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院校申报新专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9-04 10:26:18

新升本院校申报新专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升本院校的专业体系和培养模式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时需申报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在新专业的申报过程中应注意科学合理、突出特色、配套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严禁重复设置、健全保障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圆满实现由单科型师范专科院校向多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

关键词: 新升本院校 申报新专业 注意要点

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的规定,“新专业”是指毕业生不满三届的专业。至2005年年底,在全国七百余所本科院校中,新建的本科院校有198所,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新建本科院校目前往往面临相似的困境,实现由单科型师范专科院校向多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学科专业设置的一些问题相继凸显出来,需要新申报一些有一定基础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特别是开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未解的难题和困惑,申报新专业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科学合理地设置新专业

新建本科院校原来的有些老专业由于办学时间较长,力量雄厚,但其学科内容陈旧,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生源不足,就业困难,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对学校的整体办学规模和声誉都造成不良的影响。当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新专业的设置上缺乏整体规划,思路模糊,具体表现为:跟风设置新专业,哪个专业热门就设哪个专业,听说哪个专业学生好就业就招哪个专业,根本不去考虑自己学校的师资情况,也不去充分调查研究,进行专业论证,造成有些专业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与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脱节[1]。

新专业的设置本着市场需求原则、专业设置可行性原则、发展前景前瞻性原则,才能具有长远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新专业的定位一定要明确,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设置新专业前,一定要充分调研,重点解决专业是否可办、规模要办多大和专业方向如何设置等问题。可以通过新闻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的热点,再通过深入社会、企业进行实际调查,以保证设置的专业方向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明显突出新专业的特色

孙颖等在调查随机抽取的四类共40所高校中,一级学科门类中的文、管、理、工、经、法开设比例相当高,尤其是文、管类专业,几乎是所有学校都开设。这些学科门类如此高的开设比例说明学校之间部分学科专业设置结构趋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格局上缺乏特色[2]。学校的生存之本是办学特色,这是学校保持长远发展和旺盛生命力的保障。未来大学的竞争绝不是单纯的规模竞争,而是办学个性、办学特色的竞争。目前,高校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滞后于社会需求的,所以办学特色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高校生命力的最有力体现。

新专业要依据本学校的办学定位及优势学科,合理定位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色,主动跟上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形势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鲜明和稳定的办学特色[3]。可根据地方经济的特点和区域发展的需要设置一些新专业,通过产学研的合作和开放办学,保证新上的专业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绝不是空谈理论。

3.给新专业配套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

如果教学改革对于老专业来说是促进其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动力,那么对于新专业来说则是推动其建设的催化剂[4]。新专业的申报应准确评估自身的一些软、硬件条件,必须在师资、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加以调整和提高,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师资方面,最重要的是确定专业学科带头人,同时可以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或外聘相关方向的社会人员。在教学方面,编制相配套的教学计划,所设置的课程必须符合新专业方向和特色。企业、科研院所拥有十分丰富的教育实习资源,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这些单位广泛联合,在教学、科研、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科研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专业方向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新专业建设。教师的科研成果必须走出校门,有效地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从而扩大本学科的知名度。

4.严禁重复设置新专业

当今,很多大学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同类专业重复设置的现象,这种现状背离了学科基础与专业内容之间的依托关系,容易扰乱合理的专业分布生态,使学校有限的办学资源在投入使用中变得分散,影响资源投入的力度与效益[5]。

严禁新专业重复设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自身的调整,二是政府方面的宏观调控。新专业建设要符合学校定位,立足长远,不要只讲究全面,而是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专业。高校之间应加强合作,一所学校的判断往往缺乏准确性,所以可联合其他学校进行相对科学的预测,确定新专业的培养规模和布点。当然,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变化速度一般是快于专业设置调整的,这个矛盾的解决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对市场方向的预测和宏观调控,对专业设置实行政策引导和总量控制。对于高校新设、社会需求较大、前期投入大的专业,应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而对那些已具较高重复度的专业,应通过提高申请获批的难度来进行有效控制。

5.新专业需健全保障机制

新专业的建设需要政府支持、健全的法规和一定的经费保证,特别是一些生物类、工科类的专业,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些经费一般用于购置或更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条件和教学设施,以及引进和培训师资等。可通过各种渠道,如课题申请、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争取经费来源,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这些经费的合理使用。

为了调动在岗教师的积极性,要打破师资管理中的终身制,实行岗位聘任制和合同化管理,促进教育师资的合理流动,建立适应本校师资发展的评聘机制,提供公开透明、自由发展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师资队伍的良性发展。除此之外,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上,院里和系里的决策层都要对新专业给予更多的精力投入和政策倾斜。

参考文献:

[1]袁万安.高校新办专业的控制与发展[J].襄樊学院学报,2011,32,(7):75-80.

[2]孙颖,盛敏.我国高等院校新办专业:问题与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2):22-27.

[3]陈家玉,李晓明,曹石珠等.普通高等学校新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8,6:102-107.

[4]孙铭薇,林路生.高校开设新专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252.

[5]胡银根.大学内部同类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亟待整治[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27,(5):252.

上一篇: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下一篇:了解学困原因, 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