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A对中文编目的影响

时间:2022-08-18 02:45:45

RDA对中文编目的影响

摘要:中文以前的编目实际上一直专注于实现“标准化”,但是rda的问世为中文编目规则的变革与修订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实地取证调查,对RDA的特色分析和应用现状分析,对RDA对中文编目的影响作出了具体的研究,并且为如何利用RDA提高中文编目水平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 RDA ;中文编目 ; 国际编目原则 ;

中图分类号: G25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引言

2011年6月22日,编目界期盼已久的新的编目规则――《资源描述与检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简称RDA)以工具套件的形式在网上正式颁布。这项新编目条例可以说经历了十多年的研究才与编目界正式见面,在这期间,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传统编目事业造成了严峻的考验。然而RDA的正式意味着编目事业迈出了较为成功的第一步,虽然RDA现在还为成熟,还要经过半年的测试,但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新编目的实施问题了。中国的中文编目该如何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将是我国编目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探讨RDA与中文编目的关系,以及思考如何从RDA从得到启发,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中文编目,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1RDA综述

(一)RDA的概念与内容

RDA是基于国际图联(IFLA)发展的两个基本模型,即《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B)模型与《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RAD)模型的一种新的编目标准。它提供关于数字资源编目指南,并且更加强调帮助用户查找、标识、选择和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而且,RDA还支持书目记录的聚类,显示作品及其创建者之间的关系。总之,RDA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新发展,将取代《英美编目规则》,成为新生代编目规则。

内容方面,RDA主要由描述、关系、检索点的形式三个部分及总论、附录、和词汇表构成。它的描述部分涵盖了所有资源类型的描述规则,在体例结构上主要包括通用规则、只适用于特殊内容资源补充规则、只适用于特殊载体的资源补充规则。除了以上三大部分外,RDA还包括总论、根本目标和原则、附录、词汇表。

(二)RDA的产生与发展

RDA是在AACR1和AACR2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AACR系列到RDA的出现,经历了40年的历程。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之前一直独领的AACR系列开始暴露出了很大的缺陷,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比如,AACR1只以“英国版”和“北美版”两种版本出版,无法适应国际编目一体化的需要,也不适应逐渐兴起的计算机编目的要求;AACR2虽然为了适应文献描述与检索的需要几经修订,但是随着数字化文献的大量出现及计算机编目网络的运用与普及,使得它的修订本也难以继续担当大任。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2005年芝加哥举行的JSC和CoP会议上,决定将最新版的AACR命名为《资源描述与检索》(《AACR3 Resou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简称RDA。之后,RDA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05年10月到2006年4月完成完成第一部分的初稿并且听取反馈意见;2006年5月到2006年9月完成第二部分的初稿并且听取反馈意见;2006年10月到2007年4月完成第三部分初稿并且听取反馈意见;2007年5月到2007年9月完成总论、附录及词汇表;2008年正式出版。RDA的出版是编目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们相信,它讲带着整个编目界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RDA的特点

RDA基于多年使用的AACR系列,并且完善了其缺点,具备了一系列优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RDA采用了数字化的新标准。RDA是一种基于数字信息而设计的资源描述与检索的新标准,它在内容和结构上主要是考虑了现代科技数字化环境和资源共享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了飞数字化环境对于文献的需求。正是因为考虑了这些重要的因素,所以它在设计上使用了数据库技术,发挥了现代数据库技术的存储、检索、获取和显示等很多优势,具有超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其产生的数据能在很广泛的数据库技术环境下使用。第二,基于国家标准的内容体系。

RDA的开发语言是英语,但是它也适合在其他语言环境下使用。比如,RDA遵循了国际编目的基本原则,在著录元素的顺序上、标识符号的运用上都和ISBD保持高度一致,为所有的文献资料和媒体的编目与检索提供了全面的操作指南和使用说明,它将成为新的国际编目标准,在图书馆领域和更多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都有广泛的应用。第三,适应于网络环境。在当前网络普及的环境下,任何高科技产品都要考虑到与网络的接轨,考使用到网络的优势。RDA正是有着这方面的特点。它是一款与网络高度相关的产品,是基于网络的使用环境的,所以适用于网络环境,具有很多纸质印刷品所没有的优势。比如,使用RDA不仅可以通过超级链接技术来访问另外的链接,在线浏览、滚动阅读、在线评论、自主打印等等,还可以其他相关编目根据进行访问。

2中文编目现状分析

(一)中文编目的发展概况

目前,在规范数据库实现商品化方面与外国相比,我国存在明显不足,许多图书馆建立自动化系统后,存在数据库的书目记录标准不一、数据分散、缺乏整体规范控制的现象,难以实现国内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问题。形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文献编目规则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国家统一标准。同时这也造成了我国文献编目的规则不统一,个编目机构机读目录使用手册存在差异等等现象。中国最早机读目录始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陆续出现三个相关编目手册,分别是《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这三个手册都为CNMARC(中国最早机读目录)的实际使用提供了统一、规范、可操作的依据。

但是由于中国的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频繁多变,而且不是国家统一标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理解上的分歧,难免直接影响到了编目数据的标准化和格式化,造成了目前国内形式多样的中文书目数据库,当下极具代表性的联合编目数据库就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和大书商、发行商向各国图书馆提供的书目数据。在国家标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下由黄俊贵主编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结合中国编目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充分体现了中国文献和传统编目的特点。进入21世纪,为了改进编目规则中不适用的部分,适用新的编目环境,对新的资源进行编目著录,在2005年4月我国出版了修订长达四年之久的《规则(第二版)》。

(二)中文编目的现状分析

到目前为止,我国图书编目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利用外部数据套录编目。指利用CALIS联机编目数据库下载数据,并对其编目,有效提高了编目工作效率,有利于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第二,原始编目。指CALIS联机编目数据库中不存在编目的文献要由编目员进行原始编目;第三,重复图书的著录。每批图书在编目前都要,如发现是重书,就利用中央数据库数据直接保存到编目员的个人账户中,由编目员重新操作,完成著录。而在使用中暴露出来亟需解决的问题有:第一,重复编录;第二,编录信息不准确。中文编目中广泛存在着同书异号、同号异书、条码无效的数据,或者书名和作者录入有误,英文单词著录不标准等现象;第三,著录内容不全面。一般情况下,中文编目都采用简编模式,只著录基本的字段和子字段,而对于连接字段、附录字段、内容摘要、主题标引都不做详细著录,从而图书信息揭示不完整。

3RDA对中文编目的影响

思考RDA编目规则的优势和劣势的方方面面,将给我们的编目工作带来很多宝贵的启示和经验。就目前为止,总结起来RDA对中文编目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常设中文编目工作与规则修订的组织管理机构

常设中文编目工作与规则修订的组织管理机构,这是中文编目取自RDA编目的先进理念。AACR在修订时候就已经成立了JSP,JSP是主持整个修订工作的指导机构,不论是从AACR2的定制、修订,还是到以后RDA的研究制定,它都做了大量的组织、指导与协调工作。比如制定编者、征求意见、组织研讨或者组织宣传等等。但是中文编目就没有这方面的机制,中文编目规则的制定和修订都只有临时性的编辑委员会,编目规则一经颁布就算是完成了工作。至于规则颁布后期的工作,如规则的实施推广、疑难解答、沟通反馈等等,都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由于不存在常设指导机构,使得编目规则在实际应用中很不规范,也难以实现统一。所以,中文编目亟需常设编目指导机构,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来保证编目规则的能够顺利实施。RDA在这方面给我们很大的影响,吸取RDA编目在制定中的指导机制方法,让我国的编目工作也增加了有序性,这对于新的、更好的中文编目规则的制定与修订过程中能够全面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利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了中国编目规则的修订

RDA虽然有着极其优越的性能,但是由于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使得它也并不能就完全满足中文编目的需求,我国要有自己的编目方式,更加切近中国国情和文化。中国国家图书馆本着等效采用ISBD,基本采用、个别改动AACR2的精神,结合中国编目工作的实践,参酌中文资料的特性,在ICP的架构之下,对我们国家的编目规则进行了修订,实现了与RDA的配合使用。借鉴RDA理念,中文编目规则的修订理应全面贯彻标准化。统一化和用户至上的原则,并且以“用户至上”原则为最高原则,立足于服务用户,以期追求最大可能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再者,针对编目工作中出现的不规范、不统一问题,必须根据用户的任务作出准确的评估,求大同存小异,使得标准化真正转化为为了用户的利益而存在;

(三)中文编目变革的“国际化”与“民主化”

参考RDA的变革特点之一是不再标榜“英美编目条例”,而力求成为国际通用的编目规则这一理念,我国的编目规则也正向着“国际化”和“民主化”发展。如何将RDA“汉化”,并且又让“汉化”的中文编目规则实现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的共享,这就是我国编目界要从RDA中吸收的东西。实现这一目标有两种途径。一是“拿来主义”,就是直接采用像RDA那样基于FRBR的国际编目规则。直接采用有利于全面考虑中外文编目的一体化,使各个类型、各个文种的文献被置于统一的编目规则中,避免因文种不同而出现“多头分制”的局面。二是“另起炉灶”,即借鉴RDA的方法和经验,采用FRBR概念模型来改造中文编目规则,在原有中文编目规则的基础上实行编目规则的FRBR化能够维持中国编目工作的延续性,使中文编目体系能够相对平稳的实现过渡。

4RDA规则对中文编目规则改进的启示

(一)加强中文编目的时效性

RDA规则不论是从结构上还是理念上讲,它都是史无前例的。它的实施不仅是对现有编目系统的考验,同时也是现有编目工作流程的考验,再进一步讲,它还是对编目工作人员素质的考验。这就使我们不单单要对编目规则进行缜密测试,关注编目规则的制定过程,在编目规则的实施过程中,也要投入足够的关注和操作。中文编目应该吸取RDA的经验,落实编目工作的测试工作,注重编目工作的实际效益,对现有工作流程和编目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二)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环境

我们看到RDA在制定过程中积极发挥了网络的作用,构建了一个民主化、开放性的现代信息交流平台,这就让编目界与其他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沟通,从而及时修改不足之处。中文编目的制定和实施中,也应该借鉴RDA的这种经验,在利用网络沟通意见的同时,开发网络的编目规则及其辅助工具,借以提高编目工作的效率。

5 总结

RDA为中文编目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吸取各个方面的经验和智慧是避免制定的规则与编目工作脱节的有力方式。如果我们规范的吸取“民意”的民主化决策方式可以使编目规则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潜力,将是我国编目界的一把利剑。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编目规则,其出发点都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让人能够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享受信息共享的成果。所以,“用户至上”始终是编目工作的最高原则,只有在“用户至上”原则面前,不规范、不统一的分歧才能有正确的衡量标准,也就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们才能实现编目工作新的统一与规范。

参考文献

[1]王绍平.RDA与中文编目规则.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

[2]王春杰.中文图书编目质量问题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6).

[3]蔡慧霞.RDA对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启示.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3).

[4]段明莲.中国文献编目工作的现状与发展.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

[5]张培荣.传统与联机编目之差异.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1(4).

[6]吴丽杰.数字环境下资源描述与检索的新标――RDA探析.图书馆学刊;2010(12).

上一篇:探究中职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文化多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