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出路分析

时间:2022-10-22 01:41:46

我国外汇储备出路分析

【摘要】如何时现如今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保值增值?人民币国际化才是解决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储备虎大,难以管理的出路。

【关键词】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管理人民币国际化

课题组成员:曹灿、张强、黄晶晶、徐学鹏、刘彦强。本课题组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经常项目顺差以及资本项目顺差的不断增加。我国外汇储备也迅速增加。从2001年初到2009年9月份,我.国外汇储备累计额从166574亿美元增加到22725.95亿美元,涨了12.6倍,年平均增长率约38%,占全球外汇储备约30%左有.高出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日本一倍以上,成为了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如此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究竟要如何给其进行定位呢?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看。

1 外汇储备严重过剩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理论上界定一国外汇储备的基准规模的因素有:约5―6个月的进口用汇;全部短期及中长期外债偿还用汇;外商在本国已实现尚未汇出的利润;本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的规模;以及本国外汇储备特性的预留安全规模。据此测算,现阶段我国的外汇储备基准规模大致在8000亿美元左右。现阶段,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超过这一基准1.5倍多。

同东亚许多拥有高外汇储备的国家一样,中国80年代中期以前虽然经常动用为数不多的外汇储备,但自从1987年以来,仅1992年动用过外汇储备。相反,拥有较少外汇储备的美国和欧盟各国却经常动用外汇储备。这说明我国的外汇储备严重过剩,并且没有形成有效管理。

2 储备构成严重失衡

我国外汇储备中有超过90%是以美元为主的货币,黄金、SDR(特别提款权)、IMF储备头寸所占比例都相当小。

据估计,我国外汇储备中大概有超过2/3的比例是美元资产。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2009年9月末我国共持有7989亿美元美国国债。数据表明,我国外汇储备构成及其不合理。过多的美元资产使我国进入了一个“美元陷阱”:如果继续买美国国债.美元贬值和通胀风险都很大,资产存在损失的风险很高;如果不买美国国债,美国财政部过量的国债供给造成国债价格的下跌.同样会让中国持有的存量美国国债受损。

二、相关外汇储备管理途径分析

外汇储备规模过剩,对我国国内经济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巨额外汇储备游离于本国经济循环之外,对本国经济没有贡献;国家货币当局的基础货币需要为过剩的外汇储备留下足够的空间,影响其货币政策独立性;单一的国际储备结构则会使得中国储备管理上步履维艰。如何运用这些巨额外汇储备就成了最大的问题。笔者以下对外汇储备管理途径进行如下分析:

1 将外汇储备全民分配

1994年以来实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有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提高我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和防止外汇风险的功能。虽然现阶段其弱点开始暴露.但是强制结售汇制度并不能立即取消。如果不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或者是将现有的外汇储备进行全民分配,国内企业或个人因此而得到的外币资产却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他们只能继续将手中的外币资产兑换成人民币以便在国内投资或消费,这无形中又增加了一次人民币的发行,“流动性过剩”现象只会更加严重。而分配出去的外币资产却辗转又回到货币当局手中,显得徒劳无功。

2 减少美元资产比例

既然美元资产比例偏高.那么减持美元资产而增加其他货币资产是否可行?

这最主要在于一个度的掌握的问题。如果过多的减少美元资产增加其他货币资产,势必造成美元资产的贬值,而对其他货币资产的追逐则会使得这些资产的价格上升。在经过一段时间市场的自发调节后,美元与其他货币的价值会重新回到原来的均衡。这样相当于我们在高价买进了其他货币资产,而持有后却发生了降价贬值。

3 增加其他储备构成

我国可以增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特别提款权(SDR)以及黄金储备,但数量不可能很大。

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储备头寸就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08年,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20亿美元,还是少于2004年的33亿美元。

特别提款权(SDR)不受任何一国政府的影响而贬值,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使用方便、价值稳定的资产。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增加SDR的份额。今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如期向186个成员国发放了等值于25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SDR),中国凭借3.72%的份额获得了59.97亿SDR,合92.96亿美元。

对于黄金储备来说,其实中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黄金储备的比重并不算少,除了美国因为历史原因拥有了全球近三成的黄金外,中国的黄金储备在世界上排第六位,但是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实在太大.因此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中所占比重显得就相当之少了。那么增加黄金储备可不可行呢?在目前国际金价接近1200美元每盎司的情况下.这并非是好的决策。一方面黄金市场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价格风险,另一方面一旦其他国家发现中国增持黄金,就会迅速抬高金价。

4 进行海外投资

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进行海外投资,其实不失为一种为外汇储备增值保值的好方法,新加坡的财富基金的成功运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7年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宣布了中国运用外汇资金进行海外投资的序幕。然而几次亏损的投资为中国财富基金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特别是在现今金融危机的阴霾下,海外投资风险更是无法预料,如果没有做好足够的风险预防与控制,亏损就不可避免,当年日本就在美国做过类似的事情。

购买战略性资源

直接购买战略物资虽然是一个可以适当考虑的措施,但对于解决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问题没有决定性的帮助。现在.美元与欧元现金比金融危机前增加了3-4倍。而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石油期货、大宗商品期货却南于危机大幅度缩水。所有虚拟经济活动几乎停顿。原因是没有一样资产是可靠的。如果中国要增加石油储备成为定局的话.石油期货投机会先于中国大规模购买石油而将石油价格抬起来。其他资源也是一样。“中国卖什么什么就跌”会使得中国在出售外汇资产,筹集现金的时候就遭受一笔重大损失。之后,“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会使得中国在买任何实际资源性产品时再次遭受损失。

三、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最佳出路――人民币国际化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我国外汇储备进行主动管理不是好出路.利用现有外汇储备为保障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才是巨额外汇储备的出路。

首先,外汇储备的功能之一就是要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充足的外汇储备是国家调节外汇市场以维护本币币值稳定的强有力的工具,而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币值稳定。显然,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使得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相对来说无后顾之忧,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同时,利用庞大外汇储备带来的升值预期,积极向外输出人民币,增加人民币在海外供给,使人民币能够尽快成为硬通货。

其次,在汇率稳定的同时,对于过剩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则为其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

人民币逐步国际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我国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过程,资本项目的开放,使得国内企业或个人能够直接对国外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因为国内民众可以直接拿国外货币进行消费或投资.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可以改为自愿结售汇,这就减少了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一个渠道。同时也消化了部分外汇储备。

当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将主要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国内出口企业外汇收入主要是人民币,此时企业手中的人民币可以直接在国内和国外进行投资或者消费,除了需要保有外汇储备的基准规模外,由顺差带来的外汇积累将会很快被吸收.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的成本和风险也就随之而去了。

按照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6%的现实比重计算,我国占全球国际货币总储备6%至10%的人民币国际化率,也即人民币国际化的规模应该为4080亿美元至6800亿美元,以美元兑人民币1:6.8的汇率水平计算,大约有3-5万亿元的人民币能够走向国际。

前西德曾经利用本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将西德国马克推向国际化。当年的德国就是凭借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作为平准基金.使得前西德马克从战后占国际储备货币比例为0,发展到占国际总储备货币18%的比例。

总之,从现阶段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外汇储备过剩和主动管理困难的最佳途径和最终出路。当然要有步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在短期我国外汇储备走出困境难以改变。

上一篇: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适度运用供应商融资及其风险控制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