押物。其次,采取控制质押贷款比例、设立风险保证金、必要时追加保证金或质押物等措施规避市场波动风险。再次,物流企业应广泛搜集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占有率、价格变动趋势等关键信息,同时征求专家意见、统计分析相关报价等来更准确地评估质押物价值。最后,选择管理信息系统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健全的物流企业为合作伙伴。

2.物流企业风险防范。对于物流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来说,必须时刻与市场保持同步,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随时随地准确掌握行业交易信息,并对不同的商品进行区分管理。这样,物流企业可以统筹把握企业内容的管理情况,规避管理体制风险。同时由于信息系统的完善和透明化,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责任缺失风险,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把握融资企业的情况。

3.融资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物流融资需要全面评估企业资信情况,准确了解融资企业的信用财务状况和业务经营能力。因此可以系统地了解存货企业的历史业务情况、信用评级情况,并建档保存以备查,持续更新。对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风险防范的重点应放在货物的合法性甄别上,即融资企业是否具有明确的物权,真实的货物相关单据是确认物权合法性最好的凭证。

4.金融机构风险防范。首先,金融机构必须时刻关注和监控商品的市场价值、融资企业的运营状况,充分了解融资企业和市场情况。其次,金融机构要建立完善可靠的数据信息处理系统,对物流企业提供的基础数据进行迅速深入的分析,做出有效的信贷决策。再次,健全金融机构内部信用评级机制。信用是物流金融的核心,却也是最薄弱的部分,金融机构必须对客户信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包括客户基本资料、客户资信档案、客户信用分级、信用额度稽核等。最后,金融机构应尽快建立市场资金反馈系统,并不断改进。

总之,物流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并采取系列衔接配套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对策措施。

结论

物流金融是物流服务与金融业发展的相互融合,是一个蕴藏着无限机遇和挑战的领域。机遇在于它带动了全新的现代物流发展和现代金融创新;挑战在于它的发展模式还很不成熟,存在很多的风险。本文分析了物流金融的各种模式,并针对各种模式的主体和流程分析了其潜在的风险,最后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在未来的发展中,物流金融必将带动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陈卫华,陈美娟.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及风险防范[J].特区经济,2010(10)

2.胡愈,柳思维.物流金融及其运作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2)

3.宋焱,李伟杰.物流金融:出现动因、发展模式与风险防范[J].南方金融,2009(12)

4.刘晓春,彭志忠.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应用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4)

上一篇:龚方雄:问道融资难 下一篇:商业智能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