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媒体的英雄观

时间:2022-10-21 03:56:35

当代媒体的英雄观

2012年6月3日,广州天河区东圃一小区内,一名3岁女童在4楼家中阳台失足,头卡防盗网命悬一线。一名路过的“黄衣男”青年挺身而上,不顾安危从3楼悬空进行营救,与众人一起救出女童。之后“黄衣男”便悄悄离开了现场。

当代英雄观:英雄行为也只是“举手之劳”

6月10日,南方都市报以头版头条及A04至A07整整四个版面,对“托举哥”救人事迹进行了详细报道,其中A04版《黄衣男:这也不算一个很大的忙,大家能帮一下就帮一下》,揭开了“黄衣男”周冲的神秘面纱。此文使英雄人物初次亮相,单从题目来看,“托举哥”的英雄行为并未被夸大,反而成了“举手之劳”。毕竟,“举手之劳”与“非一般人所能做到”是不同的价值判断,前者意味着对英雄行为的轻描淡写,后者无疑会突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实际报道中,南方都市报引用一句出自施救者之口的话“大家能帮一下就帮一下”,体现其助人为乐精神的同时,奠定了报道的平民理念。

报道中,“托举哥”的平民英雄形象被有意地真实还原。“我在马路对面看见,那个小孩快要掉下来了,也没有想那么多,就跑了过去……”英雄行为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某种天造地设的机缘巧合,而是“恰好路过看到”。可见,报道淡化了他的救人动机,仅仅一笔带过,并没有过多渲染。

基于事件的典型性,“托举哥”无疑会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但如何选择角度,如何讲述事实是可以把握的因素。孤身一人爬上三楼防盗窗救人,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若报道不做特别说明,“黄衣男”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冒此危险实为不易,受众自然会对其英雄行为钦佩有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周冲曾在建筑工地工作,经常高空作业,3楼防盗窗对于他来说“没什么问题”。报道中这一细节的展现,对于英雄形象的塑造是一种平衡。

当女孩成功获救,“托举哥”低调离场,这一点完全可以被用来大肆渲染,强调“托举哥”具有传统英雄大都具备的特点——“做好事不留名”,然而报道说,“想着女朋友还在马路对面等着,有点怕她担心,我就没打招呼,直接走了”,“我知道她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的”。不难想象,英雄低调离场并非出于主观,只是考虑到女朋友会担心这一客观事实,他不得不快速离开。这样一来,“托举哥”的英雄形象也自然与传统式英雄区别开,成为不折不扣的“平民英雄”。

在朴实的文字描述中,受众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与常人毫无差别的“托举哥”,他的英雄行为也并不是什么气壮山河之举,而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举手之劳”。从传播效果看,报道的平民视角也更真实地还原了客观事实,英雄的救助行为在理性的表述中成为“举手之劳”。

英雄并不孤独,身边众多热心人

“托举哥”的事迹一经报道,备受社会关注。对媒体而言,若只追求叙述事件过程和采访故事主角,显然不能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为了使系列报道朝更深层次发展,角度的选择成了重中之重。南方都市报6月10日的A06和A07版并没有继续追捧“黄衣男”的英雄形象,而是以“都是路人甲,都有热心肠”为题,将当时在场的众位“托举英雄”公之于众,理性地将托举之功社会化,“托举哥”并不孤独,他的身边都是英雄。“他们都是广州的普通人,都是路人甲,但在这一刻,他们都是‘托举哥’,都不再只是路人甲。”

这两个版不仅从多个角度反映出了事件全貌,更重要的是理性地平衡了之前对于“托举哥”铺天盖地的报道,以小见大,将“英雄”这一称谓授予更多人。以往的英雄报道中,一般集中突出英雄本人,其他角色只是陪衬,但本次报道所着力的却是群体英雄形象的展现:小区物管、老板、警察等都成了英雄,他们为营救工作所贡献的“举手之劳”也同样见诸报端,大肆褒扬,这在以往的英雄人物报道中很少见。另外,对众多“路人甲”形象的还原,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事件的细节展现,以保证报道的全面性,故事的发生过程也变得更加真实,立体可感。

面对最近媒体正面人物报道的浪潮,“托举哥”报道完成了英雄人物报道从政治性向文化性的过渡,是回归文化思维层面的典范。

媒体围观下的英雄疲惫

“找英雄”、“追英雄”、“围观英雄”,是当代媒体报道英雄的三部曲。即使是那些不留姓名的平民英雄,通过新媒体的搜索,也能很快找到蛛丝马迹。

寻找英雄,煞费苦心。2012年6月3日周冲勇救3岁女童。6月7日,南方都市报GA01版以《头部卡入花架 三岁儿命悬空中》为题,在“社会民生”栏目进行了报道。这是广州最早报道周冲事迹的传统媒体之一。实际上,这次报道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真正引起社会反响的是6月9日南方都市报登出“找英雄”的报道——《两个路人甲感动广州城——黄衣男和凌志哥,路见困难出手相助,羊城市民热切呼唤两人现身》。报道开篇便以“寻人启事”作为引线,报道中的第一个小标题“求找‘托举哥’想说感谢话,不少市民和网友联系南都,希望找出这位无名英雄”,说出了寻找英雄的理由:网民与广州市民的愿望,由此拉开了寻找英雄的帷幕。

英雄现身,媒体亢奋。第二天,6月1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称在“托举哥”朋友的帮助下找到英雄周冲,“虽然明知道自己被全城‘通缉’,他仍淡定地说这不是什么大事,‘这也不算一个很大的忙。’”“略带羞涩地和记者握手,得知要对着镜头采访,周冲有些脸红。”众多细节从侧面反映出周冲的平民心态。“虽然看到网上的视频和评论,但周冲都没作回复,也没想过要找记者。他还在寻找着工作,过着自己的生活,每天还在网上查看招聘信息。”

媒体围追堵截,英雄疲惫。广州是纸媒发达地区,加上新媒体,共几十家媒体蜂拥而至。6月11日,南方都市报又用A05、A06两个整版,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展现了事后“托举哥”周冲所受到的众多褒奖,以及他深陷媒体重围的疲惫不堪。

“面对突如其来的领导和媒体,周冲显得有些腼腆,他手捧荣誉证书,重复着自己爬窗救人的理由,‘我在马路对面看见,那个小孩快要掉下来了,也没有想那么多,就跑了过去……’”这一细节的展现可谓亮点,可以说,面对众人的褒奖,一遍一遍重复着救人理由,是其淳朴本性的完美体现,毕竟对他来说,救人本是不图名不图利的举手之劳,但被领导们接连慰问,被媒体围追堵截,手中捧着荣誉证书和奖金,耳边听着来自各方的褒奖之言,身为平民的周冲必然显得受宠若惊,不知所措。他甚至会想,自己的举手之劳根本不值得众人如此重视,只希望一切快些过去,恢复以往平静的生活。

上一篇:安立 以原创及高标准的技术服务于客户 下一篇:浅谈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