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10-22 12:15:51

文化多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要求,利用各种机制、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总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制度的转型,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纷纷涌入中国,对我国本土文化造成强烈冲击,文化多元化已成为现阶段不可回避的事实。在此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文化多元化迫切呼唤以人为本而又与时俱进的具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关键词:文化多元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1 文化多元化的概念和特点

简单而言,文化多元化就是在坚持主流文化的前提下,允许多种形式、内容甚至价值观不同的文化并存、共同发展。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有自己倡导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以维护统治阶级对国家各方面的主导。统治阶级总是要倡导其主流意识形态,但是,随着经济,科技(特别是网络的迅猛发展),各国通过官方,或者民间途径的文化交往频繁,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不可避免。文化属于意识形态,不能采用强硬的手段去推崇或者压制,只能顺势引导。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各国应该允许在其他国家和民族中生长起来的文化和自己的本土文化共同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特别是让自己的本土主流文化在与其他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取其精华。放眼今天的世界,文化多元化已成为社会的现实背景和必然的历史趋势,

文化多元化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多元共存。多元共存是指各种文化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和发展空间,互相之间应该平等共处、和谐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文化多元化成为趋势。同时,每一种文化都具有稳定的特质,在全球化过程中,这使一种文化在另外一种文化语境中不可能完全被异质文化同化,而只能有选择的借鉴,通过自己的文化眼光进行取舍,这使文化的多元共存成为可能。

第二,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就是允许每一种民族文化中的优势因子得到彰显,鼓励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宝库。但是,一些西方大国,凭借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强势,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且企图在他国领土上,取代其本民族文化,继而强势输入自己的价值观。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现阶段,世界文化以西方文化为主导是不争的事实,其它文明都面临被覆盖、被湮灭的危险。特别是美国,其强势文化产业依托本国经济、军事实力,通过好莱坞电影、美国快餐、流行音乐、迪斯尼动画等载体大肆推销其价值观、意识形态,对世界文化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在此形势下,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存理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文化多元化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

现阶段的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新年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2.1 使大学生的政治观念模糊

任何文化都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近些年,随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涌入,一些腐朽的西方文化思潮充斥着大学校园。这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大学生思想开放、活跃但是不够成熟,他们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中某些消极思想的冲击,比如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非理性主义、实用主义。这些价值观,在西方社会也是受到抨击和批判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这些腐朽价值观输入我国,是其妄图对我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西化”、“分化”的体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扰乱他们的政治判断力,使他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不清,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在这些消极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的效益观念和消费观念不断增强,人生态度发生变化,他们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的实现,把物质享乐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的政治鉴别力被腐蚀,政治观念被淡化,政治立场被动摇。

2.2 使大学生的社会理想信念淡薄

在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多种文化和价值观扑面而来,尤其是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涌入,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严重冲击。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互联网、广播、电影等媒体和文化产品向社会主义国家宣扬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并抓住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进行刻意夸大甚至歪曲,例如腐败、人权、贫困、体制等,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腐蚀着大学生的社会理想信念。在此情况下,部分大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曲折性,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日趋淡薄。

3 文化多元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的是“填鸭式”的灌输法,违背人性。具有强制性、单向度性的特点,对受教育者的心灵无所企及。在多元文化冲突的形势下,个人主体性的凸显使大学生不会盲目接受某种观点。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广泛,其价值选择意识和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克服由单向灌输所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独白”,而且有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3.2 高校思想教育要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

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根据和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但是多年来,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巩固阶级统治的手段,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阶级统治所需要人才的工具职能,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处在被塑造、被灌输的客体地位,难以获得主动、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 结语

近年来,低效己成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瓶颈,引起党和国家及社会更方面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但是如果脱离实际,忽略对人性的尊重,便成了空中楼阁没有说服力、感召力。因此,随着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化的不断发展,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面临着严峻挑战,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与时俱进,才能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彰显自己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苏振芳.道德教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曾燕波.青年热点问题[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上一篇:RDA对中文编目的影响 下一篇:浅析几何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