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衰竭时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的治疗研究

时间:2022-10-21 01:38:30

新生儿呼吸衰竭时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的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讨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应用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收集2012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成对照组以及研究组,研究组给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而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经治疗通过血气分析观察纠正呼吸衰竭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率等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临床疗效

呼吸衰竭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引发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不断降低,不伴有或者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紊乱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中常见与多发的症状[1]。临床中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治疗,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是一种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可以降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率,并使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2]。本研究中随机收集2012年7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讨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应用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具体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随机收集2012年7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成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儿中,有20例男婴,22例女婴;而研究组42例患儿中,有25例男婴,17例女婴。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等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排除标准为由严重循环衰竭、出血性疾病、先天畸形、出血倾向、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气胸等引发的呼吸衰竭。入选标准为患儿吸氧体积分数PaCO2达到6.67KPa,且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5%。

1.2方法

1.2.1材料及仪器 研究组的呼吸机在上机前应根据顺序连接,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设置。将鼻塞一端与送气管末端相连接,封闭鼻塞另一端。选择适宜的鼻塞放入鼻腔,选择胶布对鼻子进行固定。此外,定时的将蒸馏水加入到呼吸机湿化瓶内,其温度应控制在32~35℃。做好气管插管准备,以备随时进行插管。同时为了防止胃肠胀气,应该放置胃管进行排气[3]。

1.2.2治疗方法 研究组初调参数,呼吸末正压为0.49KPa(4cmH2O),FiO2为40%,吸气峰压为13~16cmH2O,呼吸频率为30~40次/min,吸气时间为0.3~0.4s;而对照组初调参数,呼吸末正压为0.49KPa(4cmH2O),FiO2为40%。按照血气分析以及血氧饱和度调节参数[4]。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中8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经过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率等进行观察统计,并对两组患儿2h、12h血气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SPSS17.0对本组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实施处理与统计,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通过χ2检验,P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率等 本研究中8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经过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中,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率等分别为(54.2±5.9)h以及5.7%,而对照组中,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率等分别为(66.7±7.5)h以及32.1%,其中研究组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率等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2.2对比分析两组患儿2h、12h血气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的变化 本研究中8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经过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儿2h、12h血气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2h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h后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

3讨论

临床中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其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方法的前提下增加了适度频率的间歇正压,此压力在刚刚传递至下呼吸道,则可以获得类似于有创正压通气的目的,利用帮助患儿抵制呼吸道阻力,通过给予外加的呼吸末正压来消除因为呼吸末正压导致的呼吸功耗升高,全部取代或者是部分替代呼吸机做功,确保呼吸机可以得到充足的休息,从而缓解呼吸机疲劳,并使每分通气量以及潮气量得到增加[5]。除此之外,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具备着较强的呼吸支持效果,不需要辅助机械通气气管插管,且可以避免气管插管拔管失败,降低呼吸机肺炎,从而有效的防止有创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研究证实,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是一种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可以降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率,并使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6]。

通过此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本研究中84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经过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中,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率等分别为(54.2±5.9)h以及5.7%,而对照组中,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率等分别为(66.7±7.5)h以及32.1%,其中研究组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率等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3结语

综上所述,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应用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其具备着较好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可以降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率,并使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琪,武荣,金桂红,等.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3例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15(05):113-115.

[2]李青,崔传玉,张冲.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并发肺炎或呼吸衰竭早期手术的术前处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7(16):84-85.

[3]张东合,杨翠芬,牛玉红,等.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衰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1(02):103-105.

[4]乔彦霞,韩丽萍,郭秀霞,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2(12):68-69.

[5]曾月嫦,麦海娟,黄丽霞,等.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2013,12(23):39-41.

[6]祝华平,夏世文,胡永群.新生儿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改良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11(14):65-67.编辑/冯焱

上一篇: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小剂量胺碘酮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