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健康状况对儿童超重和肥胖影响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10-22 05:24:50

早期健康状况对儿童超重和肥胖影响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早期健康状况因素,为儿童超重肥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小学3所、九年制学校3所,调查被抽中学校的所有1~2年级学生,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并对可能影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早期健康状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早期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调查样本共计1511人,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较高出生体重、患哮喘、过敏体质、慢性病疾病史、食欲较好和较大年龄被告知超重或肥胖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P值均

关键词:超重;肥胖;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early health status on the risk of developing overweith and obesity among chil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re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Monitoring the growth of children, and the factors of early health status were document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to child's parents.Risk factors for th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analyzed with the methods of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The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x, birth weight, allergic constitution,history?of?chronic?diseases and appetite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hild's overweitht and obesity. Conculsion Concern at the risk factors of child's overweight and obesity,and take reasonable measures will be helpful to the control of child's overweitht and obesity.

Key words: Overweight;Obesity;Chil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

S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生命早期的经历、环境、营养和发育状况与成年期疾病相关,而且造成这类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常自幼形成,如不加以干预,多数可持续终生[1-2][3]。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但早期健康状况对儿童期超重、肥胖影响研究则开展较少,本调查通过对可能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早期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影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开展儿童超重、肥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3~4月随机抽取上海市宝山区和闸北区共6所学校,其中小学3所、九年制学校3所,调查被抽中学校的所有1~2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1551份,剔除不合格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511份,有效率为97.42%。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的《学龄儿童与肥胖相关的早期健康状况回顾性调查表》对抽中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孩子出生体重、出生身长、是否早产、孕周、喂养方式、慢性病、是否过敏、入托(园)年龄、食欲、吃零食、睡眠、是否好动和户外运动情况等,由培训过的医生在学生家长会上讲解填写说明和注意事项,由学生家长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

1.2.2 儿童超重、肥胖评定

本调查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4]评定儿童超重、肥胖。其中,身高、体重的测量照《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5]开展,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社区医生完成。

1.2.3 质量控制

所有参与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测量的工作人员均统一培训,明确操作流程和规范。问卷调查缺漏项超过20%判定不合格,身高、体重测量现场随机抽查3%~5%参与测试对象复测,要求身高测量误差控制在±0.5cm以内,体重测量误差控制在±0.1kg以内,整体测试误差

1.3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早期健康状况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6-7],P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有效调查样本共计1511人,其中男生、女生分别为849名、662名,一、二年级分别为750、761名,年龄6~11岁,平均年龄为7.66±0.71岁。男生、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85.05%、77.15%(χ2=14.84,P

2.2 影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早期健康状况单因素分析

较高出生体重、患哮喘、过敏体质、慢性病疾病史、食欲较好和较大年龄被告知超重或肥胖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P值均0.05)。

2.3 影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早期健康状况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将有统计学意义因素(出生体重、哮喘、过敏体质、慢性疾病史和食欲)和性别、年龄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体重指数评定结果为因变量,正常和低体重、肥胖和超重分别赋值为0、1,采用向前条件回归,变量纳入标准为0.05,移除标准为0.10。对回归模型做拟合优度检验,P0.05)。调整性别和年龄后,结果显示出生体重、过敏体质、慢性疾病史和食欲是影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

3 讨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8-][9][10]。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导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本调查通过对儿童早期健康状况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了可能影响儿童期超重、肥胖发生的早期健康状况危险因素,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过敏体质、慢性疾病史和食欲是影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较大出生体重(巨大儿)具有较高发生超重或肥胖危险度,这与张钰[11]等研究结果一致。较大出生体重提示在母亲怀孕期间摄入营养过剩,导致胎儿在母体发育期间可能已经有较多脂肪细胞生成,出生后更易于发展成超重或肥胖。魏文凭[12]的研究报告提示出生体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过敏体质与儿童期超重、肥胖发生相关,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度更高。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更可能趋向于减少体力活动,而体力活动减少是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有研究证实,过敏体质与肥胖发生尚不能明确因果关系[13-14]。有慢性疾病史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度较高。本调查报告有慢性疾病史56人,其中以过敏性哮喘和鼻炎为主(29人,51.79%)。在过敏性哮喘和鼻炎等疾病治疗中,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是常见措施之一,由于此类疾病有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不可避免导致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而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之一是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15],可能间接导致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但有研究提示肥胖导致了慢性病的发生[16],故两者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食欲较好的婴幼儿更容易进食(或喂食)较多食物,从而导致更高的营养过剩风险,而营养过剩是已知的导致超重、肥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本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食欲不好的儿童,食欲好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度大幅增加。

本调查结果提示,较大年龄被告知超重、肥胖,儿童期发展为超重、肥胖的危险度越高。小时候被告知超重、肥胖与儿童期超重、肥胖相关可能的原因有:婴幼儿已处于超重、肥胖的状B,而较早处于超重、肥胖状态提示较高体脂率,研究证实儿童肥胖与部分脂肪细胞因子有关[17],较高的体脂率将使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增高。被告知超重、肥胖也可能起了消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导致可能已有超重、肥胖的婴幼儿的反感[18],使他们更容易倾向于安于现状,这种状态很可能导致超重、肥胖的延续。由于报告小时候被告知超重或肥胖对象占总调查样本比例过少(15.35%),为保证足够样本量和模型的可靠性,故在回归分析中未将此变量纳入,但该调查结果提示了的有意义的信息,值得关注。

喂养方式、早产、吃零食、睡眠、是否好动和户外运动情况等与儿童超重、肥胖未见统计学关联,这与束莉[19]等报告有所不同。肥胖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20],由于遗传的不可干预性,本调查未做相关分析。由于本次调查样本为1~2年级学生家长,回忆儿童早期健康状况可能存在偏倚的不足,故此结果有待在此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基于本调查结果,需关注有较大出生体重、过敏体质和慢性疾病史儿童的体重控制问题,积极科学治疗婴幼儿慢性病,早期合理喂养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能有助于儿童超重、肥胖的防治。

参考文献

[1]马军.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514-518.

[2]阙敏,陶芳标.生命早期的营养和发育状况与成年期疾病:Boyd Orr队列研究回顾[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101-1103.

[3]FREEDMAN DS,KHAN LK,SERDULA MK,et al.The relation of children BMI toadiposity:The Bogalusa Heart Study[J].Pediatrics,2005,115(1):22-27.

[4]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26343-2010.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S].2011.

[6]李志辉,罗平.PASW/SPSS Statistics中文版统计分析教程[M].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7]Dr.Christian FG Schendera.SPSS回归分析[M].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8]马军,吴双胜.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3):195-200.

[9]ZHANG J,SEO DC,KOLBE L,et al.Trends in overweight among schoo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even Chinese Provinces,from 1991-2004[J]. Int J Pediatr Obes,2010,5(5):375-382.

[10]JI CY,CHENG TO.Epidemic increase i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children from 1985 to 2005[J].Int J Cardiol,2009,132(1):1-10.

[11]张钰,宋艾云,范玉娟,等.出生体重与5至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关联的队列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5,10(1):46-51.

[12]魏文凭.足月母乳喂养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关系的性别差异[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65-2867.

[13]Schachter LM,Peat JK,Salome CM.Asthma and atopy in overweight children[J].Thorax,2003,58:1031-1035.

[14]Van Gysel D,Govaere E,Verhamme K,et al.Body mass index in Belgian schoolchildre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nsitization and allergic symptoms[J]. 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2008,20(3):246-253.

[15]黎院.长程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6,9(3C):174-175.

[16]Alison E.Field,Eugenie H.Coakle,Aviva Must,et al.Impact of overweight on the risk of developing common chronic diseases during a 10-year period[J].Arch Intern Med,2001,161(13):1581-1586.

[17]尚积玉,赵心童,贺圣文,等.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脂肪细胞因子关系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7):1049-1052.

[18]赵颖,袁芳,要冬颖.单纯性肥胖患儿积极心理治疗与厌恶疗法的疗效差异[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3):1014-1015.

[19]束莉,李李,博庆丽.婴儿喂养方式及生长发育与成年期疾病[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36(5):291-294.

[20]史慧静.儿童青少年卫生学[M].第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上一篇:向上突破,安全先行 下一篇:上海市长宁区在校女生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