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内学生交流方法浅析

时间:2022-10-21 04:43:16

小学课堂内学生交流方法浅析

在儿时的生活中和日常工作中我们每个人对下面的场景都有所经历。

孩子每每被家长送到学校都活听到:“上课要好好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的叮嘱。

学生在课堂上都会聆听到:“同学们要认真听讲,勤思考,踊跃发言。”的言语。

可是,孩子们是怎么应对的呢?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家长、老师的要求笼统而抽象,但怎样做才是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呢?我们发现凡是这种具体实在的指导,在教育体系中几乎是空白。然而,如何使这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指导偏差得以纠正呢?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流作用的过程。这是社会学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递的信息要让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流。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流与学生间的水平交流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流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流技能相关。因而,我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技能的训练。下面就我把课堂中的训练过程做抛头露面,以示读者。

一、从自主性和多角度学习的方向出发,我把课堂交流技能训练内容具体化为四个“尊重”

1、尊重他人的想法并认真倾听

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观点。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到所讨论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深入理解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共享。这里所说的非言语信号,主要包括目光交流、虚心倾听、举目凝视等;所谓言语信号,主要是对他人的发言表示赞同、接受时,表达出心中所同意的言语,如“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你说的对。”如果他人说的不全或答错了,则应该陈述自己的想法,扩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见;学会正确的质疑、发问,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学会向他人请教。

2、尊重自己的想法并勇于表达出来

尊重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学生间讨论时的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思考后表达,思考好了再做表达,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步做到所要表达的信息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生动自然。并注意恰当控制音量,即参与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要让课堂内所有人都清楚地听见你所要表达出的想法和意见。

3、尊重他人观点并敢于修正

尊重他人观点并敢于修正,即在同学发言时自己感觉有瑕疵或者错误的方面对同学的发言予以修正。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谈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当然,也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挑刺性的批评指正。

4、尊重他人意见并勇于接受

尊重他人意见并勇于接受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我们要求双方本着平等的原则,乐观的态度,接受意见,耐心的听对方说完。意见中肯,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于不恰当时,也要听得进,不要对对方说出过激的话语,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如果时机适宜,也要学会适当的进行辩解,但切不可进行语言攻击,以保持交流双方心理的融会贯通。

二、课堂交流技能的训练,所关注的不仅是训练的目标和内容,训练的过程和方式更应该关注

1.交流技能的训练在课堂中尤为重要

缺乏交流策略知识会产生不良的交流方式。课堂交流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交流策略知识,以指导交流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讲解时,遵循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流技能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如倾听技能分解为:直视对方目光、身体稍向前倾、点头报以微笑等。把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于实际交流,必须在分项讲解的基础之后进行。

2、普遍的形式就是课堂榜模仿训练

给学生做榜样,是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学生进行模仿。 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美国的著名学者奇尤依指出:交流技能是 教师的一种素养。对学生来说, 教师应是交流方面的“专家”、“典范”。如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不轻易否定,哪怕学生说错时,也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说完,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并在说完后适当的加以引导。教师还要注意树立学生榜样,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更会用心观察学习,并向着榜样努力。要想避免对某些学生的心里产生严重的伤害。唯一的方法就是切忌不可给学生树立反面的榜样。

3、诱感体验是课堂体验训练的动力核

从认识到行为都离不开以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的驱动,因此课堂交流技能的训练须诱感体验。要让学生体会他人情感,体验交流之乐,体验交流技能训练的价值感、成功感,一定在交流过程中进行。

4、情境交流是课堂交流训练的主要平台

若塑造良好的交流行为,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也可设定相关情境。在练习时,要适当鼓励交流行为表现接近预期目标的学生。比如:微笑肯定、口头表扬等从而促进交流技能的保持与升华。

三、注重课堂发展的过程,规范课堂交流行为

少年儿童的许多课堂行为是带有偶然性的,这种偶然性可以向必然性转化。要强化学生课堂交流技能训练的意识,促使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促使学生的课堂交流行为规范化。课堂训练时这样两个问题要牢牢把握。

1、在训练时应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因为课堂交流技能是一系列行为的、认知的、情感的过程和谐的结合起来的能力。认知指导是训练的起点,体验引导是训练的媒介,行为演练是训练的落脚点。如课中提问,学生应答时教师适时地提示一句“同学们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是对他人的尊重。”这样将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效果。而当学生答错被部分同学哄笑时, 教师应及时引导:“别人说错了,你应主动修正,积极帮助他。试想:如果是你说错了,别人取笑你,你又怎么想呢?”移情性的话语将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波澜。而当大部分学生做得正确时,一句“说得好,大家听得也很投入”,这种语言表扬又无疑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2、保证训练时间的持续性。课堂交流技能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这不仅因为训练的内容是丰富的,而且还因为训练是一个从分项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完成的过程,因而学生对课堂交流技能的掌握也必然要经历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的发展过程。因此,进行训练时不能试图“毕其攻于一役”,而要循序渐进。

综上所述,课堂交流技能训练,能够改善课内交流,促进学生形成合作、融洽的课堂气氛,促进交流双方相互认知、相互沟通与相互作用;对课堂之外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交流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为其生存、成长与成功奠定坚不可摧的基础。

上一篇:基于新课改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让读深入课堂 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