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22 12:28:3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应高瞻远瞩,在培养英语学习者们拥有良好的英语语言驾驭能力的前提下,最终实现在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以发挥当代大学生积极的文化传播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教育;母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224-01

本文通过对我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缺陷,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以提高大学生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从而能够更有信心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际交流和合作都是双向的交流和合作,中国也不例外。这一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要求。2007年7月教育部新制定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遗憾的是,众多教学和科研中,“文化教学”成了“目的语文化教学”,母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长期被忽视,“一边倒”的文化教学模式使得跨文化交流的双方失去平衡发展。

基于我校2013年度的教改项目――“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调查分析及策略研究”,参与项目的教师团队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对最基本的中国文化元素的英文翻译如“孔夫子”“兵马俑”“故宫”等,也包括用英语对中国文化的某一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如:“简要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简要介绍中国国粹――京剧”等。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涉及五个专业十个班级,共200余人。问卷统计的结果令人咋舌:完成问卷所有问题且表达基本正确的学生数寥寥无几,仅占参与学生数的5%左右;35%左右的学生能够词不达意的涉及到每道问题;另有40%的学生只选择了部分题目草草作答;有10%的学生几乎白卷。

虽然只是一所高校的十个班级,但是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学生在国际文化交际活动中更多的扮演的是学习者而不能是传授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要求老师多多介绍西方文化,在与国际友人的交流中也谦虚甚至崇拜的学习模仿他国的习俗,长此以往,我们的大学生们会越来越多的学会西方文化,而代价则是悠久优秀的中国文化得不到充分的传播甚至被西方文化的入侵淹没。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教育职责

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受到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因此,“语言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育”。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具有扎实专业功底并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熟悉中西方文化环境,能够直接与外国专家、投资者、管理人员等进行交流的、具有文化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对母语文化的充分理解,正如杜瑞清所言:“要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我们也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演变及各种表现形式。”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对外语文化教学的片面影响,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平等意识,鼓励他们在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兼顾母语文化的输人和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使他们的跨文化交际取得真正的成功是今后外语文化教学的重点。

三、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首先,针对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鼓励外语教师努力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平等意识,鼓励他们在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必须兼顾母语文化积累和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与此同时,外语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通过报刊书籍、电视、网络多种渠道学习并积累更多中国文化的知识。

其次,积极地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观念,培养他们在文化交流中的平等意识。积极地适应目的语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文化,客观地展示母语文化,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在学习实践中积累母语文化的英语正确表达方式,使他们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将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进行对比讲授,必要时补充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或描述,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的鉴别能力。

另外,注重培养学生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只是单向的,倾向只达到目的语文化认同的交际,要把培养学生建立自身文化独立身份的意识放在首位。较之传统的交际观,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发展需求已不再是单方面的迎合目的语文化的交流,中国需要更多的本土文化输出,这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

教改项目:“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调查分析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B201306

参考文献:

[1]杜争鸣.中国英语问题及其他[J].外语教学,1998.

上一篇:现代主义绘画对视觉传达的影响 下一篇:浅析唐代花鸟画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