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磨坊》中的音乐艺术表现

时间:2022-10-21 09:25:21

浅析《红磨坊》中的音乐艺术表现

お[摘 要]歌舞片作为世界电影史的类型片之一,它的出现使剧院表演搬上银幕成为可能,崛起于30年代,50年代为其全盛时期,豪华的布景场面、热闹的歌舞动作、悦耳动听的音乐歌曲、及背后逃避主义的意识形态,加上片厂制度的推波助澜,都是歌舞片讨好观众的主要因素。歌舞片,必然是以音乐和舞蹈为主,音乐是一项伟大的艺术创造,电影曾与绘画、雕塑、戏曲等相容相生,但它与音乐却是最完美的结合,本文将通过歌舞片《红磨坊》解析音乐在电影中的艺术应用。

[关键词] 歌舞片;音乐;艺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歌舞片的黄金时代,那时在豪华布景及制作上已登峰造极,在音乐的运用上更是缤纷多彩,出现许多经典音乐,之后的歌舞片更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在艺术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常常雄霸奥斯卡领奖台。70年代后,好莱坞歌舞片全面进入萎缩阶段,虽然现在歌舞片已经没落,但许多导演仍然着迷于它的魅力,而多方开发歌舞片的新形式。歌舞片《红磨坊》,正是在形式上做了大胆创新,如彻底打破传统的歌舞段落化,并采取“老”歌“新”用的手法营造喜剧气氛,从而拿下金球奖数项大奖。

一场注定悲剧的邂逅

故事自始至终围绕着现实与理想的错综纠葛,跌宕起伏,一个生活在物质世界的美丽和一个生活在精神世界才华横溢的穷作家。“爱情,就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这是一个新青年的呼声!当看似毫无共性的两人相遇,爱情在音乐中被唤醒,却也注定有一个悲剧的落幕。19世纪末的法国是糜烂的,整个欧洲都是糜烂的,一片的纸醉金迷的生活勾勒出一个摇摇欲坠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极度膨胀的欧洲社会。也许应验了“饱暖思淫欲”的古话,在此之中却孕育了各色追求自由、美丽与爱情的人,青年诗人就是如此的人,在安逸的生活里却有着不怎么安逸的想法,于是他与一群埃尔米娅主义分子交上了朋友。于是在这个残酷糜烂的社会里去寻找自己不置可否的美妙理想。影片一开始,音乐的喧嚣,衬托出康康舞开场的奢华,所有人在一掷千金,或醉生梦死,或寻欢作乐。而女主角就是将喧闹归于平静,又将平静推向狂热的动力。当两个处于不同世界的人,因误会相遇,相爱,到至死不渝,震撼的不只是一个时代。

克利斯汀,一位来自中产阶级环境的年轻人,曾经也有着伟大的梦想,为了反抗中产阶级世界的虚伪与压抑,离家出走独身来到巴黎闯天下。他拥有钢琴诗人的天赋,渴望在此处实现他的作家梦,他在巴黎新结识的画家朋友罗德列克是红磨坊的常客,热情的罗德列克便带他前往红磨坊大开眼界,在那里,克利斯汀认识红磨坊歌舞明星莎婷,也不可自拔地栽入红磨坊的迷幻世界。出身贫贱的莎婷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悲苦过去,她渴望力争上游成为真正的大明星,在红磨坊经理齐德勒的大力提拔下,她用最美的容颜与最精湛的歌艺,为世人营造了一个休憩的梦想世界,满足每个男人的幻想。

可是,莎婷却不确定自己的梦想能否实现,直到克利斯汀走入她的生命,他让她相信自己可以成为完全不一样的人,相信她自己也可以拥有梦想,而他也会陪同她一起实现梦想。然而,莎婷与克利斯汀的相知相惜让想包养他的贵族大为震怒,他不惜大动干戈要毁掉这个年轻人,而莎婷也陷入两难之中,因为分手可以保护年轻爱人免受伤害,可是分手却也带给这对爱侣无法想象的毁灭……

《红磨坊》的导演是曾执导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巴兹鲁曼,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他将莎士比亚古典英语的口白配上现代时空造型,辅以MTV式的快速剪接及暴力美学,形成相当强烈的视觉风格,在当时的电影界风格独树一帜。而在《红磨坊》一开场,也是令人目不暇接的剪接及镜头移动的特效,画面在对面中不断切换,宣示本片极为形式化的风格。导演创造了1900年兼具颓废与奢华的巴黎蒙马特区,豪华的夜总会与破旧的小旅馆中间隔着磨坊的风车,华丽的布景,梦幻的色彩,本片场面调度充满表现主义的风格,尤其是以模型抑频陌屠璩鞘性毒凹案魇浇ㄖ物。电脑控制的镜头在各个场景迅速移动,或者从故事迅速抽离至远景,这种不可思议的镜头移动一再提醒观众这不过是一部电影。巴兹•鲁赫曼似乎对古代的浪漫凄美爱情故事特别感兴趣,《红磨坊》和前作《罗密欧+茱丽叶》一样,两者同样是以爱情作为神圣的题旨,以自由、真理、美善的波西米亚教义为辅,但两者都以悲剧终结。

《红磨坊》在影像的艺术成就上值得称许,但在主题严肃性方面,却显得老套而缺乏深度。妮可•基德曼卖力演出但却未能将莎婷这个名妓的角色赋予灵魂,伊万•麦奎格则深刻诠释了这位深情款款、才华洋溢的剧作家角色,演出亮眼。客观来说,《红磨坊》像是如火的探戈,把人生的活力、感官的刺激推到极至,是一部视觉上的飨宴,你可以在其中享受到光彩夺目的声光效果,你可以在其中找到20世纪的流行音乐简史,但别期待它能带给你什么伟大的人生启示或感动,观众始终无法入戏,只能以超脱的视野欣赏或抵制影片的形式创新。

“老”歌“新”唱

而最让观众惊喜的,莫过于导演对音乐在电影中表现形式魅力的掌握和表现。导演在表现手法上下足了功夫,打破了歌舞片轻歌曼舞的传统,开创了一种新的融合歌舞和戏剧的电影语汇。这部由澳大利亚人主创的作品以一百年前的巴黎为背景,将当年该城市红灯区灯红酒绿、极度颓废的文化氛围通过绚烂的万花筒折射出来,在鲜艳上画卷上表演了一出虽然东拼西凑、却跨越时空的永恒故事。此片捧走了第59届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片奖,这部影片中做到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冲突相结合的程度,通过演员的表演让观众清楚的了解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独特的叙述方式表现着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雅俗共赏且具有时代特点。在片中所有的歌曲都不是原创,而是在各种类型的歌曲中拮取,或拼贴或换歌词而成。第一首歌The Sound of Music正是《音乐之声》中的第一首歌,不但充满了向经典致敬的意味,还宣示歌舞片中音乐使用的本质,而歌曲出现是当众人正为剧情创作争论不休时,主角伊旺麦奎格开口唱出,解决了所有争议。这便是本片歌曲使用的重要目的!在现实生活中音乐是情感宣泄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在电影中,音乐除了抒绪、交代情节外,利用唱歌来解决一连串的麻烦,这也正是电影音乐的魅力。

电影制作人借音乐的感染力烘托电影的故事情节,更出色地表现出抒情性、戏剧性气氛,以《红磨坊》为例,莎婷出场的歌曲,融合了玛丽莲梦露的《钻石是女孩的好朋友》和玛丹娜的《物质女孩》,表明了女主角的职业特征,在给观众惊喜时又有一丝戏剧意味,导演虽然没有原创歌曲,但他选择了符合剧情的歌曲,充分表达剧中人的心态与感情,甚至颠覆或引申歌曲的原意,产生深一层的戏剧效果。而且歌曲的选择从音乐剧、流行到摇滚、另类,各种音乐类型的熟练交叉应用,可以看到巴兹鲁曼对各类型歌曲的娴熟掌握。

也因为恰如其分的歌曲的包装,使得本来非常平凡的爱情故事便得相当动人:克利斯汀爬进象房所唱Elephant Love Medley,也在克利斯汀与莎婷一人一句地歌唱交手中,终于两人琴瑟和鸣,成为两人定情的重要歌曲,组曲也是采用多种歌曲拼贴,甚至最后I Will Always Love You结合炫丽的幻想画面,达到视觉与听觉特殊的效果。后来莎婷被迫与公爵见面,克利斯汀内心被嫉妒啃咬,舞者所唱The Police 的Roxenne探戈版,述说风尘女郎的不可信,交叉剪接克利斯汀更加心浮气躁,反而碰到莎婷与公爵,两厢感情的挣扎,唱出两人约定之歌,三方面的交错,个人认为这是本片歌曲使用效果最好的桥段。

歌舞片用音乐和舞蹈凝聚了一种文化精华,在“艺术反映生活”的阶梯上,将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加以提炼,并注入大量超凡脱俗的元素,配上符合剧情的各种音乐,这种特性使得它擅长反应浪漫主义内容,表达喜悦、忧伤、梦想、悲哀等情绪,但其也有局限性,比如对繁琐的尘世或思辨性题材则不是很拿手,总体而言,对传统条条框框的突破往往蕴涵着一种新的生命力。作为有声电影时代开启后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电影类型,“音乐歌舞片”是音乐歌舞成为观赏的主要兴趣中心、音乐舞蹈进入叙事模式并成为叙事模式中的重要因素的类型电影”。在好莱坞所有类型影片当中,歌舞片被认为是“好莱坞梦幻和神话的一种最典型的体现和载体”,是“最具有艺术气质”的类型片。歌舞片以其特有的轻歌曼舞、虚幻唯美、华丽富足,频频登上好莱坞大舞台,满足着现实世界里苦闷不堪的人们,为他们的心灵提供着孤独的慰藉与寂寞的消遣。

如果说电影是一个故事,那么音乐将会使故事更加感性完美,《红磨坊》讲述的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感觉属于21世纪,无论是叙事技巧,还是剪辑手法,或者是音乐运用,这部作品都符合现代人的心理节奏和跳跃式思维,而迥异于以前那种一板一眼、四平八稳的表现手法。平凡的爱情故事在导演的塑造之下再度成为不受时空限制的伟大命题,美国歌舞片有点像中国的戏曲片,浓重的程式化风格使得当代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欣赏起来如同隔靴搔痒,难以过瘾,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各国均不同,但音乐无国界,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电影的节奏,迎合电影故事情节,音乐是更能超越普通的语言和文化障碍,利用音乐来传达对白无法说明的情感,在范围上推动了电影的发展和传播,其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不能代替的。

中国的电影音乐

与同时代大洋彼岸好莱坞歌舞片的“甜美”相比,20世纪30年代与中国本土相适应而诞生的“中国歌唱片”则相对贫弱得多。由于受技术、文化背景、社会现实的限制,中国早期歌唱片呈现出与好莱坞歌舞片截然不同的面貌特征。如果说30年代的好莱坞歌舞片为现实世界的人们提供的是一味幻想的安慰剂,那么,中国歌唱片则为人们提供了一条情绪“宣泄”的通道。面对战争的威胁,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物质资源的贫乏,中国普通老百姓在30年代那个动荡的艰难岁月里,仍处于水深火热的煎熬之中。苦闷、压抑的现实处境使他们只能在电影中寻求一份“慰藉”。

从最初的《定军山》到今天,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100年,电影音乐也随之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百年的电影,伴随着中国的命运起伏而颠簸不定,电影音乐与电影音乐人因此深深地印上了时代的烙印。与美国主流电影比轻歌剧更通俗,比流行歌舞更复杂的曲风相比,而中国的电影音乐,则更具有民族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音乐的应用上带有许多戏剧性特征,非常规的构思,基础内容是由京剧《西皮流水》的引子加工而成的循环圈,还有京剧紧锣密鼓的打击乐以及女声合唱虚词的演唱。音乐在影片中不完全是托举和陪衬,还承载着一定的表意功能,它们伴随着颂莲命运的变化适时出现,没完没了,仿佛是人生悲剧的循环往复。《秋菊打官司》每次出门告状,画外都有一声秦腔叫板“走哇――”类似于戏曲情景中的表达,使剧情结构紧凑清晰,同时抹上淡淡的诙谐色彩。

近年来的大片在东西方音色的融合中,首先是对传统的中国乐器和西方乐器进行了适合作品需要的取舍,不拘一格地为我所用。既有常规的中西组合,又有不同民族器乐与常规器乐的组合,还有现代电声与传统的组合,除此之外还有人声与器乐的组合以及不同风格演奏或演唱家的组合。中国电影的新时期是一个多元化的时期,电影音乐出现了新的格局,一部分影片音乐仍沿着传统的思路继续发展,一部分影片音乐则由幕后走到前台从配角变成主角,而新世纪之初的影片音乐有的已走出国界,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当然,在东西方情调的融合中,作曲家把更多注意力放到了中西方情感的表达层面,虽然受益不小,同时也失去不少,比起过去优秀的电影音乐,现在很多影片音乐失去的实在太多,这是电影音乐家和导演应该重视和反思的课题,希望电影音乐和电影这个遗憾的艺术今后少些遗憾。

お[参考文献]

[1]谢柏梁,袁玉琴.中国电视艺术简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2]梁春茂.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周世斌.音乐欣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曾田力.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お[作者简介] 李笑丛(1974― ),女,音乐学硕士,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讲师。

上一篇:《2012》和《哥斯拉》音效配乐比较 下一篇:《那山 那人 那狗》的艺术辩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