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中国各项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2-10-21 01:25:09

城镇化对中国各项经济的影响

看淡城镇化与城市群对土地的依赖

城镇化是拉动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关键,其实不然。中国城镇化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建造房子。截至去年年底,全国住宅用地的在建面积26.16万公顷,未开工面积10.05万公顷。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居住用地计算,完全足够10亿人居住,这说明中国的房地产已经过剩了。

最近,又耳闻“城市群”的概念,即几座城市的联合体,但这并不能扭转空城的景象。以日本为例,新干线的建成联通了东京和一些小城市,更多的年轻人反而选择离开家乡,千里迢迢来到东京打工。所以,明眼人都知道“城市群”的热炒,其实根本在于要炒高房价。

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财政,导致靠地吃饭成了惯性思维。企业同样如此,许多公司表面上有众多盈利模式,如食品加工、物流运输等,但进一步深究下去,其实最根本还是靠土地盈利。细看上市公司的报表,不少盈利较好的企业背后都在搞金融操作和房地产项目。

目前房价之所以节节攀高,关键在于货币超发。今年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余额已达103.61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百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因此,货币高增长时期已是浮云,与之紧密相连的楼市高点也已过去,中国整个房地产市场不能再继续造升值梦。

城镇化创造最大内需

企业家应从中觅商机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13年6月,我国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从高增长转入低增长阶段。如今,大部分公司的盈利模式仍依赖市场需求,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就难以存活。可见过去10年,中国未出现有竞争力的企业,有名的中国企业都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现在不少公司的盈利模式通常是先负债经营,通过杠杆效应提高企业的每股利润,等待市场需求暴涨的时候大赚一笔,长远而言这种模式不会成功。所以,此时城镇化的出现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后,企业家的出路在哪儿?其实,重点在于中小企业要找准自身价值,举个例子,当下食品安全问题人人自危,这就是商机。如果哪家公司能做出真正的放心食品,何愁不发财?另外,中国经济的命根子对外贸易也依旧强势。政府刺激政策的寿命越来越短,最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是减税方案。如果要动真格,先减1万亿元人民币,个人所得税税率从45%减少到25%,从而有助于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3%左右,方能令物价也下跌,实现拉动大众消费,防止通货膨胀。

将人民、市场、政府三者关系调节好,虽然经济增长速度不快,但堪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稳打稳扎、踏踏实实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相信未来中国可以变成世界经济中心与城镇化建设的典范。

上一篇:碳关税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下一篇:制度红利消逝,信托业外患内忧显增长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