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

时间:2022-10-22 05:22:39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

提要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达的标志,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本文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并结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险;计划生育

中图分类号:F840.684文献标识码:A

人口的多少,人口密度的大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口太多、包袱太重,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衡量,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尽管老龄化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预测表明,未来几十年内,年龄结构类型不仅将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而且将向高度老年型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1982~1990年为初露端倪阶段,总体上,当时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不高,处于成年型阶段;2000~2020年为加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7%左右上升至超过12%,年龄结构已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类型,彻底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2020~2050年为高速发展阶段,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12%上升到20%以上,人口的年龄结构高度老化。

根据人口学家的研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发达国家老龄化的进程(从成年型到老年型)持续了几十年至100年时间,如法国用了11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用了25年,而我国却只用了18年。

二是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形成“未富先老”的局面。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阶段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目前的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程度不相适应,提前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

三是在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高龄化发展趋势明显。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80岁以上高龄人口已经达到1,300万人,且正以平均4.7%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1亿人口。

四是人口老龄化在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发达地区先于不发达地区进入老龄化。未雨绸缪是智者的选择,对于国家也是这样。按保险理论和国际经验,现代国家必须在人口老龄化高潮到来的20年前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健康保障制度,才能安然地度过“白潮”。否则,必然会严重地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的突出影响

人口老龄化不仅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随着老龄人口体质的衰退、慢性病病人的增加,对医疗保险的影响尤为突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健运行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医疗保险基金是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至关重要。人口老龄化对医保基金的支出和来源都产生了影响。一是老龄化使医疗保险基金的供给减少。我国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筹资方式是用人单位和职工的缴费,前者缴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个人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左右,离退休人员不再负担医疗保险费,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享受同样的医疗保险待遇。由于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比例,即劳动年龄人口负担老年人口的系数(负担系数)上升。在没有其他渠道的资金解决老人医疗保险“隐形债务”的前提下,仅靠在职职工缴费来负担自己和已经退休老人的医疗费用,使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相当大;二是老龄化使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加。我国排在人类死亡“疾病谱”最前列的疾病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而这些病确实也与年龄有着正相关关系,同时,由于医学技术的发达,这些疾病可以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得到一定的治疗、控制,使原来被压缩的医疗需求得到释放,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也导致医疗费用消耗的大幅度增长。

其次,人口老龄化对参保人员结构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得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医疗保险中的退休人员呈现上升趋势,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比例不断上升增大了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压力。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在医疗服务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医疗费用负担年递增率为1.54%。因此,在缴费比例不提高和财政投入不增加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将会给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带来超支风险,从而冲击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有不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保险基金已经入不敷出或已到零界限,参保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导致的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老龄化社会医疗保险对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医疗保险基金所面临的最大压力,同时也是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解决医疗保险基金压力的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向考虑。据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多层次覆盖,改善参保职工年龄结构,让更多的人在享受健康保护伞的同时,履行缴费义务。一是适应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打破所有制的界限,使医疗保险从国有、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向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拓展;二是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打破职工身份界限,使医疗保险从机关事业和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种就业形式的社会从业人员拓展。

(二)加大政府责任,解决医疗保险制度转型时期的隐形债务问题,争取财政补偿。政府应明确在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调整财政支出机构,提高财政预算中医疗保障支出的比例,按退休人员参保的人数给医疗保险相应的资金补偿,增加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如针对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人群的特点,建设社区医疗保健站、康复和护理中心,向老年患者提供优质低价的服务;中央财政对医疗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的地区进行财政补贴;建立贫困老人的医疗救助制度,对这些老人的看病就医提供帮助等。

(三)引导老年人合理就医,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中,还要注意与医疗服务方式的协调,政府可以通过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激励机制,如将社区医院纳入定点医院,在社区医院就医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大医院的措施,将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转向社区,减少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使宝贵的医疗保险基金得到有效的利用。

(四)医疗保险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配套进行。医院、药品和医疗保险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三个重要角色,共同担当着为患者治病的职责。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运行,离不开医院、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配合。但目前医院体制和药品市场的改革还没有到位,阻碍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进程。比如,医院的“以药养医”和药品的“虚高定价”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是造成医疗保险基金过度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彻底解决医院的管理体制、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中的问题,扭转药品虚高定价的局面,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使医疗保险基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五)加强对慢性病预防及医疗引导。慢性病具有不可逆转性和高治疗费用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亚健康人群的增多,慢性病的治疗费用还将急剧增长,这将给医保基金造成沉重压力。应加强对慢性病的预防管理及医疗引导,降低慢性病的发病概率,延缓慢性病的发病时间,为慢性病病人提供持续有效的治疗,降低未来潜在的医疗费用支出。同时,把疾病的早期预防纳入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利用效益。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媛.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的影响.中国卫生经济,2006.4.

[2]陈红山.浅谈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的影响及对策.社会医疗保险文集.

[3]饶克勤等.中国居民健康转型.卫生服务需求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卫生经济,2000.19.10.

[4]杨辉等.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现状的快速调查结果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9.

[5]肖万春.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创新[J].决策探索,2008.1.

上一篇:中国公共服务不均等分解研究 下一篇: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