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十五字阅读法,构建说明文课堂教学体系

时间:2022-08-11 05:41:37

巧用十五字阅读法,构建说明文课堂教学体系

摘 要:重视说明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说明文阅读能力,是语文课堂的当务之急。围绕“十五字法”而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有益而高效的说明文学习,又能提高学生解答说明文阅读问题的能力,可谓“事半而功倍”。

关键词:“十五字法”;课堂;体系;高效

随着说明文阅读在近年中、高考中频频出现,说明文这种文体的教学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重视说明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说明文阅读能力,成了语文课堂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从初中起始年级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有益而高效的说明文学习,逐步构建一种说明文教学体系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十五字法”,实践证明,这对打造高效的说明文教学课堂十分有效。

所谓的“十五字法”,是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和考点归纳出来的。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为了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说明文的特点,规定了说明文对语言的要求。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以知识,所以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又是灵活多样的。基于上述特点,我们在说明文教学中就应该紧扣上述内容。我把上面的内容概括为: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辨方法、品语言这“十五字法”。既抓住了说明文课堂教学的主线,又踩准了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可谓是“一箭双雕”。

“明对象”:就是明确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说明对象就是“宇宙”。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抓特征”: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任何说明文都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来介绍。

“理顺序”: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三种: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2.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空间顺序多用来写建筑物。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形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辨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在帮助学生弄清楚每一种说明对象的特征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辨识出来。

“品语言”:说明文的语言既有准确性,同时又往往具有生动性。所以,品味语言的过程,既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又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鉴赏能力,这一步不可缺省。

七年级是初中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起始年级,课本中也陆续出现了一些说明文。如何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说明文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呢?我用这“十五字法”打造课堂教学的框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就以《松鼠》为例,作进一步说明。《松鼠》是根据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所著的《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写而成的。课文从总括松鼠的特点入手,生动具体地分说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最后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明对象

“同学们,学习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对象有建筑物、动物或植物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的一种可爱的动物,它是?”“松鼠。”(学生齐声回答的同时完成板书)

二、出示目标

根据“十五字法”,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四个:把握特征、理清顺序、辨清方法、品味语言。(投影展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概括特征,理清顺序

要求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自读课文。通过问题的解决,概括出松鼠的特征:漂亮、驯良、乖巧,理清文章顺序: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四、互动交流:研读课文,辨清方法

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合作交流:课文是怎样具体说明松鼠这三个特点的?分了几个方面?讨论完后推选一个代表到黑板板书,并作口头介绍。在学生弄清如何围绕特征展开具体说明的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找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很快能发现: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五、合作探究:赏析课文,品味语言

首先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辞海》中对松鼠说明的文字与课文语言上的不同,然后让学生合作,找出自己认为准确、生动、形象、有趣的句子或词语,细细品味,讨论交流。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生动具体的描写源于作者细致的观察。这一环节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对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的体会也很深刻。这一环节达成了“品味语言”这个学习目标。

六、谈谈收获,质疑课文

首先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归纳应该怎样学习说明文,怎样写好说明文,使学生对学习说明文的“十五字法”有更深切的体验。然后要求学生质疑。质疑是借此适当引导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七、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了解的小动物,用第一人称介绍一下这种动物的外貌特点、生活习性等。本文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读起来亲切可爱,非常适合初中生阅读、仿效。而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又是“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借此水到渠成地进行说明文的写作训练,是在学习课文基础上的学以致用,也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运用。

八、布置作业

完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学案”,学案中有围绕说明文“十五字法”所体现的五方面训练内容。

以上围绕“十五字法”而设计的教学模式,非常具有可行性,也适用于其他说明文教学。像其他说明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国宝大熊猫》等都可采用这样的课堂体系来教学。实践证明,当这样的课堂体系实行一段时间后,学生遇到说明文的阅读理解题往往能轻松解决,正确率也比较高。当然,在学习说明文时,一些方法或技巧性的内容必须渗透其中,比如,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如何作答,准确性的语言和生动性的语言如何品味等。既要给学生一种明确的思路,又要培养学生灵活答题的技巧,确非一日之功。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课之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之文章。”我们教学生学习《松鼠》这篇说明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其他说明文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学的最高境界“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之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高邮市赞化学校)

上一篇:如何实现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堂的创新教学 下一篇:浅谈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