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忘却的纪念

时间:2022-06-22 01:08:08

自唐山大地震以来,不断的涌现拍摄地震题材的影片,《好雨时节》、《唐山大地震》等影片更是立足汶川地震的发生,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杨亚洲的《大太阳》如期上映,成就一部温暖人心的凭吊之作,让没有到过灾区的人在银幕上近距离瞻仰这片曾经让全国人牵肠挂肚的废墟,传递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愫。

《大太阳》身负着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的担子,带着官方意识形态和常见主旋律主题是必然的事。杨亚洲用尽了浑身解数,试图让电影再多一点打动人的成分。

这部影片所记录的都是小人物。这是杨亚洲一贯的风格,不管是早期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没事偷着乐》,还是后来转战电视剧的《空镜子》、《浪漫的事》,杨亚洲的视角从来没有离开过那些身处在社会中低层的小市民们。《大太阳》在如此大的题材和主旋律色彩下,杨亚洲着眼的依然是平民的生活和生存,他将落脚点放在震后遗留的那一批孤儿寡母身上,用最深沉、最温柔的情怀,关注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层面,以及精神生活领域的艰难,尤其是他们心灵上所遭受的巨大创伤。

影片中重力打造的是倪萍饰演的银杏,这是一个被丈夫背叛的妻子,被丧子之痛打倒的母亲,以至在震后一年仍然要靠酒精的麻醉来度日,只能依靠对逝者的思念和责任感支撑活下去的信念,精神和肉体都接近崩溃的边缘。在一系列天灾人祸的打击下,患上了“蛹式精神病”。

蛹式精神病也称伪装型精神病,最早是由德国《今日心理学》杂志总编、著名心理学家沃尔斯拉・诺贝尔提出的,它是许多临床心理学者根据患者得病后不同态度来划分的一种类型。患者最大的表现就是“自己把精神病放到抽屉里置之不理”,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就会如电影里的医生所言,“出现自杀倾向”。《大太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没有极力展现灾后居民美好的一面,他们的创伤不会很快弥补起来,悲痛不会很快散去,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这种心灵伤痛带来的困扰。银杏对丈夫石大川的怨,对小三樱桃的恨,对死去儿子的念,对水婆婆的怜等情感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将她网在其中,难以自拔,最终,仍然冒着高龄产妇的危险产下一子,创造生命的奇迹。

另外那些小人物,陷入情感纠葛的樱桃、背着床垫走的石大川、始终开着那辆挖土机的二、顽强度日的水婆婆等,他们虽然都是普通的人,但是在大地震背景下,凡人的小事可以成为典型事例,也正因为渺小,他们的坚忍,才愈发令人动容。

杨亚洲就是这样感情饱满、真诚地还原震后的脆弱与坚强,通过这样一些小人物展示出自己作为一个“平民导演”应有的执着与特色。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影片想表达的,除了对逝者无尽的哀思和沉痛的追悼之外,更是期望活着的人能勇敢前行,去迎接下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山娃子一边想着天上的妈妈,一边积极推动着爸爸和樱桃在一起,这代表了震后精神重建的全部精华。大川和银杏重新在一起,樱桃和二也有了自己的婚姻,水婆婆和外孙女继续生活在一起,甚至让逝去的夫妻重新生孩子,让医生们都深感意外,高龄产妇银杏居然安全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在影片的最后,也就是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通往汶川的道路同样被赶来祭奠的人堵得水泄不通,这时,银杏的孩子却要出生了,在万人大接力以及吊车帮助下,银杏顺利抵达医院,而后,响起了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这都预示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希望。生命不只是为了追忆死者,更为了新的希望而不放弃。正如影片所取的名字,太阳也正是影片中一个主要的关键词,看到温暖的太阳,就会看到希望。不只是5・12汶川地震,所有遭受到无情创伤的中国人,心灵深处都有着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痕,要抚平这伤痕,需要时间,更需要无限量的温暖与希望!

有希望,就有明天。有明天,就有无限的可能。逝去的人,依恋不灭,但对新生活,却要不屈不挠的向往追求。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三年,太阳每日照常升起,河水依旧奔腾不止,曾经的废墟已经成为纪念的遗址,而新的城区建设起来,阳光下新的生命在诞生,一切都是全新的,幸福的生活才是活着的人对地震死难亲人最好的祭奠,这是对逝者的告慰,也是对生者的祝福!但政府的作用不是靠喊几句红色的口号就能实现的,如何抚平灾难带来的伤痛和被摧毁的人心,这不仅考验着幸存的个体,也考验着国家和政府的能力、效率以及成熟性,《大太阳》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上一篇: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下一篇:浅谈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提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