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法

时间:2022-10-22 01:52:52

城镇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法

摘 要: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城镇建设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城镇的发展一直都是在占据着主导作用。本文就主要对城镇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镇规划;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镇化建设关系着我国千千万万的农村居民的发展,未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要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合理规划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步骤,改变城镇化管理的工作方式,更好的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一、城镇规划的一般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规划者应该注重发挥这些自然条件,结合当地的社会环境,城市历史规划出适宜人居的城市格局,在城镇规划建设中要立足于原有基础上,不能单纯为了经济收益与其他城市攀比。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城镇规划的目的就是要让城镇的居民在这座城市中能有舒适的宜居环境。因此,规划部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征求居民的意见以及综合各方面的环境因素,打造出具有活力的城市,让城市经济社会得到发展。

3、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注重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坚持开发与节约的方针,提高资源利用率。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应该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相互协调和制约,遵循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空间协调发展的原则。对于一些高投入、高能耗、重污染的工业应该杜绝,才能减少城市污染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

4、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内容

城镇的给水工程应该根据用水量标准,合理选择水源地,确定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和给水管网及配水管网的布置。城镇排水功能上的雨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放与处理系统组成,要确定排水制度、排水区域、雨水量估算、污水总量估算、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布局以及污水处理厂布局。

对于垂直结构的规划,应该结合城镇用地合理选择,从分利用自然地形,解决城镇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让城镇道路的纵坡度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通上的要求,合理组织城镇用地的地面排水,合理组织好城镇用地的土方工程。

5、景观系统规划的原则

确定城镇景观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对于城镇景观资源要善于发掘与分析评价确定城镇景观的特色,研究城镇用地的结构布局与城市景观的结构布局,对于城镇背景、制高点、景观轴线要制定城镇景观控制区,确定需要保留、保护、利用和开发建设的城镇户外活动空间。

二、目前城镇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市场观念狭窄

我国大多数城镇的职能构成还停留在为周围农村提品交换、物资集散的初级阶段。农村与城市的二元结构占主导地位,农村经济型城镇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作为城镇集聚所需求的二、三产业仍处在次要地位,产业结构还在一、二、三或者一、三、二的阶段。城镇的市场发育处于低层次的阶段,长期得不到改善。多限于与上一级和下级的市场之间的交换,而未在更大的环境中寻求发展机遇与空间,没有形成跳跃式的发展。

2、城镇规划工作滞后于城镇发展,规划思路和作用有待完善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出现,对城市和区域的空间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城市体系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城镇(市)体系结构被打破,世界城市体系的不断形成和发育,促使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体系变得更加开放。一些地方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没有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对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影响,忽视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和真正应解决的问题,不顾区域城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就区域论区域,片面追求区域城镇体系的完整,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忽视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本质和规划编制的意义。

3、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镇规划研究的范围扩大了。而且因为城镇、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竞争更加激烈,人口、资本、技术等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不确定因素增多,城镇的发展规模(用地和人口)在区域中的地位很难确定,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加上外来人口大量涌人,流动性增强,有的地方外来人口数量要超过本地人口数量,甚至出现了移民城镇,城镇人口预测难度增大。城镇住宅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民的需求还要满足大量外来投资者、外地人士生活、工作、商务活动的要求。以往根据城镇人口未来发展来确定城镇用地规模的传统城镇规划方式受到挑战。

三、加强城镇规划管理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实施规划管理机制

为切实发挥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在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加强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城镇体系规划在体现宏观规划的政策性、指导性和战略性的同时,要加强规划文本的规定性和条款性,提高规划执行的力度。

城镇化建设是政府治理国家进行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城镇化的规划纳入到市场运作轨道上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全整体的规划机制,实现对地区城镇化科学有效的管理。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中,地方政府的人员配备还存在很大的欠缺,特别是,城镇化建设管理机制还没有实现全面的运作。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的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城镇化工作管理机制,完善城镇化建设的工作组织体系,落实城镇化建设中的各项责任问题,全面分析城镇化建设的具体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通过这样全面系统的城镇化建设工作机制的实现,以更好的实现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工作。

2、强调城镇化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在城镇化建设的工作中,要有重点的实施城镇化建设,加大对重点扶持项目的投入力度。城镇建设的重点仍是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主要是一路二水三防洪四绿化和住宅小区的建设。建设的思路就是在“量”的提高上,重点是“质”的突破。城市水、路、热、气、讯、绿化是城市的基础设施,要加大建设力度。

具体到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需要在建设中祝好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对于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设施建设,进行重点管理。其中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是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城镇化建设中,要实现对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实现群众安居乐业,就要提升他们的居住水平,城镇住宅建设关键在于变革现有城镇住房分配体制,培育个人直接支付的住房消费市场,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注重对城镇生活住房建设的全面规划,强调新城镇建设中,居民住房建设的绿化作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好新型的城镇化发展下的新城镇,就要有一个重点的管理工作格局,更好的推进,对城镇化管理工作的实现。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整体全面的发展格局

在当前的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为指导,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整体协调发展格局的实现,需要综合全面的系统的管理,协调好村镇的发展,提高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同时,协调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发展之间的发展情况。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对人民生活的服务水平。这是城镇化建设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同时,做好城镇化建设,实现城镇化建设的整体协调,实现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协调,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协调发展重点。

结束语

总之,建设城镇和管理城镇是城镇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也是其基本依据,是保证城镇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综合性手段。所以加强城镇规划管理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雷峻.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民居,2014,(02).

[2]许寅.城市生态规划原则及有效途径[J].江西建材,2014,(03).

[3]程阳.浅谈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J].企业技术开,发2014,(04).

上一篇:宝兰客专隧道工程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热硫化焊接... 下一篇:道路桥梁维修与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