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时间:2022-10-21 02:57:36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摘要:语言文字训练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即是当前课改的需要,又是学生进行的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需要从品析语言、理清语序、规范语言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 阅读教学

第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意义

1.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农村语文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

当前各地各学校都在进行着轰轰烈烈地教学改革 ,农村学校也不例外,进行课堂改革,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孩子,就需要孩子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老师在讲,老师在表达,老师各个练的是能说会道,而我们的学生说起话来不是 结结巴巴,吐字不清,就是茶壶煮饺子――有话说不出,在这样的状态下势必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我有幸在2010年学习了市教委田贺书老师的示范课《记承天寺夜游》,课讲的十分精彩,我们在佩服的同时,却遗憾的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学生心里明白了,感悟到了,可就是说不到点子上。这正是我们的困惑所在,如何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如何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出来,这的确是语文教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课堂大舞台,你我展风采”,课堂要改革,就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2.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阅读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对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等内容及主题的理解。当然就离不开朗读、讨论、口答、笔练等一系列训练。一个学生是否具有阅读能力,其标志之一就是否能够理解文本,即是否能读懂文章。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知道文章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通过学习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含义、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层次、主题的挖掘来获得阅读体验,积累语言经验,从而为语言表达、写作做好准备。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1.品析词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

中学阶段的课文,大多在语言方面是选词考究,用词精当,表义准确的,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语,引导阅读品析,感悟叙述的客观性,领悟用词的精确性。如:“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走二十几年。”(《太阳》)为体会叙述的客观和用词的准确,可这样引导: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太阳离我们很远)具体表现在哪些词语上?――理解内容,把握重点词语;这段话中三个表述数量的词语都是精确数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作者为什么这样描述?――品析词语,领悟用词准确。这样引导品析,就能使学生明白:“一亿五千万公里”是精确数,它以具体的数字写出了太阳离我们的遥远。这个数字是精确的,因为现阶段科学技术发达,通过精密计算,完全可以清楚地知道太阳与地球的距离,而“三千五百年”和“二十几年”是约数,从“三千五百年”前的“差不多”,“二十几年”中的“几”可以看出来,因为坐飞机也好,人步行也好,速度有快有慢,因此只是一个大概,难以精确。作者这样叙述,真实可信,能使人们对“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具体的感受,以真正明白太阳距离地球到底怎样远。这样引导,就使学生在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深切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2.理清顺序,训练语言的条理性

常识性课文,作者大多通过一定顺序来介绍事物间的联系,教学中可引导整体把握,理清顺序,理解联系,探究原因,从而对学生进行语言条理性训练。如:说明文阅读训练中有一篇文章叫《黄河象》,在学生自学感知、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这样引导:第一步:理清顺序。引导阅读课文,弄清楚大象是怎样一步步地变成化石的:天气炎热大象干渴进河喝水陷入淤泥变成化石;第二步:引导口述,要学生用“首先写了……接着写了……再接着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说说大象的变化顺序。第三步:说出联系。要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以显示上述各部分之间的因果联系:因为天气炎热,所以大象干渴;因为大象干渴,所以进河喝水;因为大象进河喝水,所以陷入了淤泥;因为大象陷入淤泥,所以最后变成了化石。第四步:再现思路。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科学家的推理思路:沙土里的站立着的黄河象的骨骼化石,这说明这里以前是河流,而且黄河象陷入了河中的淤泥里;黄河象陷入了淤泥,说明黄河象可能是口渴了到河里来喝水;黄河象到河边喝水,说明它可能是口渴了;黄河象口渴了,说明天气可能很热……这样,就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和语言的条理性。

3.提供模式,提高口语表达的规范性

在教学实践中,一旦学生的表达总是不够完美,我们不妨给孩子提供一些可行的模式,规范他的语言。例如:《课程标准》中的八种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排比: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夸张:故意地夸大事实,突出事物地特点;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设问:引起人们思考,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对偶:句式更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又如在记叙文阅读中不易做好的题目---概括事件:

我们不妨提供给他这样的一个公式“什么人”+“做什么事”+“什么结果”。主旨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再如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举例子:准确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当然,这只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可以规范的表达还有很多,对于那些不太会表达的孩子,这些模式就显得太重要了,而对于那些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我们还是鼓励有创意的回答。

参考文献:

[1]张建权.试谈常识性课文阅读中的语言文字训练[M].

上一篇:教师应合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 下一篇:剖析学生写作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