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漫谈 第1期

时间:2022-10-21 07:15:08

这是谢觉哉同志一九四五年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的作风问题座谈会上的一个讲话提纲。时间虽已过去三十多年,但今天读起来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感。谢老在这篇讲话里,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深刻地阐述了树立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对于革命队伍的建设,夺取革命事业的胜利的极端重要性。并且,以他丰富的革命实践,向我们讲解了如何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宝贵经验。“讲话”亲切感人,言简意深,充满着唯物辩证法。这对于正前进在新长征路上的青年一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编者

整风

是歪风,就得整,就得快整。不怕难整,怕的是不着手整。整的过程中,会碰到困难,会发现很多问题。碰到困难,把它克服掉;发现问题,加以分析,分别处理:那个要整,那个不要整;那个已整好了,再整就会过分;那个是新问题,要从头整起。

开窗子,透空气

领导集团中间,比如边区政府各厅、处、院长和秘书长之间,厅、处、院长和秘书长与科长、科员之间,天天碰到的,应该是亲密的团结,应该做到互相了解,无所不谈。能互相了解,才能无所不谈;谈错了,没有关系,争论也不会脸红。如此,彼此间就会发生交情,就会有兴趣,彼此间的帮助也会更多。有些问题,本来意见不一致,因为无所不谈,忽然碰通了。有意谈,常谈不通,偶而在别的地方一转,忽然豁然贯通了。所以,无所不谈,能使不一致的归于一致。同时,谈的中间,互有补充,今天修改一下,明天修改一下,最后已分不出是谁的主张了。

提倡谈心。谈心者,谈心里的话也。谈心,一名扯谈,又叫拉话。从这扯到那,从无扯到有,是一种消遣,也是一种学习。一年三百六十天,把三百天工作,六十天扯谈,总不算费时吧!?

谈心,有的话有意义,有的话无意义,在流通空气上说,是清风徐来,不是狂风卷起。彼此态度自然,不要感到形式有痕迹。鲁迅豪猪的文章,说它们虽是一群,而因为身上有硬毛,互相刺得痛,晚上睡觉总保持着一定距离,不能紧靠着取暖。鲁迅先生这个讽刺,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还有,有困难,要互相照顾,情绪要互相了解。

这个机关和那个机关,这一级机关和那一级机关,同样要互相照顾,无所不谈。下边要讲,上边要听,听是启发讲的。如果下边提意见、写报告,上边不听不看,如石沉大海,那下边也就懒得提、懒得写了。同样,上边讲的,下边也要研究,也要从实际出发,不可只依样画葫芦。否则,不只没有新的意见帮助上边,连葫芦里是什么东西,也不大懂。

上下级有意见,也可用私人书信往来,用商量态度。公文来往,是不易彼此通达空气的。

这样的工作,不容易做好,但只要注意做,

定可以做好。这个工作是两方面的,但负主要责任的应是领导者,不管是那一级的领导者。

要承认,如果我们领导集团不十分亲密,甚至还有隔阂的话,那么要办好事情,是很困难的。我们要团结各阶层千千万万的人,应先从切近的团结做起。

政府对人民的话,要问要听。有句古话:“询于刍荛。”(刍,音cнǘ;荛,rao。指割草砍柴的劳动者)为什么要问他们呢?因为拦牛羊、种地的人,是实际生活的体验者,他们口里有很正确的东西。又有句古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们的施政纲领也说:“人民有用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因为不准人民说话,人民还是要说的;政府错了不即改正,人民是不容许你久错的。

有两句值得考虑的话:一、“说怪话”:一种是毫无根据的怪话;一种是刺了你的心,才说它是怪话的。后一种,不算怪话,应该欢迎;就是前一种,既是毫无根据,那见怪不怪,其怪自绝,又何必大惊小怪呢。二、“说服”:先确定“我对你不对”的说服法,不见见得很妥。应该分析一下,人家不对在甚么地方?是百分之百的不对,抑还有百分之一二对?纠正他不对的,指出他对的,这样才能说服人。对于老百姓,更应采取这样的方式。不然,人家觉得你难话——你总是对的,我总是不对的,也就不愿或不敢和你说话了。

开窗子、透空气的方法很多,不搞好这一条,工作难做好,所以把它列在第一。

开机器,想一想

讲:人的特征在能想。领导干部的任务,第一个就是打主意,打主意就要想。大干部大想,小干部小想,小干部也可以大想。不想的人,绝对不能做领导工作,也不会做好工作。

不是没有好办法,而是没想出来好办法。

一、想要能凌空一点,不为片面、成见或一时的现象和趋势所拘。读书,研究理论,为的是学些知识和方法,一到做事时须把书本丢开;如果拿书本去套现实,那就会成为教条而不是指南了。又如,“从实际出发”,从何实际,如何出发?出发到那儿去?应是从实际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际;而回到的实际,应该已不是原封不动的出发时的实际。还有,遇到问题,要从它直的发展上——过去、现在、未来,横的联系上——正面、反面、侧面、近的、远的,都想一想。这就不会局限在小的圈子里。

二、要抓住基本的要紧的东西想。样样都去想,不可能,因为你只有一个脑子。能寻出一个问题的一般的与特殊的规律,就是大成功。一个问题想通了,别的问题也就容易搞。东搞一下,西搞一下,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知道,这是最笨的工作方式。

三、想问题,不要怕碰钉子。钉子常是想的引路者。不碰钉子是不会有的事,看你是否在钉子面前屈服,不屈服就得再想。这方法错了,另找一方法;这方面错了,走另一方面,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四、话来自某方面或某个人,不去想就服从了,叫盲从;来自某方面或某个人,不去想,也不从,叫盲不从。真理总有限度,对的中常有不对的,不去想而盲从,不只不会运用,且不免出岔子。还有,自以为是,拒绝再想。是,没经过实践证明,不会是绝对的是;就是证明了的,也常有今天实践证明是对的,明天的实践又证明有某些是不对的。因而,“是”,必须随时经受实践的检验;这个“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真理。

还有,不置可否。为慎重起见,不轻易表示意见,是可以的。但如是看风说话,不肯用心去探索其所以然与所以不然,这也是不好的。

五、想也是集体的想,不是那一个人的脑子能想完全。讲过:我就想不出什么东西,我所搞出来的东西都是同志们大家想的,我只是集合整理一下。这话虽是谦虚,但也是事实。在政权里工作的同志,如只靠一个人想,而不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不善于考察各方面的意见,一定搞不出好东西。有句老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又说“集思广益”。伟大的指导者,在于他能把大众的意见加以洗炼,加以系统化,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中间,加进一点东西。

所以,不只自己想,还要启发人家,并和人家一道想,善于吸收人家所想的。

六、应该有系统地想。工作总是发展的,向前进的。重复路虽难完全避免,但不应走得太多。昨天以为是的,今天以为非;今天以为非的,也许明天又以为是,但明天之是,绝不应是昨天之是,而是向前进了一步的是。从原来的地方,又走到原来的地方,某些方面我们曾有过这样的教训,尤其在某些具体工作上。既要回到原来,为何要改变原来?这种不会想的毛病,务须避免。

脑子越用越灵。想,似乎是耽误时间;想通了,解决了问题,在时间上又很合算。在想上受到波折,是必经之路;正确的思想方法,要在运用中才能得到。世界上的事,没有难做的,一想总会搞通,所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也没有易做的,越想越会感到不足,所谓虽圣人有所不能尽。

从正确的方针,到正确的具体实施,中间的过程,还有相当的距离和复杂性。

会想的人,不只是脑子经了训练,还须具备相当丰富的经验与知识。

不知有多少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总结经验,抽出规律,以供给各解放区以至全国作参考,同时指出现在前进的道路。不想不行,不想不能向前开步。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一件棉衣寄深情 下一篇:为四个现代化多向自然科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