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

时间:2022-10-22 12:10:13

中学数学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人类生活、学习、生产、研究科技的工具,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早已深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中,成为现代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中既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人文思想的挖掘、渗透、传播。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主义思想教育是数学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育 与人文主义 教育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人类生活、学习、生产、研究科技的工具,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早已深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中,成为现代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数学的功能:一在科技,二在文化,数学教育中既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人文思想的挖掘、渗透、传播。众所周知,人文主义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文雅教育和闲暇教育,其目的就在于使教育应服务于人,而不是服务于实利,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渗透人文主义思想教育也是数学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所谓人文思想,即人对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理性认识。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或终极目的,是人文主义教育观始终坚持的一个核心观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呢?

一、人文主义教育在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包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道德、人性等内容。它以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但各种问题也随之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如核威胁、环境恶化、人际关系冷漠等。这些问题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在解题思路教学方法上渗透人文主义思想教育

博伊竭力呼吁:“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 当今,现代教育正在逐渐朝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培养既懂专业技术,又有人文思想 的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在方法上要渗透人文主义思想教育。

1、数学的作用在于它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规律,又反过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抽象即意味着求简、求美、求新。促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会进行由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要认真审题,紧扣已知条件,由条件展开思路,抓住关键点,尽快完成由“已知—可知—需知—未知”变为知的转化。

2、回想、联想、猜想展开多种思维,多思、多变、多解、发展求异思维,尽可能将新问题转化为自己熟知的且有充实内容、意义丰富的领域,导致问题的解决。

3、分析法—执果寻因;综合法—由因素果,两法并用;或舍一般选择特殊,或从分割到“单一”,从最简单做起,在“退”中探求结论。抓规律求简化;改变符号信息求简化;数形结合构造图形,借助直观,启迪思维,以求简化。

总之使学生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展开多项思维,以实现思想品德素质与智力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新颖多变题型,让学生获得人文主义教育和启迪

要重点突出,优美新颖,且具有独创性、启迪性、生活性、实践性、现实性等等。除填充、计算、化简、解答问题外,设计一些源于生活的开放型,探索型、应用型的题目。开放性、探索性题目的特点在于结构不稳定,思维方式灵活多样,重于能力的考查,体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比如竞争、纳税、环保、节约水电能源、献爱心、法制辩证面例题,使学生明了做人的道理,遵纪守法,又能展开思维,且体会到数学也充满生活的乐趣和魅力。

四、加强教材建设,深挖教材内涵,渗透人文思想

1、通过用字母表示数、数与式的运算分析,理解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再由一般到特殊;通过二次三项式可用求根公式来分解式;“四个二次”的关系,指数与对数的关系;通过揭示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关系,以及概念性质之间的联系和图形的动力变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各种运算和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的变化,公式的推导,概念法测的推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定理的论证等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数轴、绘画、列表;建立直角坐标系解答函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和有规律变化的;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又通过几何三角知识的教学积极渗透与数学结合的思想方法,使之“数中见形,形中有数,体中有面,此中见彼,从抽象到具体等到”。

4、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的种类给予讨论研究,通过论证和画图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慎密性、全面性、灵活性。结合数学史料,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家乡、热爱新农村,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5、通过“统计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养成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使中国的教育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已经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上学的目标,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学生、家长甚至老师们的头脑中。然而,这种教育有着明显的弊端:片面强调分数、升学的价值,“只以分数论英雄”仍然是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道德培养和情感体验,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近几年来,中学生弑母,大学生伤熊事件不时发生,令人震惊。人文主义教育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对生命应有的尊重与敬畏,学生的道德水平下降,让人担心。因此,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是新教育理念的要求,是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伯主张,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两大部分,他认为“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精神。总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正是这种融合的产物。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作业批改技巧浅谈 下一篇:浅析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