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个案工作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时间:2022-10-21 07:56:35

老人个案工作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育观念悄然改变,“无子化”的丁克家庭与“少子化”的独生子女家庭获得人们青睐。另一方面,医疗科技的发展和营养的改善,人们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口比例在总人口比例增大。中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估计到21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4亿。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和庞大的数量,无疑使老人社会服务和老人社会工作激增并成为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中国政府和社会已重视为老人提供各种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聘请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为老服务。一线社工尤其是经验尚浅的社工在开展老人个案工作时,容易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和总结,为今后老年服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抛弃“恐老心理”,积极投入老人社会服务

问及做老年工作的兴趣,社工系的学生或初涉社会服务的社工常常回应“不愿做这一领域”。究其原因,他们认为,社工和案主年龄差距大,有代沟,怕老人不接受社会工作。部分社工有“恐老心理”,觉得老人不像青少年或年轻人那样有共同语言,老人与自己年龄差距太大,社工觉得较难与老人沟通。

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老人社会工作的开展并非想象中的如此困难。相反,老人很喜欢社工、接受社工、欢迎社工。有的老人甚至主动来到机构,寻求帮助。因为处在“社会隔离”状态的老人需要人们去关心和帮助。如老人脱离理论指出,伴随人体的老化,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数量减少,老年人因活动能力的逐渐下降和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丧失,残存的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在发生改变。因此,他们对社工的需求是强烈的、主动的、配合的。我们社工应该抛弃“恐老心理”,加强对老年人的研究,积极投入老人社会服务当中。

二、抱有终生学习精神,了解老人政策和老人疾病

开展老人社会工作,第一步基础工作就是进行综合性的预估,在预估中我们发现一线社工遇到两个难题。一是对老人政策的不熟悉,二是对老人疾病的不了解。与老人建立专业关系时,老人非常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例如当地老人福利和老人政策、居家养老政策、平安钟和平安通的安装使用等问题。社工在评估前,就要对这些老人关注的问题和政策有所了解,表现出专业素质。

在评估中,最常见的评估内容就是老人的身体健康。随着老年人身体的衰老和退化,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增加,社工在评估前应对常见的老人疾病进行研究,掌握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对老年人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建立对话机制。

社工还要抱有终生学习的精神和态度,因为老人政策会随社会进步与发展不断变化,要掌握最新的动向和政策。人类疾病也是千奇百怪、数不胜数,当案主的疾病社工不熟悉时,就要翻阅词典,了解疾病。因此,社工要终生学习、服务案主。

三、开展个案、找准目标、有效介入

开展老人个案工作,目标要清晰,明确每次个案工作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力求每次个案工作都有所成效。帮助案主进行需求分析,案主可能有很多问题,社工和案主共同罗列需解决的问题:最易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案主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然后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针对某一个问题,在个案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逐步展开。社工明确了工作目标,才能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帮助案主适应环境、建立支持系统。

例如,c婆婆,独居,成长经历坎坷,没有接受过教育。两次结婚、均丧偶。有一女,关系非常紧张,处在僵持状态。生活虽能自理但有多种疾病,总担心自己会死在家里。不喜欢与邻里交往、感觉孤单。

了解案主成长经历和生活现状后,与其共同探讨需求和困难,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开展工作:第一,最简单的工作就是帮助老人申请平安钟。老人担心晚上摔跤或生病无人知晓,因不会写字写申请书而没有安装平安钟。在社工协助下顺利快速地安装了平安钟后,社工和老人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第二,老人独居,社工帮助其申请居家养老服务。以上两项都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每次工作双方都觉得富有成效。第三步,由于前几次成功的帮助,老人对社工非常信任和依赖,我们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很好地改善婆婆与女儿的关系。例如社工引导婆婆分析自己与女儿交往时技巧,分析女儿与婆婆的感受和想法。通过几次的沟通,婆婆反应了解了自己的情绪反应方式、认识事物的方式,以及与女儿沟通的技巧。感谢社工来帮助她提升自己、改善和女儿的关系。可见,目标明确、步骤有序对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是十分重要的。

个案工作由易到难,因为刚开始建立专业关系,案主可能不太信任社工,对社工有所保留或心存疑惑,试想在这样状态怎能解决案主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难题。所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一方面让老人对社工有所了解,感觉到社工是关心她和帮助她的,从而信任社工;另一方面,让社工进一步了解老人的生理系统、心理系统和社会系统,从而有效地帮助案主解决复杂的问题。

四、明确社工使命、内化价值观念

老年社工专业的首要使命是促进老人福利,帮助老人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即以“人在环境中”为本的协助模式,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问题及改善其生活环境。例如,L伯伯,80岁,中风,配偶77岁,无子女。伯伯中风后行动不便,不能下楼。在此个案中,社工的角色就是要在情绪上支持L伯伯应付中风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同时为他寻找适合使用轮椅的居住环境,令他享有更高的独立生活能力,从而改善他的生活质素。

开展个案过程中,社工将价值观内化,对老人表现出接纳、关怀、价值肯定、不批判、保密、自决,同时也要处理好伦理困境。如L伯伯对社工提出能否带他下楼走走,但案主200多斤,中风后行动不便,经常摔跤,要使用轮椅代步。家住4楼,没有电梯,多年未曾下楼。当社工面对案主提出这样的要求,出于同理心很想帮助老人,但自己能力有限时,就要运用处理困境的几个原则进行分析。有的社工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左右为难而求助于督导。其实在本科教学中,《社会工作伦理》已经将类似问题阐述清楚。Ralph Dolgoff提出伦理原则的筛选方法(见图)。

第一原则就是保护生命原则。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人,即适用于保护当事人的生命,也适用于保护所有其他人的生命。这一原则高于所有其他义务。因此,上述L伯伯提出下楼的建议,除非社工找到数个专业人员协助,否则不能应允独自协助老人下楼。这既是保护案主生命,也是保护社工生命。社工若能掌握这一原则,就不会不理性地一味去满足案主,也不会自责或犹豫不决。当然社工可以招募义工或寻找专业人士协助,完成老人心愿。这个案例凸显社工价值观和伦理观的重要性。

五、善于倾听、确认感受

个案工作的沟通技巧尤为重要,老人的倾诉既是一种宣泄,舒缓情绪,也是社工认识老人、了解老人的工具。这就要求社工第一要有耐心,耐心倾听老人介绍各种情况,包括生理疾病、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系统;第二要有敏锐度,善于发现老人的问题,能从老人的语言信息中发现背后隐藏的含义,理解老人的非语言信息(如语气和表情等)。如老人说:“唉,我习惯了一个人住”,其实他的真实含义是我很孤独,希望子女多回来看我。第三,要把握主题,切入问题,当老人谈及需要和困境时,社工不要转移问题,而要进一步地了解老人的真实状况,提供有效的帮助。第四,若老人与社工沟通时,总说不到主题,这时社工要善于将话题引回目标。第五,在与老人沟通时,明确专业工作和日常聊天不一样,不要以为幽默就可以解决问题。例如,老人说:“我真是愚蠢,居然相信这样一个人”。社工:“嘿嘿!想不到你一向自信,如今也终于承认自己愚蠢,真难得喱!”幽默只能是熟人之间的闲谈,绝对不能在专业社会工作中出现,要尊重和接纳案主。社工应注意确认老人的感受,不能武断地、主观地批评案主,缺乏同感。要注重案主的心境和情感,不要说教式的谈话,为了达到个案工作目的,要先认同案主感受,明白其困境,使案主觉得有人理解他、明白他,才愿意与社工建立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拉尔夫•多戈夫: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9

上一篇:从巴塞尔协议的演变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下一篇:如何利用数字万用表实现温度类仪器仪表的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