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对提高教师素养的指导意义

时间:2022-10-21 02:50:26

三严三实对提高教师素养的指导意义

摘要:高校教师素养之优劣,关系着学生培养的质量。为了促进学校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高校需要切实落实提出的“三严三实”理论。文章分别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六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三严三实”理论对提高教师素养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师;三严三实;素养

教师素养之优劣直接影响学校培养人才之成效,当今高校校园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创新能力,这与教师素养有直接的关系。提高教师素养,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生力军。为此,提出的“三严三实”对于提高教师之素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严以修身

教师良好素养的形成,需要磨砺。教师的磨砺需要从两方面做:一是正确认识修身,修身是为师者最重要的任务。教师修养之厚薄,直接影响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若是修养深厚,学生则会对其产生敬畏爱戴之心,达到信其人,信其道之效果。如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众多弟子跟随左右不离不弃。东汉大儒郑玄其人品学养,得到当世之人敬佩,甚至黄巾军遇见其本人因仰慕其德行都叩拜避让,而不扰乱其居住地。这正是他们深厚修养的表现。为师者只有对修身有了认识,提升修养而砥砺实行,方能在学生中树立威望。教师对修养之认识,就是使其产生自觉之心。有了自觉之心,方能做到表里如一。作为一名教师,倘若自己没有提升自身素养之意识,即使外部环境给予奖惩,也只能做到徒有其表,未能深入内心,则不能将“道”贯彻于日常行为生活之中。有此自觉之心,则会对自己工作负责,其学习工作动力不因名利之得失而受到影响。

二、严以用权

作为一名教师,需知晓自己之权限,以防,更不能用职权之便侵害学生利益。当今一些教师因利用职务之便侵害学生利益之事见于报端,引起社会公愤,给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抹黑。可以说,传道授业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力,首先,教师有权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如有的教师善于讲故事,有的教师善于说理,有的教师善于使用传统方式教学,有的教师善于合作教学等。若规定所有教师只能使用一种方式上课,则每个教师擅长的教学方式则不能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其次,教师有选择教材之权力,使用不同教材教学,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会不一样。其三,教师有考查学生之权力。不管使用何种方式考查学生学业,只要能够反映学生本人之真才实学,都是可行的,不必拘泥于一种方式,毕竟每个人都是兴趣爱好不同的个体。教师除了知晓自己的权力,还需懂得合理使用权力。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当谨慎,所讲所论皆需有理有据,且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益,若是不然则易流为浮词俗语易惑乱人心,有损学生高尚品德的养成。

三、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严以律已,才能得到他人尊重。作为教师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一言一行皆要负责。若是对自己言行能负责,即使犯了错误也能得到他人谅解。如战国时代赵国良将廉颇,因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被赵惠王封为上卿。因廷叱秦王赢政,辱其群臣,保卫赵惠王声望有大功,故廉颇常瞧不起蔺相如,曾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1]而蔺相如从大局出发,若是外出,常引车避匿于廉颇车马,两人最终成了刎颈之交。教师只是一凡人非圣人,怎能无错,有了过错不可怕,可怕在于不思悔改。假如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内容有错误之处,被学生发现指正出来,老师不但不承认错误,还利用老师权威打压学生。教师若是出现这种行为,就是不能做到严以律己之表现。

四、谋事要实

教师谋事当为学生一生幸福着想,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学生在校求学,教师若能帮助其过上一种有创造性的生活,便是实事。创造活动若是能镶嵌于生活中,生活便有了意义,个体便能感知到幸福。“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生活动力,这是一个明显的真理。如果不去或不能追求幸福,生活就毫无意义。”[2]教师谋事要实,在于引导学生怎样追求幸福生活。人需要衣食住行方能生存,因此,教师们普遍有一种观念,认为教会学生生存是第一要等之事。教会学生在社会上生存技能是对的,若是把教会学生生存当做教育目的却是不妥的。人没有面包会饿死,可是仅有面包也不行。面包只能养活肉身,却不能滋养心灵。“所有幸福都来自创造性生活,重复性活动只是生存,而生存只是一个自然过程,无所谓幸福还是不幸,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活就活,该死就死,其中并没有什么意义需要争论。而诸如亲情、爱情、友谊、艺术和真理都是人类最富创造性的成就,它们都以纯粹意义性的方式存在,所以永恒,所以不能被消费掉。”[3]学生若是只学会了生存,不懂得怎样去生活,幸福对他便是陌生的,伴随他的可能只是空虚迷茫。“所有能够被消费掉的东西,无论是物质还是———让叔本华不幸言中———都只能带来痛苦,因为它们一旦被消费掉,生活就结束了。幸福生活等于创造性的生活。”[4]这就要求教师要认识谋事要实,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帮助学生过上一种创造性生活。五、创业要实创业要实对于教师来说,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科研。科研水平之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能力之强弱,从事科研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科的前沿问题,可以把相关学科最新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教师从事科研,目的是能为人类社会服务,同时通过科研提升自己对世界的认识,通过科研提高素养。在名利诱惑下,一些教师易把从事科研作为猎取名利之工具。若是以此种心态做科研,即使投入巨额资金,也不会有什么真创造真发明。科研要实,首先,教师对科研本身要有强烈之兴趣,兴趣是从事科研活动最主要动力。如一个人若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在名利诱惑下,可以成为这一领域之专家,但是不能成为大家。要想通过做科研,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若是有人认真踏实的做了一辈子科研,还是没有什么伟大的发现,就判断这个人没有什么贡献,显然是不公的,也是对科研的肤浅认识。所以,做科研要有兴趣还要有能坐冷板凳之精神。六、做人要实做人贵在诚实,诚信乃立身之本。作为教师,比其他行业更需要“实”。因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皆有影响。教师对于做人要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对人当以诚相待。以诚相待,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而是一诺千金,因为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一个老师答应学生的事,若是不能按时兑现,则会失信于他们。其今后说的话,就没有学生相信了,他自己也就失去了威信。古往今来,有很多人因遵守诚信而树立德望,如曾子杀猪、韩信报恩之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季布因“一诺千金”而使他免遭祸殃。也有人因失信于众人而上演国破家亡的画面,如周幽王烽火戏诸候。教师若要获得学生尊重,则要对学生信守诚信,这是一条不变的铁律。孔子曾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5]。教师做事要实,就是教学生做真人。学生若是不做真人,就做假人,对自己对社会都有无穷的危害。另一方面,做人要实不仅表现在遵守诚信,还体现在做事方面要实,要做实事,不做虚事,更不能弄虚造假危害他人。对于教师,做事要实表现在课堂上说话应讲实话,实话就是真话,只有讲真话,才能赢得学生尊重,才能开启学生心智。若是讲漂亮的假话,虽能赢得学生一时鼓掌,日后对学生成长必有害。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2443.

[2][3][4]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43.23.

[5]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373.

作者:龙定江 单位: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安顺学院人文学院

上一篇:电子科技企业信息安全技术探讨 下一篇:电力生产项目规划和投资计划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