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学困原因, 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10-22 07:10:59

了解学困原因, 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高中招生规模扩大,导致重点中学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也导致一些不少初中学业就难以完成的学生也纷纷进入高中学习。高中生源素质不断降低,成为一些薄弱普通高中不争的事实。这样的生源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我通过对其他教师化学课堂的听课及本人课堂反映,发现一些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时存在如下问题:不愿积极主动回答,畏难情绪表现突出,对化学学科兴趣不浓。现在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分析,谈一下高中学生畏惧化学的几点原因,希望对自己个人教学有所帮助,同时也为其他同仁留下思考,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我认为要想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要解决教学问题先了解如下问题。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阅读时的趣味性减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据初步统计,高中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折腾,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再者,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导向性不强,我想通过一则小故事说明导向性的重要性:有一位闻名遐迩的心算家,能力极强,几乎没被人考倒过。一次来了一位青年,要心算家回答他的提问。心算专家说:“你有什么题目就说吧。”青年以较快的语调说:“一列火车发车时车上共928人,到站后下来74位旅客,上去68位旅客。过了30分钟到了下一站,下来94位旅客,上去76位旅客。过了20分钟又到了一个站,下来……”青年一连串说了许多上下旅客的数字,最后停下来,心算专家胸有成竹,不以为然地说:“你的问题问完了吗?”“完了”。“那你要问什么”?“我问,火车一共经过多少车站?”霎时心算家被问得张口结舌,无言以答。心算专家原以为,青年要问火车上共有多少旅客,倒没想火车一共经过多少站,因而青年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考倒了心算专家。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在课堂上说了很多,讲了很多,我们到底要让学生干什么,目的是什么,对学生有用吗?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学习方法不正确,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应该更多地给予学生思考发挥的空间,答案应该只是一种参考,而不是标准。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自己往往会发现,尽管我们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为了所谓的考试、升学,要去背标准答案。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学生在事先设定的思路上回答问题,在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岂不知,这样恰恰会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上一篇:新升本院校申报新专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