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云长》对《三国演义》的颠覆性滇绎

时间:2022-10-21 10:17:45

摘要:在固有的儒家政治伦理道德观的影响下,《三国演义》塑造出“奸绝”“义绝”的类型化人物典型――曹操与关羽,并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而在当代多元价值观念的审视与冲击下,无论是主题还是人物形象,都被《关云长》进行了颠覆性的演绎与重塑。影片不仅为曹操的奸诈作以大量的辩白,也让关羽的义接受诸多考验,这样的演绎既折射出现代价值观对历史的重新解读,也反映出现代人对忠、义、礼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的不解与迷惑。

关键词:《关云长》;曹操;颠覆

三国是一个风云迭起、造就英雄的时代,在这个颠覆和平年代所有价值体系、固有社会结构与秩序的时代,面对社会的巨变、时局的混乱、命运的无常,后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传统文人在创作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时,充满着极其复杂、迷惘与矛盾的心理,一部《三国演义》就是在这样的困惑与纠结中将三国的故事演绎到极致的经典作品,并刻画出一个个深深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涂抹上传统伦理油彩并贴上道德标签的三国人物形象。作为一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之作,《三国演义》的影响极其深远,在当代其流波所及也带动了一大批相关影视剧作的产生,人们要么用新的媒体形式对其进行改编,要么抽出其中的片段进行演绎,然而几乎每一次的改编或演绎,都会在人们的关注企盼中拉开帷幕,又在人们不断的声讨与斥责声中黯然收场。《关云长》就是这样一部因为挑战经典而受到诸多质疑的作品,影片将原著中为了极度皴染关云长的忠义所叙述出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从长篇中剥离出来,并对这段在时下的价值观念下充满疑惑与不解的故事,进行了植入大量现代价值观的颠覆性演绎。

一、叙事角度的转移

为了表现作者的“圣君贤臣”的理想,《三国演义》在架构安排上刘蜀集团显然位居首位,且不说出场时就以刘关张居前,就是叙事线索、审视人物的角度也显然以刘蜀为标准。《关云长》则不然,不仅从叙事角度上选择了以曹操的眼光、口吻来观看、审视、讲述关云长的所作所为,也动用了对白、光影、画面镜头等诸多元素,表现出曹操对关羽的复杂情感与心理:欣赏、喜爱、挑衅与不解,这是两个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群的对峙与较量。

影片一开始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阴暗不定的画面,帷幕遮蔽后一个占据整个画面空间的黑影手托着的是一个留有长髯的头颅――关羽的头颅,随后一场有关关羽是非功过的讨论也在曹操与高僧之间展开了:

曹操道:关云长,义薄云天,却落得这般下场,以后还会有谁再讲道义?

法师道:羲字上羊,下我,一个和羊一样善良的人,关将军的义,不只是道义,更是慈悲啊。

这可以说是不同哲学观念下对关羽的不同解读,儒家观念下关羽的行为被解释为“道义”,但在释家眼中则是“慈悲”,而曹操对两家都不认同,他反驳道:那是可悲呀,他本是一匹狼,却天生一付羊的心肠,而这个天下是狼的天下。这在一定程度上答复了《三国演义》作者在他的理想建构下所不能解释的历史规律问题,出于对历史走向的迷惘,整个《三国演义》在结局处痛苦地将一切归结为“命数”,对此《关云长》却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实面对乱世,韩非子的“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霸王矣!”早就道出了乱世争霸的道理,而《关云长》不过是一个现代注脚而已。

影片让曹操面对着关羽的头颅与尸体并在即将盖棺时,以曹操的眼光对关羽的一生进行了评述,并指出关羽悲剧结局的真正原因,接着又以曹操追忆往事的方式,展开了叙述,让曹操沧桑的画外音在这时响起:

白马城困守:那个时候,关云长正在我曹营,我很清楚,有他当我的棋子,我就能走好眼前这步棋……无奈……这个棋子却是刘备的……

随后曹操就展开了对关羽这颗棋子为我所用的攻略,而关羽也曾为曹操攻击袁绍的军队,战马扬起的征尘,放大的瞳孔,漫天飞驰的穿橹的利箭,纵身跃起的身姿,仰翻长嘶的战马,手起刀落蔓延的血渍,一幕幕画面与其说表现的是关羽的神勇,不如说是曹操对这颗棋子运用的第一次胜利。而之后的情节都是围绕着曹操欲纳关羽为己用的念头展开的。

二、忠与奸的对话、曹操形象的颠覆性重塑

影片运用了大量的篇幅与多样的艺术手法,对曹操的形象进行了远远背离《三国演义》原旨的重塑,为了对曹操的形象作以正面的阐释,影片甚至不惜大量动用对白,为曹操表白心迹,让作为善与义的化身的关羽和作为反方的曹操反复碰撞、摩擦,围绕着关羽与曹操所持的价值观展开了一次次交锋。从而为曹操作为乱世强者的形象张本,并阐释出狼行天下的时代能者居上的道理,而这样的主题借由对曹操形象的重塑贯穿在整个影片的始终。

(一)朝堂上忠与奸的第一次交锋

对于曹操的代天子行令于天下的做法,《三国演义》是以一种批判的态度进行叙述的,在“曹阿瞒许田打围”一章还专叙了一场曹操迎于天子之前代天子承受群臣“万岁”山呼的情节。见此情形,关羽不禁大怒,打算提刀拍马斩杀曹操。由此“奸”自然成为曹操的代名词。而《关云长》则有意识地展开了一段有关曹操行令、文武百官佩剑上朝的情节演绎,让忠与奸进行交锋。

在朝堂之上曹操代天子颁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目睹朝堂之上君无实权的情形,关羽愤然拒绝接受封赏。并义愤填膺地陈词:“宫庭之上,从来严禁武装佩剑,但是如今,文武百官人人如此,以下犯上之心,昭然若揭。”这是关羽直击曹操的第一拳。针锋相对之间,天子打圆场说乱世不用拘泥常理。当曹操将长跪的关羽扶起时,大殿之上响起包括天子在内的鼓掌声,第一场忠与奸的正面交锋,就在这滑稽的具有浓厚现代氛围的情节下落幕了。

(二)田间的戏谑化天命之争

再次拉开的帷幕已由朝堂切换至收获的田间。金黄色的田地里传来劳作的歌声:“一颗禾黍,一个希望,已经很满足了,啦……啦……啦……”在对曹操的一片颂歌声中,关羽与曹操的又一次对话与交锋开始了。

曹操手把镰刀出现,他手指着丰收的麦田为自我进行辩白,自得之意溢于言表。对此关羽拈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话题与曹操过招,曹操如此回答道:“我知道这种屁话一定会有人信……只有两种人会相信这句话,一种是蠢蛋,一种是坏蛋,刘备就是个坏蛋,你就是个蠢蛋……”当曹操将矛头指向刘备时,关羽也将刀锋指向了曹操。

眼见着这一幕剑拔弩张的对峙,又是天子以一副滑稽的面目进行了调停,他停下手里的活喊道:“曹孟德,你们在聊些什么,快来干活!”并告诉关羽:“你知道我第一眼遇见曹操,他带了什么给我吗?是白白的蒸饼,热腾腾的肉汤,和暖暖的床。”至此影片更是借由帝王之口对曹操的作为进行了表白:“朕的天下今天在曹操的手中,因为他比我强……”

来自帝王的一席话显然在替曹操的冤屈进行申诉,也在为曹操在世人心中留下的不解进行反拨,其意旨非常明白:既然连帝王都对曹操感恩戴德,其他人又能怎样呢?至此,关羽对曹操的认识似乎也有了一定的改观,画面也由田间切换至侯府。

(三)魔头与救世主、君子与小人之辩

当关羽与曹操在侯府再次相遇时,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关羽不再指斥曹操,并将自己遇到的有关流民的难题交给曹操,说:“这些人进城已经差不多一个月了,找不到活干,也找不到粮,他们也是我们的天下,你看该怎么办?”曹操很爽快地说:“放心吧,回去我就把它办好。”就在此时一个孩子说:“他就是那个魔头吗?”关羽随即纠正说,他是我们的财神爷。

不仅如此,当曹操请关羽喝“九酝春”、尝河东家乡菜,并告诉关羽,将其二位嫂嫂及随从人全部护送去刘备那里时,关羽甚至说出了“我敬你君子之风”的话。而曹操却说:“我就是个小人的材料。”面对曹操的坦率、对自己的谦卑,关羽也产生了困惑,他不禁告诉曹操无需为己费心。此次把酒,曹操还在为收服关羽做着努力。然而一切仍是徒劳。

三、“义”所面临的“忠”与“情”的考量

过五关斩六将是《三国演义》塑造关羽勇与义的浓墨重彩的篇章,他的义被表现得坚定执著,从不会矛盾与犹疑,也容不得半点质疑,连他的红脸面谱也昭示着赤诚二字,在影片《关云长》中他却得面临“忠”“情”与“义”的两难抉择,而关羽之所以下决心离开曹营,千里走单骑,也是缘起于曹操对关羽的一次设计考验。

面对关羽对刘备的忠诚,还有关羽所言的“无家”,曹操打算给关羽一个“家”,并决定用“情”突破关羽的所有防线,有道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他要对关羽做最后的挽留,让关羽在“义”与“情”之间备受煎熬。而一段潜意识的绮兰与关羽的对话,正反映出他内心的挣扎:

绮兰道:“在你心中绮兰从来没有离开过。”关羽喃喃自语:“我的心早就空空如也,为什么不可以让我做个好梦呢?”而绮兰追问道:“心是空的,怎么会有梦呢?”

一段千古传唱的有关“桃园三结义”的传释忠义的故事,在《关云长》中却被演化为一段关羽的有可能背叛忠义的隐秘的爱情故事。而剧情就在明线曹操对关羽这颗棋子费尽心机的一次次收服,暗线关羽的情与义的纠结与抉择中展开了。如果说面对曹操所施的酒之计的考验,关羽尚能发乎情止乎礼的话,当绮兰命丧乱箭之中时,关云长的忠义最终仍然是让位于情的。

其实对关羽的这一重塑,不仅表现出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在当代社会淡出成为非主流的价值观时,它所面临的不再主宰左右人们思维的现实,也反映出现代人面对由固有观念支配行为的古典人物形象时的不解与迷惑。而影片《关云长》无疑是站在现代角度上对已经被神圣化、道德化的人物,进行了一次颠覆性的重塑。《三国演义》不谈儿女情事,而《关云长》不止谈情,还要让这段情去挑战人物的义,并让它牵出人物内心复杂丰富的冲突,而为了颠覆关羽的义绝形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他对嫂嫂有情,而这个嫂嫂的身份其实是冲击义的一个符号。

其实面对当下文学样式对传统经典作品的改编,我们自不必去锱铢必较地考证它对经典的承袭,正如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样,一切传统经典当后人在阅读改编时也都是当代作品,忠于原作固然是一种值得称道的传释方式,而对原作注入现代观念进行颠覆性演绎,仍然是一种文学创作与表现的方式。一部《关云长》与其说是在演绎古典,不如说是在折射反映当下。可以说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度丰富与满足,包容多元的思想观念也让人们充分享受着个性的舒展与张扬,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因价值体系迷失所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逐利还是守义,为个人发展还是践赴道义,诚信的缺失,物欲膨胀下对金钱的疯狂追逐,精神信仰家园的缺失,也让人们不由得会感叹人心的不古,对旧有的价值体系开始重新审视。而对关羽的矛盾态度也由此产生,现代人看关羽一如曹操看关羽,既对其精神的高贵与神圣充满敬意,但同时又充满着迷惑与不解,一如曹操一直所迷惑的“为什么关羽的心中就只能充得下一个刘备”一样。

上一篇:王朔“顽主形象”的精神历程 下一篇:浅谈基调颜色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