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学力,建构高中信息技术卓越课堂

时间:2022-10-22 12:53:29

培养学生自学力,建构高中信息技术卓越课堂

摘 要:自学能力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基础。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把计算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较强的信息意识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涉及太多艰深复杂的理论,绝大部分内容适合自学。笔者从构建卓越课堂的角度,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自学能力 新课程 高中信息技术 卓越课堂

自学能力是学习主体独立获取、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多元智力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还有许多同学养成了等待知识、被动学习的习惯,在活动性较强的信息课堂上表现得难以适应。所以我认为,只有加强培养意识,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把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来抓,才能根本解决这类问题。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规划目标,培养自学意识

既然对学生有自学的要求,就先要让他们建立自学的意识。我在第一堂课明确提出,学习信息技术需要大家主动自学,每堂课每个同学都要给自己定一个自学目标。以后的课堂中,我先提出阶梯化任务,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给自己定一个自学要求。对这一课的内容比较陌生的,可以以理解书本完成简单任务为目标;觉得已经掌握的可以进行一些自己的构思、美化,完成老师布置的高级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和无法实现的想法,也可以记录下来,向老师提问挑战。比如在打字学习中如何打一些生僻字,在文档处理学习中如何编排和杂志里一样丰富的页面等。这种变教学目标为自学要求的学习方法刚开始实行比较困难,学生不知该如何恰当地写出目标。教师放缓脚步,加强示范指导,并在初期要求学生把目标物化为文字记在信息书上,学习过程中检查完成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将这个过程自动化,教学进度变快,目标自学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二、从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深熟悉到,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任何强加的被动的学习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情绪压抑,难以取得良的效果。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向方法要质量,把时间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行,由“讲”变为“导”,实现“角色”的转变,将知识的发生过程,渗透的信息技术思想、方法作为重点向学生传授。从方法的导入,到问题的解答、结论的得出,一切放手给学生操作,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行”,这种积极的心理潜移默化的带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过程。

三、设计环节,指导学习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为设计的角度不同,常能起到不同的效果,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教师正可以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自学,引进流行概念,设计巧妙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寻找不同的答案,鼓励他们提出新的问题。为课堂学习留白,让学生有看书理解、动手自己尝试和讨论的时间和机会,大多数同学都能有自己的发现。课前预习、在书本上勾划、用简单图形符号记录步骤、使用软件中的帮助功能、和旁边同学合作学习等等,都是有效的自学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点醒,让学生的自学过程更科学有效,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效应。

四、提供机会,评价自学成果

学生需要成就感。给学生以成就感,常常比教师的反复讲解和强调更能调动积极性。在信息课堂上,拿出一点时间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学成果的机会,就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比如,有学生通过自学在课前就掌握了本课技能,不妨把教师示范的机会让给他;有学生在打字比赛中获得了优胜,不如就让他介绍一下自己最快的诀窍;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好不容易完成了电脑作品,也可以用多一点的时间进行电脑作品的展示,通过点评放大每个作品的特色和优点,指出不足,大家在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有很多同学还想修改修改,让它更加完美。

五、丰富任务,延伸自学习惯

学习信息技术光靠每周四十分钟的信息课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教师不妨把信息课作为出发点,拓展开放的窗口,引导学生将自学延伸至其它学科,延伸至课外。丰富课程整合的观念,不但要让信息技术走出去,也要让其它学科走进来,把重视知识技能的信息技术课程,与开发和利用学校及周边社会的信息环境为主要内容的隐性课程结合进来,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信息课上电脑作品的制作需要各种资源,收集资源的工作量很大,我认为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随着信息环境的不断发展,学校有越来越多的“可点击点”出现在学生和家长的面前,邮箱、论坛、图书馆、学习型网站、博客,这些平台不光是家长与学校的交流途径,同时也应当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园地。信息课可以结合书本上收发邮件、BBS讨论等教学内容,给学生指导引路,然后放手让他们在这片天地中遨游。学生体验自学的过程,其学习量大大超出书本的内容,成为适应信息环境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自学,有些知识甚至超出教师所学,这也是我们教学信息技术的最终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信息发展的人。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正日益提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唯有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才能挖掘其潜力,以有效的主导作用启发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其今后在信息环境中进行广泛自学奠定基础。

上一篇: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下一篇: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