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的美学意境

时间:2022-08-17 04:10:36

《太阳照常升起》的美学意境

[摘 要]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姜文的追求只有一个:至纯至美的美学意境。这部融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当代先进电影制作方法于一身的电影,具有阳刚气韵的美学意境,主要体现在“枪”的使用、“喝粥”的威严、“独木桥”上的宽容上;同时体现在画面的美学意境上,包括颜色的意蕴、构图中的美学意蕴;以及体现在道具的美学意蕴上。《太阳照常升起》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大融合,用新的艺术样式为沿袭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学文化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关键词] 《太阳照常升起》;美学意境;中国传统美学

可以说《太阳照常升起》并没有把市场放在眼里,在当前电影界一切围着票房转的大环境中,《太阳照常升起》可谓是有勇气有实力坚持走自己的路。姜文的追求只有一个:至纯至美的美学意境。这部融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当代先进电影制作方法于一身的电影,真可谓达到了姜文想要的效果:虽极少数人看得懂,却是一部看不懂的极品电影。

一、阳刚气韵的美学意境

阴阳之境源于中国传统哲学,阴阳之分领域可扩展无限。阴一般和女性柔美有关,阳便是指男性的阳刚之气。大概因为导演是男性,又是一个极具阳刚之气的男性,所以影片反映出的阳刚气韵便厚重无比,所使用的表现方法更是不震撼人心誓不罢休。

(一)“枪”的使用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有一个最具阳刚气的道具就是“枪”。“枪”是一种意象,是阳刚气的具象化。在传统的中国文化当中,还有“天”的意象,被认为是包容、征服、保护等的象征,也是一种公认的阳刚气的意象。姜文把这两种意象有效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阳刚气韵的最具表现力的画面,从而不能不让人感慨,还有什么样的男人比这更有魅力呢?

姜文是这样做到的,在片中的第四段,影片中的唐老师到边疆建设祖国,故事的背景是唐老师经过一系列拼命三郎式的“跳江”手段,征服了一个南洋女人,这个漂亮的南洋女人彻底被他这种不要命的男人气打动。她骑着一匹白色的骆驼,来到边疆和唐老师结婚。这是一段表现征服结果的戏,既要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又要使画面具有阳刚气的象征。姜文让这个南洋女人在几分钟内经过了夏日炎炎与漫山盖雪的季节后,来到了唐老师在信中所说的天尽头。这个场景想象非常大胆又极具中国文化的味道,这场戏是由这样的画面片段构成的:

(1)南洋女人跳下白色的骆驼向山顶费力行走。

(2)画面转到一只大手的特写,上面写着“天尽头”的字样。这个大手是美工特意制作出来的,手的意象让人一下子想起影视画面中经常有的表现方式。一只男人的大手里面握着一只女人纤细的小手,温暖之情油然而生。

(3)南洋女人惊喜的面容,显然已被这只大手征服。

(4)在有着大手的牌子后面,闪出唐老师,手里拿着一杆长枪,嘴里叼着烟,人物造型很酷。

(5)南洋女人跑上去,扑进唐老师温暖的怀抱里。唐老师极具风度地只用左手拥抱着心爱的女人,并不忘在女人背后拿下嘴里的烟。整个画面,男人气十足。

(6)没有任何对白,特写唐老师打枪。

(7)这还不算完,姜文让两个人站在群山环绕之中。唐老师抱着心爱的女人,高高举起枪,开枪的全景。把阳刚之气推向了顶峰。

(二)“喝粥”的威严

男人的阳刚之气不仅体现在画面的造型上,还体现在唐老师的日常生活之中。唐老师的妻子和小队长无意间被唐老师发现,妻子已经知道事情败露,姜文的任务是要设置一场戏,把唐老师的阳刚气再次表现出来。这次他没有选择那些具有意象性的、典型的阳刚性道具。而只是通过喝粥来达到威慑的效果。事情败露后,早晨夫妻俩吃饭,南洋女人利索地为唐老师盛上一碗粥,唐老师一口一口地喝着,一句话不说。电影的音响效果夸张地把喝粥的声音传递给观众。一声又一声,每一声都令人战栗。果然南洋女人受不了了,跪倒在地。这时唐老师说了一句话:“你这样做是要死人的。”整个男人的不容侵犯的威严被完美地表现出来,姜文有这种能力,把一种在日常生活当中极为常见的小事转化成他想要表达的气韵,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独木桥”上的宽容

中国传统的阳刚气不仅体现在硬气、征服、占有及威严上,更注重包容或者说是宽容。提着一杆枪带着孩子四处奔跑的唐老师得知自己的妻子同小队长私通,就想杀掉小队长,在此情景出现之前,姜文就刻意安排唐老师总和小队长在一个两面都是水的独木桥上相见。这座小桥孤零零的,旁边没有任何路。唐老师总是简单地说:“这是我今天打的猎,交给队上。”小队长说:“我把工分给你记上。”这几句简单的对话重复了好几次,一直到他们俩的最后一次相见。观众才明白前几次的小桥相会,全都是为这次相见埋下了伏笔。这时的唐老师作为阳刚气的代表,表现出了他男子汉的宽容。两人约好如果唐老师找到天鹅绒就是小队长的死期,唐老师能找到,却没有拿回来。他在给自己一个借口,一个宽容的借口,因为他不想杀死小队长。但小队长却抖出了手里的天鹅绒,向唐老师说:“其实你老婆的肚子根本不像天鹅绒。”唐老师的枪响了,画面上一片漩涡状的红色。两个男人的形象就在这种宽容与自我毁灭中得到升华,观毕沉思,观众无不为整个画面展现出来的流动的阳刚气韵所感动。硬气、征服、占有是很多男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宽容却并不是每个男人所能达到的品格。姜文用这一提升的人格,把《太阳照常升起》中的阳性美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男人从征服、占有走向宽容,是人格的升华,也是人性的最佳体现。

二、画面的美学意境

如果说姜文的阳刚意境的追求是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奥,那么《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画面设置就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绘画美学追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整个《太阳照常升起》中所有拍摄场地几乎没有自然生成的,全是为了电影制作的需要搭建起来的,这方面也是开了中国电影制作的先河。

(一)颜色的意蕴

姜文特别钟情于各种颜色的搭配,他为整部电影设置了一个颜色的气场。路要专门铺成红色的,场院要铺成白色的,再加上淡红色的山峦、黄色的沙漠、白色的雪山、蓝色或是绿色的流水、白色的鹅卵石,各种颜色与各种场景完美交织在一起。姜文的绘画美学追求,首先要的是一种大气,电影中俯首可拾的是颜人的山峦,山峦中缓缓行驶的两匹白色的骆驼。为了绘画美学的追求,姜文不惜让人物在几个镜头之间转换了两个季节,于是整个大的背景用红色变成了白色。可是你并不感觉突兀,你只是被这种美震撼着,牵引着,在你还没有品味够以后他就又会推到你面前另外一番景象,让你应接不暇,只能任自己陶醉其中。其次,姜文的绘画美学追求做到了灵秀。铁道边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鲜花,鲜花中躺着哇哇啼哭的婴儿,树上飞动着的会说话的鸟儿,无不使画面生出一种灵气。让观众在感受大气磅礴之余,品味到精灵剔透。实话说,整个《太阳照常升起》就是一卷优美的国画。它们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展现在你的面前,流动的神韵会直扑到你的灵魂深处,你只能震撼着、战栗着任由被它们打动。

(二)构图中的美学意蕴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构图都做到了精致,除了上文我们提到的“枪”的美学构图以外,姜文更有能力做到在日常生活的地方构建出美的意蕴。

厨房是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地方,姜文在影片中竟然把一个学校的食堂拍成了舞蹈练功房。一曲美丽的《梭罗河》把人引入厨房里,梁老师在厨房里自弹自唱。10个左右的厨娘在案板上和面,随着梁老师的歌声翩翩起舞。这样的想象大胆而优美,整个场景成为影片的一个亮点。

病房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方,在拍摄这场戏的构图中,姜文采用了一种斜线美。整个画面用暗影制作出了一种斜线的隐隐约约的效果,这样的构图背景一直贯穿于整个画面的始终,反映着梁老师杂乱的心绪,为梁老师最后的自杀,做了有力的铺垫。

三、道具的美学意蕴

《太阳照常升起》当中到处都渗透着本土文化的精髓,影片中道具的使用量非常大,那么所选择的道具就有了重要意义,也就是道具的使用承载了人物的内心追求。也同样承载了姜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思考。

(一)圆的鹅卵石

中国人喜欢圆文化,一直延续至今。这是源于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喜欢团圆的民族底蕴。失去了爱情的疯妈妈,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下一辈的团圆上。要反映一个疯子的心情,要确切地传达疯妈妈的爱情寄托,同时还不能够落入俗套。姜文一定得要设计好一种道具来完成传情达意的任务,于是圆圆的白色鹅卵石就出现在影片里,疯妈妈拼命地从地底下捡出鹅卵石,一筐又一筐地把鹅卵石背到山里。她用鹅卵石给儿子搭了一座白色的爱情宫殿,墙上全是圆圆的石头。整个画面中团圆的情绪饱满得像要溢出来,这种选择完全符合了中国传统心理期待,把中国的圆文化发展到极致。

(二)碎盘子

《太阳照常升起》中诠释了碎盘子和破碎的美学关系。破碎是一种心境,是疯妈妈失掉爱情以后的心境,是小队长失去亲情以后的心境,要寻找一种道具。把两个人物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于是姜文选择了碎盘子,他先让疯妈妈摔碎了成摞的盘子,然后又把这些碎盘子运到她为儿子搭建的爱情宫殿里。把这些破碎的盘子重新拼起来摆在里面,疯妈妈想以一颗破碎的心来完成儿子完整的梦。她却不知道小队长来到爱情宫殿后,只不过是随意打了一个喷嚏,那些被拼好的盘子就轰然倒塌,一个接着一个。儿子从小就不知道父亲是谁,妈妈又疯疯癫癫,最后又杳无音讯。在整个亲情缺失的情况下,妈妈拼起来的生活是不能挽救儿子的命运的。当盘子再次被摔得满地都是以后,小队长选择了自我毁灭。一摞盘子,摔碎以后被重新拼起,然后又破裂。把人物的心绪和向往,把破碎的美学意蕴揭示得完整而心碎。

(三)带黄须子的鱼鞋

找一个道具来代表爱情,要传达疯妈妈在失去爱情以后并不死心,她还一直幻想她的爱情会重新回到她的身边,于是姜文选择了一双带黄须子的鱼鞋,疯妈妈一觉醒来梦到了这双鞋。找到以后,却在路上丢掉了,丢掉了鞋的疯妈妈才彻底疯掉了。没有人能理解她为什么会这样看重这双鞋,更没有人知道疯妈妈放不掉的是她的爱情。这双带着黄须子的鱼鞋就承载了疯妈妈的爱情梦幻,在鞋丢掉以后儿子试图重新买一双欺骗她,说是找到了原来的那一双。疯妈妈把鞋扔了出去,她拒接再接受其他的感情,因为在她的爱情世界里一双鞋上面的两个黄须子是永远也不会分开的。而新的鞋,上面没有黄须子。这不是她想要的,影片用这样一个道具,有力揭示了疯妈妈的爱情观――那就是对爱的坚贞、永不言弃。带黄须子的鱼鞋是典型的中国民间物品,红红的底称上面绣着黄色的鱼。选择这个道具同样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姜文的深刻影响。

姜文磨七年之功成就一部作品,他把爱情、亲情、欲望及生存状态的思考全部融在一部影片里来表现,这就决定他所选择的艺术形式也一定是超常的。才能负载起姜文沉甸甸的思想,《太阳照常升起》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大融合,用新的艺术样式为沿袭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学文化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M].周铁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2] [美]霍华德•苏伯.电影的力量[M].李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贾虹琳.电影营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杨爱君(1968― ),女,内蒙古赤峰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创作及理论。

上一篇: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在电视剧《将军的女人... 下一篇:论“中国红”在张艺谋电影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