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背景下达州市县域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22 10:30:38

绿色经济背景下达州市县域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探究

摘要:达州市各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和绿色经济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的问题,从而制约了达州市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从加强规划、培养人才、巧借东风、突出特色、明确主题、深度开发等方面探讨了绿色经济背景下达州市县域文化产业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绿色经济;达州市;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提出“绿色发展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利器”,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经济、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达州市的县域文化产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走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一、达州市丰富多彩的县域文化资源

“县”是中国行政区划中的基本单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行政组织机构。中国人的区域风俗和文化认同主要是以“县”为基本单元。县域文化产业是县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对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达州市地处四川东部,辖4县2区1市,即: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通川区、达川区、万源市。各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如通川区的张爱萍故居、唐甄故居、巴山作家群、中国西部诗歌城等;达县的石桥牌坊、石桥烧火龙、“中国・达州诗歌之乡”(北山乡)、“中・巴河龙舟文化之乡”(石梯镇)等;万源的固军坝起义旧址及李家俊故居、巴山背二哥等;宣汉的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中国・民歌之乡(马渡乡)等;开江的千年古刹金山寺、中华一绝陶牌坊、幽默风趣的拗棒、飞云温泉等;大竹的竹唢呐、清河古镇(哨楼湾)等;渠县的中国汉阙之乡、中国彩亭艺术、棂星门牌坊、“中国・巴渠三国文化之乡”(三国大将王平故里和乐乡)、龙滩河风景区等。这些优质文化资源是发展达州市县域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

二、达州市县域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达州市各县通过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出了一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项目,如大竹县的五峰山森林公园、渠县的z人谷等等,县域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步伐较慢。要加快达州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好文化资源开发是首先环节,也是核心环节。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效率、和谐、持续成为发展目标,但达州市县域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一些与此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

(一)零开发

达州市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等等,但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源、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民间文化资源,大多闲置于荒郊野外,处于未开发的零星状态。如渠县的中国汉阙之乡、中国彩亭艺术、棂星门牌坊等基本上处于零开发状态。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石桥烧火龙等,甚至未得到有效保护,更谈不上合理利用,造成文化资源极大的浪费。

(二)不合理开发

一些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文化资源又违背了科学、合理的原则,存在散、粗、泛的问题。

所谓“散”,具体表现在文化资源开发主体及资本投入、开发项目及主题等方面。在开发主体方面,各级行政区划、各类系统部门、各种投资主体都成为了文化资源的开发主体,造成在文化资源开发中行政区划代替了文化区划、资源管理者变成了资源拥有者、资源开发投资左右了资源开发目标等一些列问题。在资本投入上,政府资本投入与 民间资本投入并存。但政府与企业的资本投入都不大,原因在于达州市属于革命老区,经济较为落后,政府在文化产业方面的资本投入自然就不大;而达州市本土的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在文化资源开发方面的资本投入也不大。在开发项目及主题方面,文化产业项目没有鲜明的主题,如万源既想做茶文化主题,又想做红色文化主题;达县既想做宗教文化主题,又想做红色文化主题;通川区既想做民俗文化主题,又想做故居文化主题。各县既想打造这种主题,又想兼顾那种主题,最后反而顾此失彼。

所谓“粗”主要表现为产品资源开发上的粗制滥造、环境资源维护上的粗枝大叶。例如大竹县拥有大量的竹子,该县也开发了一些竹制品,如竹蛇、竹剑、竹刀、竹笛、竹碗等,但这些竹制品大多制作粗糙,销路不畅,而为制造这些产品过度砍伐竹林对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破坏。

所谓 “泛”集中体现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这里,文化资源的开发只是一个吸引投资、招揽生意的幌子,那些珍稀的文化资源既得不到应有的文化尊重,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深度开发,而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浅层次开发上。从2011年开始,为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达州市连续举办五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该活动包括舞台艺术与美术的展示,书画作品巡展、乡土诗歌大奖赛、乡土诗歌创作座谈会、文艺创意产品展销等。许多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在此活动中亮相,但仅仅是亮相而已,诸如乡土诗歌、民间歌舞等文化资源并没有以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为契机得到深层次开发 。

三、绿色经济背景下达州市县域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在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避免达州市县域文化资源开发中的种种问题,使其符合效率、和谐、持续的发展目标,提升达州市县域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规划避免重复开发

达州市下辖的4县2区1市是一盘棋,在进行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能将其完全割裂开来。但现实情况是各县只关注自身,而没有放眼整个达州市,以至于造成重复开发、浪费资源的后果。究其原因在于:达州市各县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一个清晰、明确、高规格的整体发展规划,全局性的长期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方案至今尚未形成,政府尚未把工作重点放在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上,过于注重行政手段。文化产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规划为先、规划为重组建“文化产业规划小组”,并与县域外的一些文化研究机构、产业研究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以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全局性、 可操作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二)培养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很多人将达州市县域文化资源开发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归咎于人才缺乏,这是不无道理的。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知识型产业,它的发展主要依赖人力资源。培养具有认识、开发、经营文化资源的眼光、魄力、能力的文化产业人才,是振兴文化产业的保障。要发展达州市县域文化产业,优秀人才是重中之重。对县域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可以利用四川文理学院等本地院校资源优势,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企业管理能力;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能够从事文化资源开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巧借东风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谈到达州市县域文化资源开发中的零开发问题,很多人归咎于资金短缺。确实,达州市属于革命老区,经济较落后,而文化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经济落后的各县而言是个难题。各县可以借国家开展全国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的东风,将县域文化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投入大笔资金,笔者认为开发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产业项目可既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又达到了扶贫的目的,用一笔钱办两件事,何乐而不为呢?

(四)优先开发特色文化资源

基于达州市文化产业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的现状,目前我们可以采取优先开发特色文化资源的策略,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项目。

达州市各县文化资源丰富,其中不乏特色文化资源,如大竹县的竹海、宣汉县的巴人文化、开江县的温泉、渠县的汉阙等等。但由于缺少规划,文化资源开发没有重点、没有主线,导致各县文化产业特色不鲜明。所以,在开发之前需要对县域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估,将那些最具开发价值,最具文化特色的文化资源挑选出来,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后再进入到实质的开发阶段,这样能有效的降低风险。

(五)明确主题构建“一县一主题”

达州市7个县(市、区),从各个县整体上来看,文化产业主题过多,如万源既想做茶文化主题,又想做红色文化主题;达县既想做宗教文化主题,又想做红色文化主题;通川区既想做民俗文化主题,又想做故居文化主题。在人力、物力、财力充足的县可以同时做多个主题,但达州市是革命老区,人力、物力、财力都匮乏,想同时做多个主题是不现实的。所以,达州市各县可以先根据优势特色文化资源优先打造一个文化产业主题,随后根据现实条件开发其他文化产业主题。

(六)深度开发打造产业链

零开发是暴殄天物,不合理开发导致效率低下,只有进行深度开发才能物尽其用,才最符合绿色经济的发展目标,即效率、和谐和持续。达州市各县文化产业开发中都普遍存在浅层次开发的问题,这样既是对文化资源的浪费,又降低了文化产业的经济收益。如大竹县的品牌项目五峰山森林公园,游客还停留在“看风景”的原始阶段,导致其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游客数量和其4A风景区的地位严重不符。深度开发就是要深挖文化资源的潜力,注重周边产品的开发,打造产业链。例如,开发竹制工艺精品、开发竹笋宴、举办竹唢呐演奏会等等。

达州市县域文化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文化资源开发中出现了一些与绿色经济发展目标不相符的问题,各县政府、文化企业只有认识到这样问题才能积极研究对策解决问题,以促进达州市县域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快速发展。笔者通过几个月的实地调查、研究对达州市各县文化资源存量进行了分类梳理,分析了达州市各县在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思路,借此抛砖引玉,期望更多的专家学者能为达州市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刘珉.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林业发展.林业经济,2013 (2).

[2]夏光.“绿色经济”新解.环境保护,2010(7).

[3]刘清云.石家庄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 (1).

[4]丁晓楠.河南浚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6).

[5]喻双.湖南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探析.中国市场,2015(13).

[6]欧阳友权.文化产业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

作者简介:王丽明(1979--),女,硕士研究生,四川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

上一篇:舞蹈表演艺术的情感表现 下一篇:办好职教应走出三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