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1 08:14:53

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合作探究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求知欲,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实际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探究素材 激活潜力 化学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学家泰勒说:“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就是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积极进行合作探究,谈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从教材中寻找合适的合作探究素材

我校使用的是2001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在教材的使用中,坚持“依据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的原则,从教材中开发和利用资源。

(一)对教材图片的利用与开发

教材编排了众多彩色图片,有化学发展的历史资料图片、有实验操作图片、有实验现象图片、有数据资料图片,这些图片清晰而又明快的表现了主题,使教材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利用这些图片呢?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我们改变了过去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孤立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记的传统习惯,针对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探讨一些问题,整理记录,逐步形成结论。图片给予的学习空间是编排教材的作者和教师无法想象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会将发散思维影响到每一个人,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图片,学生很容易形成许许多多的结论,并且学生对图片相关知识的掌握更深,一看到图片就想起了内容,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学生相互之间融洽地交流和合作,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对教材实验的探究与改进

教材拥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的显著特征,教材更是充分突出了化学实验的作用。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还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如教材第37页实验2-5所示过氧化氢分解实验,(1)装有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木条不复燃。(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木条复燃。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探究并改进此实验,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积极讨论,制定了两种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大胆探究:第一组同学采取增大H2O2溶液浓度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热,结果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第二组同学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5ml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经过讨论,还提出了下列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①由第一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影响H2O2分解产生O2的量的多少及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②由第二组同学的实验可分析得出稀硫酸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什么?经过这样尝试,学生既丰富了自己的实验知识又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时一个实验的改进会给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善于质疑,发现问题是学习的内驱力,它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定思维方式,产生较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积极性。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带领各小组同学先做了一个实验,测定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随之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是否是所有的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让学生自主探究一:Na2CO3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关系(奇数组完成)。探究二: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关系(偶数组完成)。让学生带着渴求的心里去探究其中的奥秘。从而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对实验的改进。

教师给出的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不能简单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实验活动中去发现、讨论交流。认识问题往往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从而引发学生的体会欲望。

三、开展化学实践活动,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化学知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身边的或已学过的物质着手,学习有关的物质的结构和变化知识,然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化学实践活动正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如学习了《爱护水资源》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考查我校周边地区水污染情况?校园内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怎样防止水污染?节约用水我们该怎样做?要求学生实地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测试。

通过不同的学习个体对社会、自然的观察,产生各自对自然的体验和认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通过化学实践活动,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探究的方法,使课本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将教材变活。

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深化合作探究的层面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个体在小组或班级体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的过程,相互讨论、分析、质疑、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利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如:“碳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让学生讨论,3g碳和8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什么?3g碳和6g氧气呢?3g碳和4g氧气呢?然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后达成共识,由学生总结:①当Mc : Mo≤3 : 8时,生成物为CO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实施分层次教学,②当Mc : Mo≥3 : 4时,生成物为CO, ③当3 : 8<MC : Mo<3 : 4时,生成物为CO和CO2的混合物。更为优异的是,有的学生还将上述范围用数轴表示出来。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个小时都获得了较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在学习知识层次上更深一层,经过交流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旨在;将学习者更多地获得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掌握探究思维的方法。这中学习对学生而言是富有激情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将 合作探究贯穿于化学教学活动的始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取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2] 陈旭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

徐启才,男,51岁, 重庆市丰都县许明中学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30多年, 丰都县化学优秀教师。

上一篇:在轻松愉快中上好音乐欣赏课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