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老年肝癌介入术后临床护理研究

时间:2022-08-31 07:28:18

60例老年肝癌介入术后临床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并总结护理经验,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0月因肝癌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回顾性,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0例老年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良好的术后护理对于保证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保证。结论:完善的护理措施可提高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有助于降低肝癌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及提高治疗配合率。

关键词:肝癌介入 护理 临床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8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206-02

肝癌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肝癌介入治疗,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首选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在影像学支持下,在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药物,达到阻断和减少肿瘤血供的目的,从而使瘤体因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达到临床治疗目的。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临床上往往并发症多,如何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对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10年2月-2012年11月对60例老年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320人次,现对其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因肝癌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MRI、穿刺活检等确诊[1]。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2.6±5.4岁。发病时间2月-8年,平均2.6±1.3年。其中原发性肝癌47例,转移性肝癌13例。其中介入治疗1次12例,2次38例,3次21例。

1.2 术后护理。

1.2.1 发热。多数患者术后3d内会出现较小幅度的体温升高,一般不超过38.5℃。此时应观察患者有无汗出等症状,嘱患者大量饮水,24小时内达到4000-6000ml,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大量饮用白开水者,可以行饮料代替,同时注意患者无机离子情况。患者通过大量饮水后排尿,排出热量,可以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体温低于38℃的患者,不需用退烧药物,必要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给予安痛定肌注、吲哚美辛栓肛塞等处理[2]。

1.2.2 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和介入治疗约48小时后,由于应用了大量的化学药物,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此时临床护理工作应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的颜色、气味、性质、呕吐量,密切观察有无呕血或黑便。呕吐比较强烈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止吐治疗。此时应嘱咐患者进食易消化、富含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以半流质为宜,如牛奶、蛋汤、小米稀饭等。临床观察胃肠道症状多于术后2~3d消失。

1.2.3 腹痛。介入治疗时,局部栓塞使肿瘤供血减少甚至消失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同时可导致80%~90%的患者因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引起缺氧和水肿,致使肝包膜紧张,诱发肝区疼痛,常影响食欲和睡眠。对部分疼痛较重的患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止痛药物或镇静剂,对于疼痛严重剧烈者,应密切观察腹部情况及全身情况,警惕瘤体破裂导致的大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急性胆囊炎等并发症。

1.2.4 肝、肾功损害。患者经过栓塞化疗后,局部肝细胞会进一步受到损伤,临床检验出现肝功能一过性性异常。肝功能指标升高会明显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治疗效果。此时应详细给患者解释肝功能指标升高的原因,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3]。除对肝功能损害外,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和癌细胞坏死产生的废物经由肾脏排出,亦会导致肾功能部分损伤。此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3000ml以上,通过排尿促进毒物排泄,同时观察24h尿量和尿色,便于进行对症处理。

1.2.5 穿刺部位血肿。介入术后,应嘱患者严格平卧24h,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在穿刺部位用砂袋压迫止血,可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h。同时嘱患者注意下肢保暖,同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观察肢端血运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防止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对于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对症处理。

2 结果

60例老年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发热发病率81.7%、胃肠道症状发病率26.7%,腹痛发病率78.3%,肝功能损害发病率11.7%,穿刺部位血肿发病率13.3%,部分患者同时出现多项并发症。均给予症状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后,并发症多在1-5d内消失。良好的术后护理对于保证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临床上多发疾病,该病发病隐匿,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明确诊断时多为中晚期。手术治疗风险、创伤较大,并发症多,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便成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介入手术后,患者会出现发热、腹痛、肝肾功能损伤、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此时护理人员应在介入手术前后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解释,解除患者和家属因缺乏对病情发展的认识了解带来的忧虑。肝癌介入术后,由于药物反应和肿瘤坏死物质的吸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发热和腹痛,针对这两大并发症,行介入术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细致周到的解答及恰当的处理措施。患者容易因不能正确面对疾病而对自身产生焦虑、烦躁、自弃的心理,有的患者因对介入治疗不了解而产生恐惧绝望的心理[4],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给予患者不同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患者产生积极向上的战胜疾病的信心,肝癌的介入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介入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使其情绪稳定,其他一些并发症可通过精心的护理得到预防或使之减轻,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忠显,许树旭.现代肿瘤诊断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189-191

[2] 叶胜龙.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6(3):6-7

[3] 王执民,王义清.介入治疗应注意的几个并发症[J].实用放射学志,2000,16(2):113-115

[4] 苏乌云,张秀兰,石东英.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处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1,4(6):119-120

上一篇:产道血肿的临床护理措施 下一篇:语言交流技巧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