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22 03:35:43

民营发展调研报告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发展县域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强县富民。目前,“强县”往往依靠招商引资而来的一些大投资大项目来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税收,而“富民”却要实实在在地依靠有草根经济之称的本土民营企业。那么我县原生本土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又如何?

一、发展本土民营企业的优势

“十五”期间,是东海县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的五年。如果只是说经济总量上去了,但人均受益面却有限,这样的经济发展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我们可喜地看到,我县原生民营企业在这五年中也得到快速发展,遍及了社会的各行各业。综合来看,发展本土民营经济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和优势:

起点低,风险小。以个体户、家庭工业起步的本土民营经济起点低,风险小,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完成自行资本积累后,必然出现一部分经营状况良好的经济体转为企业化经营。从为别人打工到自己当了老板,发展本土民营企业无疑是“富民”的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方法。

自发性强。原生本土民营企业并不是由政府有意引导产生的,完全是一种谋生和逐利的驱动,因而一开始就围着市场转。目前,根据地域特色,我县已出现围绕硅资源深加工和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支柱产业集群。

忠诚度高。外向经济的持续发展、比重增加确实是优势条件,但如果过分依赖,就会形成产业发展失衡和经济瓶颈。优惠政策一旦发生变化,部分招商引资企业出现撤资,转地再战的现象。而本土民营企业扎根当地,忠诚度高,是提高当地的产业竞争力的主力军。

社会责任感强。本土经济的归属感容易培养企业社会责任,当企业出现了不当行为时,政府和社会容易对企业的这些行为施加压力。相对比来看,外向型经济基本来自政府招商,政府对外资的“投资环境”有所承诺,在规范了投资环境的同时,对企业的管理力度和约束力会降低。

二、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努力,我县民营企业从无到有,已渐渐走上有序发展轨道。**年,我县民营经济完成现价产值121.3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16.1亿元,实现利税7.5亿元。其中,全县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5465户、私营企业528户,新增注册资本金5.88亿元,出口创汇达3.8亿元。我县民营企业发展主要呈以下特点:

1、规模企业的拉动力加大。

**年,我县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1.1%,24.1%及42%。其中,规模企业的贡献额分别达到43%,43.1%及64.4%,高出平均水平,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

2、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

在全县114家规模企业中,硅资源深加工企业有44家,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29家。销售收入分别占规模经济总量的25.1%和52.5%。此外,今年上半年,在我县工业经济新上投入过千万元的126个项目中,硅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四大优势产业领域有94个,占全县总数85%以上。太平洋高纯石英砂、300万头生猪屠宰场及深加工等项目的推进,产业规模扩张势头加快。

3、工业集聚区有序发展。

本着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我县工业聚集区的集聚功能、载体效应日见显著。县开发区和浦南、牛山等8个乡镇都形成了有产业特色的工业集聚区。截止**年,已开发面积2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4.4亿元,入园企业达575家。区内规模企业有88家,占全县规模企业数的77%。

4、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十五”期间,我县民营企业中累计产生了部级星火外向型企业1家,国家星火计划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1家,省星火龙头企业3家,获批省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双密型”企业1家,省信息化示范企业3家,省重点民营企业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截止目前,我县已有5家企业有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其中,部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近两年完成国家、省、市科研项目70多项,拥有专利23项。

5、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为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我县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东海县2006年鼓励投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文件。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全民创业观念深入人心,创业群体由过去的被动创业转变为如今积极主动的投入创业大潮。

三、我县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政策不公打压本土民营企业发展积极性。本土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往往受到双重打压。其一、因为本身起步比较晚、规模较小,本土其业在出生之时就先天不足,竞争力比较弱。其二是政府政策的不公平。当政府给予外商的优惠待遇以及经济政策上对外资企业的过度倾斜后,本地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失去了与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的基础,本土企业的发展受到遏制,使得本土企业群体得不到支持和鼓励。此外,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多次出台政策,但一些部门仍然根据自身需要,随意制定收费标准,多个部门重复收费现象治理难问题仍然存在。

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结构不均衡。以我县一大支柱产业硅工业为例,到**年我县有各类硅制品加工生产企业近5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32家,年产值达亿元的极少,大部分企业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下,更多是维持在家庭作坊式的原始状态。规模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县的两大支柱产业,三产发展缓慢,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根据抽样调查显示,2000~2002年是我县民营企业创办的一个高峰。在短短三四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营规模小,企业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负重爬坡成为我县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形象概括。

民企职工的社会保障及安全保障有待加强。根据随机抽取的20份调查问卷显示,被调查的20家企业中,企业员工流动频繁,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与员工签订正规的个人合同和集体合同。为员工支付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的企业为仅9家,无一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企业全年用于改善安全设备、场地、加强劳动保障的费用投入极少,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堪忧。

当民营企业不能给员工以未来,企业的未来不会长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在企业的管理、发展的规划上谋篇布局,也要在“人”上做长远规划。在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主旋律的今天,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融资依旧是一道槛。在成文的贷款政策方面,对于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基本上做到了一视同仁,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国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仍有相当的顾虑和限制,嫌贫爱富现象明显。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帮助民营企业的融资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我县民营企业中95%是中小企业,其中77%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客观上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县的民企老板一部分是从个体工商业者逐步发展壮大的;部分是企业改制后由国有企业、乡镇企业领导和干部转化而来;还有部分是外出打工,学到一技之长或有一定的积蓄,返乡经商。他们之中,拥有大专学历的寥寥无几,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占80%。从1986年东海县第一家民营企业的诞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这支队伍的各方面素质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的企业家队伍相比,在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对政策与法规的了解和运用,对市场洞察和分析的深度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不少企业主小富即安,小进则满。

根据我们近期的抽样调查显示,“自己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员”仍旧是我县民营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和决策者。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样的管理是合理的,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合力。但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欲求增强,家族企业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如:高度集权与“家长式”管理的问题、高层管理幅度高大的问题、组织中部门划分边界不清和岗位职责不明的问题、缺乏科学组织和管理体系的问题等等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不但制约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危及到企业自身的生存问题。民营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适时突破以家族为核心的管理权分配方式,及时实现从机制优势向制度优势的飞跃。

四、进一步推进本土民营企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1、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发展氛围。

一、综合利用各种政策措施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对现有的政策进行检查清理,坚决清理废除一些不合理、不合时宜、不利于民企投资的政策规定,减少审批手续和环节,保护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加大政策监督力度,尽快落实优惠政策。重视本土民营企业的培育发展,特别是原生本土民营企业的发展,让本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集体企业享有同样的政策、环境;同时,建议尽快出台分级保护扶持政策。由政府按民营企业的贡献和规模实力制定划分等级的保护扶持政策,对创业初期的小企业以鼓励性扶持为主;对已发展起来的企业以引导和规范为主;对扩张形态较好,已具备集团化规模的企业,应给予更多、更实质性的扶持和保护,使他们有机会参与重大经济、经营活动。

二、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优化政务环境。政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政策的落实和发挥作用,因此,要认真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关于深化改革的精神,进一步转变职能,把精力放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要规范行政行为,大力整顿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和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行为;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对土地使用、人才入户、中小企业融资、企业负担重等一些深层次问题想方设法解决好。

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坚持宣传,努力营造人人想创业、人人去创业、人人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使创业观念深入人心;在号召全民创业的同时,重点扶持已成规模的私营企业;在注重招商引资的同时,重点扶持本土企业特别是生产型、科技型企业,大力扶持已在国内较有影响和实力的优势产业,培育出巨人型企业,尽快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同时加大对成功企业家的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企业家的社会地位。

2、突出重点,强化三大服务平台。

进一步完善融资服务平台。由政府牵头成立由民间资本独资或民资控股、少量政府资金入股、完全由政府出面组建或官民合办、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为我县民营企业发展融资提供贷款保证;制定并完善信用担保及其监督、风险预警机制相关政策与法规,严厉打击逃避金融债权的行为,维护权益防范风险,营造一个全社会遵纪守法、诚实信用、依法创业的环境。

进一步完善集聚区服务平台。我县进入工业区的规模企业已达88家,占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77%。因此,加强和完善工业集聚区的建设是服务民营经济的重要举措。要完善集聚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整体形象。此外还要加强规划,全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加强集聚区的管理。

充分行业商会、协会及中介组织对民营企业的推动作用。行业组织在公共服务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县有18家行业商会,覆盖到全县经济的各个层面,同时还有硅工业协会、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等社会团体。要充分发挥这些社会中介机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使政府和企业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扮演好协调者角色。此外,要发挥这些组织的平台作用,逐步承担起由政府转移出去的事关企业发展的职能,对条件具备的行业协会、商会,应鼓励其开展行业规划、统计、调研以及人员培训、技术合作等活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培育优势产业、着力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优势。

要重视地域特色,依托硅资源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打造有代表性的上规模企业。

对现有的规模企业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民营企业,实行重点扶持,着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占有优势地位、技术领先的民营企业。

推动规模企业的联合与合作,促进产业集群中企业共同发展。科学规划和引导企业从集中到集群过度的同时还应该构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体系。包括构建集群行动的协调系统、集群创新的支持系统、集群发展的服务系统等,充分整合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资源,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上一篇:农村商会发展调研报告 下一篇:水晶文化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