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物保护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时间:2022-07-01 07:19:12

浅析文物保护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说起文物保护,尽管准确的概念与内涵只有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和学习的人才能够比较完整地说出来,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自觉与不自觉地关注身边的文物,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参与力所能及的保护,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群众性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我们的政府和从事专门文物保护工作的人来说,良好的社会基础,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利保障。

一、文物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文物的概念及其涵义的认识问题;

(2)如何对待文物保护过程中对文物所包含的价值分析与研究;

(3)理解全面文物保护工作;

(4)文物与文物环境的关系问题;

(5)如何开辟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思想与新领域。

二、解决办法

首先,对文物及文物保护的相关概念及其涵义的认识问题,反映在普通百姓和基层文物管理者身上,对文物的定性与价值评估缺乏全面理解比较普遍,以至于表现出较多地停留在“文物”这两个带有“法律规定符号”的字本身,至于之外的内容和意义则考虑较少,反映在实际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一概而论,难以突出重点,从一定程度上属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知识不足。

第二,在对待文物保护过程中对文物所包含的价值分析与研究上,一方面,多年来专门从事历史文化研究的人才严重缺乏,包括人才的培养、工作演练、成果产生等方面,文物的确定与机构的设置后,展开长期持续性的进一步的研究较少,最明显的表现是,文物的展示方式与展示说明,多少年一成不变,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没有表现出来;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保护单位机构的编制与管理,特别是研究经费的短缺,也影响到对文物所包含的价值分析与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事实上,作为相应文物研究的专业人才短缺,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这与当前经济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不无关系,但这一类的人才并不是没有,包括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民间科研组织等,都可以成为这项任务的承担者,问题是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和机会参与;再者,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部门,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弥补这方面的人才不足,的确是值得考虑的事情。

第三,理解全面文物保护工作。当前社会上,似乎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偏差,那就是容易把“文物保护”与“文物保护工程”混淆了起来,这种观念不仅影响到基层文物管理组织,甚至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中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浅意识存在,简单地说是,一方面认为保护工作较大成分应该是保卫工作,进而却忽视了安全保护前体下大量基础性工作,例如文物研究、文物状态维持、文物管理、开发利用等;另一方面,片面地把文物保护与文物修复直接联系起来,认为面对现有残破的文物状况,要实施保护,首先必须进行修复和还原,实现美观状态下的可展示性,从而再落实管理,在这种意识影响下,受维修资金的极大限制,加上其它客观原因,致使大量文物长期处于自然尘封的状态下得不到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在对待文物保护工作上,安全保卫、文物修复、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地位,都需要且必须得到经济上的支持,但我们不能忘记,文物保护更大的目的和意义,首先是要保证和维持、延续文物的生命,需要通过我们的及时地管理,在一定基础上,实现更深层价值意义上的文物价值反映与体现。那么如何反映与体现呢?文物展陈是最直接的手段,创造良好的展陈环境,增强文物展陈内容的丰富性,实施必要的维修加固和面貌还原是必要的,但首先必须对文物实施积极的科学保护,建立保护机构,实施系统化专职管理,从而逐步实现文物价值意义的表现与反映,目前这种做法还没有得到全面的体现。

第四,就是文物与文物环境的关系问题,社会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模糊的认识和做法,比如说国内不少的文物景点,为了发展大旅游,改善交通和服务条件,大兴土木,原有狭窄的山间小道改造为宽阔的道路与停车场,原有的茅草棚改为现代式的商铺与酒店,灯光闪烁,熙熙攘攘,一派繁荣景象,但过往的人们常常总觉得历史的韵味已经不在了。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历史文化资源中可以得到很多东西,但首先必须尊重历史文化资源固有的存在环境,在维持其存在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研究中找到使其价值反映得以更持久更丰富的方式方法”。吴先生在对文物保护文物发表的言论中,时常把维持文物环境提到首要问题上,他认为,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存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环境是载体,文物是点缀性的表现,而这种点缀有大有小,如果失去了环境,那么这小小的点缀也往往已经不复存在了,这就是文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第五、如何开辟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思想与新领域。前面谈到,文物保护工作,不仅仅是专职工作人员的事,也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而是关系到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我们在顾及到政府和专职工作着的情况前提下,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情况下,开展多种形式的保护工作,应该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方向。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城市,这种工作已经正在逐步得到开展,包括民间资金进入文物的保护项目、民间保护研究机构的出现、民间文物保护组织的成立等,为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国外,包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这种情况早已经非常普遍。对于我们刚刚起步的民间保护,作为政府和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是否应该在政策上、机会上、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呢?

文物保护是一项备受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化工作,具有持久性和广泛意义,同时文物保护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某一单一专业的事,而是多种学科与专业的综合,一方面多方位吸收社会的力量,另一方面,还需要吸取来自多学科的知识,科学地认识,科学地理解,正确处理所面临的每一项问题。我们要不仅有赖于专职专业人士,更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把它作为一项社会性的公益事业,通过多种方式,大家表达各种意见,首先是努力展开社会性的热烈讨论,共同探讨文物保护的方式方法,提高全民认识,增强责任,最终目的就是共同把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好,从而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我们全社会的文明进步,更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建这一永久的主题。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提高策略 下一篇:以案说法: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