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有害因素及防护

时间:2022-10-22 04:41:05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有害因素及防护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9-2982-01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针对患者,对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的疾病关注甚少,导致了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利用防护用具保护自己。消毒供应室与其它临床科室不同,它具有特殊性,供应室污染区是细菌积聚的场所,如缺乏自我防护知识,极易导致与工作相关的疾病。为了加强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有害因素的防护,我们进行了下列工作。

1 分析查找有害因素

1.1 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时意外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手术刀等锐器刺破皮肤,而且有被这些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目前随着医院消毒中心供应室的建立,医院的手术器械、内窥镜及各类穿刺器械都回到供应室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供应室在回收交换物品的过程中要清点数目,这些物品往往带有血液、体液等污物,其中还经常有一些针头、手术刀片、缝合针等锐利器械,稍不小心就有刺伤的可能,特别是在污染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手套时常破损,没及时更换,夏季手套不透气,有的工作人员怕麻烦不愿意戴,直接用手接触污物,在清洁区工作的护理人员一般不戴手套接触许多器械及物品,也有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机会。

1.2 物理因素:消毒供应室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锅温度高达134℃,开启锅门时操作不当极易烫伤,加之目前国产消毒锅的金属搁物架高大、笨重,取物不便,碰着皮肤就会烫出水泡。

供应室存在多种噪音污染源。高压蒸汽灭菌锅的真空泵的声音巨大、半自动超声清洗机和烘干机、全自动清洗器都会发出不同的噪音,噪音可达100 dB以上。噪声长时间作用人体,对机体可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引起听觉器官“特异性”病变,造成听觉器官的损害;二是引起“非特异性”病变,表现为噪声作用于全身各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心脑系统和内分泌的损伤。

1.3 化学因素:当今含氯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各个医院,如用于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手套、布类、桌面、地面等的消毒。含氯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溅到皮肤上会损伤皮肤。高浓度含氯消毒剂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会使人的眼和呼吸道感到不适。

2 加强防护措施

2.1 提高防护意识:供应室是细菌积聚的场所,因此在供应室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学习,掌握职业防护的技能方能上岗。

2.2 职业暴露后即刻采取紧急处理,对降低职业感染的危险十分重要:对局部处理锐器伤应保持镇静,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同时用流动的净水冲洗受伤部位,立即用碘酒擦拭受伤部位。

2.3 供应室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在接收污染物品时,要养成用持物钳打开诊疗包,以免包内有用过的针、刀片,刺伤手,在清洗手术器械和其它锐利器时,除了小心细致外,更应养成用持物钳来夹取的习惯,减少锐利器刺伤皮肤的机会,建立健全刺伤登记制度,并定期进行跟踪检查。

2.4 严格要求在供应室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坚持戴双层手套、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一定要克服怕麻烦、不舒服和侥幸心理。手套破了及时更换、溅到脸上的污染物或消毒液要立即用流水充分冲洗,在清洗器械的操作中坚持水下清洗,防止污染液体污染操作者。

2.5 免疫接种疫苗:我国是乙肝高发区,职业感染乙肝的几率最大。因此建议在供应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积极接种乙肝疫苗,使之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

2.6 坚持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在操作后一定要坚持洗手,即使戴手套操作,脱去手套后也应洗手,洗手应按“洗手六步法”认真执行。在使用含氯消毒剂时戴口罩,浸泡容器要加盖。在使用高压灭菌锅时,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压力未降到“0 ℃”不能开门,开门时不要面对锅门,应在门后和门旁,以免锅内涌出蒸气烫伤,夏季不要手臂。为了减少噪音,尽量减少超声波清洗,清洗时离开房间,关门,以减小污染范围。

收稿日期:2007-05-14

上一篇: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输血医学临床带教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