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探讨

时间:2022-07-12 03:53:01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探讨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群体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针对近年来暴露出来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困境;途径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128-01

据报道,2009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29亿人,其中年龄在16岁至30岁占61.6%,总数高达1.41亿。可以说,目前中国有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在支持着经济的发展,然而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却不断暴露出来,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ケ谎术界认为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春光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就是进城从事非农产业的80后、90后青年农民。他们既不完全属于城市,也不完全属于农村,而是处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具有双重身份的边缘人。

ァ靶律代”这个词被用来区别于他们的父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涌进城市的第一代农民工。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的根还结结实实地扎在农村,而新生代农民工有的就出生在城市,他们的根已经不在农村,他们对城市更加渴望,但现实却像一堵墙挡在他们面前――他们并不属于城市。户籍、就业、福利和保障,还有别人看待他们的眼光,这给他们贴上了一个无形的标签:农民工――当了工人的农民,但依然是个农民。这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显著特点。

2010年4月份,广州市总工会抽样进行的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渴望融入城市,重视社会保障,维权意识更强。[1]

二、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

ィㄒ唬┬律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环境

ビ捎谛律代农民工的双重身份,使得这个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游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

ゾ团宥言,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乡土中国所赖以存在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相当一部分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选择了上学之初就把户口留在了农村;另一方面,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已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使得辍学的青年沿着父辈的打工路,继续前行。

ゾ统鞘卸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些农民工进城刚好解决了城市的用工问题。但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也给没有准备好接纳条件的城市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诸如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由于中国实行二元制的户籍制度,使得这些农民工替城市的美好拼命,却无法享受城市的基本福利。

ィǘ)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企业环境

ブ泄被称为世界加工厂,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出口企业为中国赢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而出口企业的产品优势就在于这些企业既有低福利的优势,又有低工资的优势。一般来说,这些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的硬设备以及员工的待遇不错,但是制度和管理有缺失。单调乏味的机械化操作成了员工生活的主旋律,员工与员工之间很少甚至没有时间交流。而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需要企业提供的符合标准的硬环境,更需要以人为本的软环境,而这恰恰是这些企业的缺失。

ィㄈ)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素质教育缺失

ゾ事化管理、碎片化生存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写照。对于这些员工来说,自他们走出家门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像其父辈那样想过再回家做农民,就此而言,他们踏上了一条进城打工的不归之路。当看不到打工通向城市安家生活的可能性的时候,打工的意义轰然倒塌,前进之路已经堵死,后退之路早已关闭,身陷这种处境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认同方面出现了严重危机。[2]一些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员工甚至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チ硗猓在现代应试教育体制下,分数成了教育部门和学生唯一追求的目标,关于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这也是造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素质较差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途径

ィㄒ唬府应切实履行社会职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

ド缁岜U现贫仁鞘迪止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阀”。而大多数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为借口,以平均低于第三世界的工资水平来支付他们的劳动报酬,使他们无法在城市中安家生活,漂泊徘徊于城市与农村之间,过着无根无助、家庭分离、父母无人照顾、孩子缺少关爱的没有尊严的生活。在这方面,政府的社会职能缺失。我认为,政府应该切实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譬如提供大量的廉租房、为农民工解决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为其子女提供和城市居民子女一样平等的教育机会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为农民工融入、扎根城市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城市公民,分享他们亲手创造的经济发展成果。

ィǘ)企业应切实构建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ジ母锟放初期,由于受到资本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选择了廉价劳动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那么,在GDP已经居于世界前列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内需导向型经济。与之相适应的是,企业除了注重硬环境的建设外,更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这就要求企业改善管理方法,尊重员工的精神需求,切实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ィ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素养

ピ谙中薪逃体制下,教育机构不仅要重视课本上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现代科技的学习教育,还要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ゴ送猓社会学也是一门大学问,员工自己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耐受力、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压力下不断前行。

おおげ慰嘉南祝

[1]王 羚.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调查:他们缘何纵身跃下,2010年05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

[2]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杜绝富士康悲剧重演,2010年5月20日《南方周末》,何忠洲.

上一篇:建立建全鹤煤五矿青安岗的思考 下一篇:蓝天下的笑容――余姚市马渚镇外来妇女融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