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时间:2022-10-22 01:49:38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摘要:语文是对学生的修养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门人文科学。语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的教育,这是一门比任何学科都具有灵活性的社会学科。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善于与人用心灵去交流,会用生活的角度来解决、分析问题,使语文阅读教学在生活中得到升华,缩短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达到心灵相通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 生活 创造思维 能力

一、激发发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对语文有一种强烈热情

目前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某种事物兴趣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想要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我们要让语文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著名心理学家曾说:“不论什么印象进入人脑中一次就不会再消失了,纵然没有直接浮现在意识的表面,但是也会沉淀在意识的储藏室里面。”

1.语文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善于用心体会的能力

语文这门学科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力求营造开放、热情、互动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上课时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认识和兴趣,使心灵有一种新的震撼。语文在生活中是一种具有戏剧性的运动,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语文课本,这样就束缚了学生们的思想。我们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读书之后用心灵去感受书本与生活之间的奇妙关系,再将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事物运用到对课本知识的分析中来,这样反复结合,最终让学生的心灵有深刻的感悟。

2.以教师为桥梁,将语文真正融入生活并使孩子们产生热情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学习其间语文教师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语文这门学科是取之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的,同时也能再一次激发学生阅读书籍的热情。我认为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把语文课放在“鸡肋”位置,是因为老师只将语文课作为纯粹的传授知识的渠道,并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贴近语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际间的言语交谈、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网络资源等,都与语文息息相关。大自然的一些事物也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天然的情景。例如,春天带孩子们去踏青;夏天去河边观察嬉戏的小鱼;秋天看金黄的落叶;冬天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让孩子们置身于此情此景中,情绪热烈,思维活跃,语文变得逐渐丰富而生动,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二、用心与学生交流交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这样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因素。在语文阅读中,着重训练学生在生活方面的创造性思维,不但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创造能力。

1.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发散学生思维

在课外阅读中要培养学生有一种辩驳的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学生聪明与否主要是看他能不能进行长时间、高频率的思考。辩驳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其反驳他人意见,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使自己的观点能够成立,这有助于提高思维密度。例如,暑假让每位同学读十本课外书,开学之后每节课用五分钟的课前时间和大家分享读书内容,并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说自己的心得体会,供同学们进行讨论,给大家一个发散思维的空间。

2.进行启发性心灵教育,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我们是要以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为基础来发展和实践的。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记读书笔记,对所读作品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记日记,得到心灵的收获。引导学生从最熟悉、最喜欢、感受最深的生活中的事物写起,对其心灵进行启发性教育,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们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

三、互动教学――相互受益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在课堂上老师尽可能地表扬学生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一种更有效的办法,同时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对自己教学误区进行反思。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亲切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互动性教学。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各抒已见,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1.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会对学生心灵的解读不够深刻,也没有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造成学思离散,知行脱节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老师以自己为课堂的核心,学生没有主动的学习,而是在“被压迫”下被动的学习,这样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何谈教学相长?现在我们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在阅读中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并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再想办法解决疑问。老师不断地反思学习,再教学,达到和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2.老师与学生交换意见―互相学习

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寻找切入点,使学生善于表达,还要适当渗透生活状态的语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意见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目前,很多小学生的思想都比较成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总结一些有利的学习方法,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给予表扬和鼓励,并提倡这种学习方式。耐心倾听学生给老师提的意见和建议,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一种主人翁精神,能肯定自己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阅读教育贴近生活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认识。我们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将语文与生活、学习有机地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认知的兴趣和情感,乐于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因此,才能将语文学习置身于孩子们的生活中,将孩子们潜在的语文能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参考文献:

[1]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智慧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4]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发展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5]佟士凡著《语文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上一篇:怎样理解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学 下一篇:浅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