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1 08:13:41

浅谈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是指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反应现象提出科学合理解释的一种能力。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意义主要在于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可以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思想观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由此可见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化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着轻视化学探究、死记实验现象、硬背实验结论的现象,这就与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背道而驰了。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做了一些这方面的探究。

一、利用化学实验,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好奇心”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从初二升入初三后,接触的第一节课是序言,如果把序言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势必大增,从而变“强制性”教学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我每年都很注意精心设计序言课,教学重点定在激发好奇心、激起兴趣上。如,事先用酚酞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挂上黑板,然后模仿魔术师的手法,在上面喷上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出现红色的字。“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欢迎你!”这时学生中荡起一片片涟漪,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又如教师手上沾上镁粉,模仿道士做法,在酒精灯上掠过时产生了“火树银花”的壮丽场景。在学生目瞪口呆时,我告诉他们,这一切不是魔术,也不是法术,而是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要知为什么会这样,就让我们一起来遨游化学王国吧!由此巧妙地设置了悬念,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精心打造化学课堂,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卷入实验探究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传统的教学,注重口头讲解,对实际探究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在新课程理念下,从上到下都已经对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了足够的认识,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有问题。由于课时紧张、对实验安全隐患的担忧,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考试分数的急功近利的追求,往往逼迫教师教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化学反应等。让学生探究实验成为一句空话,导致有时学生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了口头实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句话从根本上揭示了人在一个更高层面上的心理追求。“我思故我在”,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手脑并用的实验探究,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正确认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扶一把,送一程,再放手”的方法,引领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如课本演示实验,要积极做好,这些属于直观教学,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对于有可能带来一定刺激或安全隐患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技术,动态展示化学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并用现代化的声光音像技术展示实验中光、雾、气等现象,如同军事演习时常常采用的电脑模拟或沙盘推演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通过这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发现问题,记录数据,形成解释,并获得答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要注重实验方法指点,帮助解决存在的难题或隐患

实验方法指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我在讲解过滤操作时,向学生提供了棉花、纱布、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浑浊的水等实验用品。让学生注意“谋定而后动”,先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并且效果最好;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分组实验,实验情况大致分为三类方法。第一类,将棉花放在漏斗里直接将水倒入,发现效果不佳。第二类,将纱布放在漏斗中再倒入浑浊的水,结果水稍微变得澄清。第三类,用到了滤纸,虽然操作方法不对,但仍然比上两种方法效果好。经过我的总结和分析,学生得出正确的过滤方法和注意点。通过探究性实验我发现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究过程中收获颇丰,对过滤这个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注意现场指导,将相关注意点和有可能出现的后果明白透彻地告诉学生,本着爱护原则,教师要注意现场把关,从实验器材的准备,到实验药物的加注,直到最后残渣的处理,教师要全程陪同,切实解决有可能出现的隐患,为学生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完成保驾护航。

四、要鼓励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在现实探究中加强把握化学知识

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反应也就在身边。教师应使学生在实验中加强对探究能力的培养,建立与生活的实际联系。如指导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江湖卖艺的表演杂耍,“空瓶生烟”“清水变色”等;又如生活中见到过分白的馒头、银耳、粉丝,因为这些是用硫黄熏出来的;讲到金属和酸的反应时,有学生想到醋也是酸,而装醋的容器是玻璃或塑料的,而不是金属。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不用金属制品装醋是为了避免醋酸和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变质。由此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化学,学得主动,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趣,自然便形成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实验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发展实验成果,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只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才能真正脱离过去的那种不符学生实际的“屠龙术”的困扰,化学教学也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作者单位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上一篇:巧用十五字阅读法,构建说明文课堂教学体系 下一篇:浅谈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