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取向下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探讨

时间:2022-10-22 01:10:36

城乡一体化取向下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探讨

摘 要:解决城乡二元关系问题,是中国现代化之路的重大问题。在城乡一体化取向下,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中国政府机构,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本文着重探讨在城乡一体化取向下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105-02

一、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ド缁嵫Ш腿死嘌Ы绱映窍绻叵档慕嵌瘸龇,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有的学者仅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可称为“城乡工业一体化”。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ズ芏嘌д叨级源舜痈髯匝Э频牟煌角度作了不同的阐释。但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又称城乡融合,是在社会发展战略上,把城市,农村视为一个整体,把城市和农村放到同一系统内统一研究和规划,以城带乡p以乡促城p城乡互动p互为资源p互为市场p互相服务p协调发展p共同繁荣p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城乡差别逐渐消失,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的协调发展融为一体的过程。1

二、城乡一体化取向下的我国公共服务的问题缺失

ィㄒ唬窍缟缁峁共服务制度不统一

コて谝岳矗农村与农民的事情由农民自己解决,城市与市民的事情由政府负责,从而形成城市社会本来条件就优于农村社会,但城市市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消费无论在成本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优于农村社会。正是在这种差别性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

ィ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ニ孀排寰济的发展,我国对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3点:

ィ1)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

ィ2)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ィ3)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存在弊病。

ィㄈ)城乡公共服务参与差距

サ苯裎夜绝大数农村地区的农民长时间被隔绝在通往文明,富裕与民主之路的大门外,农民是存寄于农村社会的主体,建设自己生存的地方改善生产生活的环境,只要有足够的资源,他们都愿意付出。相反,在农村社会以外的城市社会都不愿意支援农村社会相关领域的发展。

ィㄋ模窍缃逃,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均衡

ス家对教育的投入主要用于城市地区,教育部门在办学条件、教育经费等资源配置上,实行城乡不同标准。有限的教育经费主要集中于城市,原本更需要扶持的农村教育得到的资源却远远少于城市。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基本面貌是: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7 年,中小学学生的流失、辍学,主要发生在农村。我国四分之三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人口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与此同时,辍学流失的学生又以农村学生为主。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流失学生中,农村学生占九成,高中和中专的流失学生中,农村学生分别占七成、六成。2

サ苯裆缁幔城乡社会政府公共服务出现如此多的不公平问题,更加提醒我们必须在城乡一体化的取向下推动政府公共服务改革,将城乡一体化落到实处,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

三、城乡一体化取向下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探讨

ィㄒ唬┙立统一的城乡公共服务制度

ソ饩龆元社会结构下差异性公共服务给城乡带来的种种社会公平性问题,最根本的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覆盖城乡社会的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一方面,在尊重人权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广大民众的发展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努力实现在统一的公共资源面前人人平等的享有与平等的消费,实现公共服务制度对农村与城市两种社会形态一视同仁的对待。覆盖城乡社会的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同时也有利于整合城乡资源,更有利于缩减城乡之间的差距。

ィǘ)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ヂ砜怂既衔:“消除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 “城市与农村的对立也将消失”, “通过产业教育,交换工种,所有热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个经典理论3是对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力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统一的社会保障业务管理机构,统一的基金运作机构,统一的监督管理机构,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全国一体的社会保障网络,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通过服务将社会保障信息设备,技术4,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建立起一个城乡一体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劳动者和全体社会成员在面临年老p疾病p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诸多困难时,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帮助,都能享受老有所养p病有所医p事业有救济等;最终实现“全面皆保险”,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重要的“稳定器”和“减震器”。

(三)坚持广泛参与、扶持原则

ゲ斡胧钦府公共行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弗雷德里克森认为,公众对各种类型的公共官员的态度没有重大的差异所造成消极的政府-公民关系的“部分原因在于普遍无力感或者被排除在政府决策过程之外”5。所以,我们要理性地设计并规范我国的公民参与,使之走向制度化与程序化,进而促进服务性政府的规范化建设并使政府兑现其为人民服务的诺言。在保证公民参与权与知情权的统一参与原则下,健全参与机制,拓宽参与渠道,做到“顺民意,惜民生,集民智,聚民力,得民心”,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中华民族同样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各民族之间发展程度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各族人民广泛参与,在城镇社会业已得到长足发展且具备反过来支援农村社会发展的能力时,我们要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 “多予少取”的扶持政策,支援农村弱势领域的发展,使农村社会缩短与城市社会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之间关系的统一,促进城乡一体化。

ィㄋ模┙∪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フ攵晕夜城乡教育的差距,中央与省级政府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政策,如减免学杂费、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鼓励高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等,以解决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燃眉之急。近年来政府在这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有些地方政府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针对当地的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进行体制创新,转变思路,使本地的农村教育得到有效的发展。如得到教育部肯定的“新郑模式”就是在“扶弱促强”原则的指导下,转变教育发展思路,使城乡学校实现从硬件到师资均衡发展。郑州各地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加强了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郑模式”在师资力量、生源条件、硬件设置三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了新郑市的教育资源。大大改善了郑州城乡教育不均衡现象。中央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的主渠道的作用。中央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逐步使得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以上,2010 年争取达到5 %左右。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政府财政的增强,要将该比重逐步提高到55 %左右。政府应提供农村所需要的教育经费的90 %,义务教育经费的95 %以上,其中中央政府提供55 %左右,省级政府提供25 %左右,县级政府提供20 %左右。要加大中央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凡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的农村地区,其教育经费的不足部分应由中央财政补足。建立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担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处理好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省级政府与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经费管理体系。6

ィㄎ澹┕务服务的市场化

ネ平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改革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公共服务市场化后,并不等于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职责彻底消失,只是活动范围在减少. 放松对市场的过分限制,对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范围予以确定,以动态的观点认真分析公共服务的性质,合理确定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这样,政府的经济职能才能得到合理的界定,政府才能真正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恰当把握自己的职责,而社会福利也才能得到改进。

ジ母锟放以来,我国经济p社会,政治乃至文化层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样化的公共需求正在成为急需政府关注的重要领域,中国政府和民众形成一个共识:伴随着社会转型的需要,能够为公众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第一要务。同时至关重要的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缩小城乡之间与地区之间的差距,推行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实现城乡服务功能一体化;统筹城乡就业教育p卫生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结束语

ツ壳埃我国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推行城乡一体化,是国民经济良性运行发展的要求,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实践“三个代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行城乡一体化,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模式,从而在城乡一体化取向下的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进行研究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おげ慰嘉南祝

[1]张宝凤.城乡视野下公共财政与政策的完善[J].经济纵横.2008年第8期.

[2]刘丽红.社会公平正义取向下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第2期.

[3]陶学荣,李春茂.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J].行政与法.2005年6月.

[4]郭子臣,佘廉.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困境及化解[J].理论与实践月刊.2008年第4期.

[5]王鹏程.关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J].管理视野.2008年9月.

[6]孙大飞,杨绍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城乡一体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10月第3卷第10期.

[7]陈振明.竞争型政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李继宏.我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问题与对策[J].前沿.2006年.

[9]迟福林.门槛-政府转型与改革攻坚[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0]赵勇.城乡良性互动战略[M].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上一篇:企业战略转型中的组织学习研究 下一篇:信用担保公司面临的不对称问题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