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时间:2022-10-21 12:30:2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谁应拥有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谁又在掌握着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正是教育学的“应然”与“实然”矛盾的真实写照。学生在课堂学习主动权上理论上的拥有与实践中的缺失,在根本上限制着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笔者认为教师要适当地“后退”,给学生行使学习主动权腾出时间和空间,退到学生能够行使学习主动权的位置。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一个活跃多彩的课堂呈现在我们面前:个人积极发言,小组激烈讨论,争做小老师……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体现了学生最真实的自己。学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解放天性的环境,可要让学生成为“孔子门下的‘贤人’”,关键还在于教师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始时学生可能对这种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不太适应,加之学科的难度增大,训练量增加,教师讲课的速度加快。容量扩大,对于有些问题,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些招架不住,措手不及。这些情况都很正常,关键是我们教师要设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退到认知起点,让学生通过反思形成问题意识

教学的起点在何处?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一个已知点关于原点、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结论,故以此为起点,启发学生对这个十分熟悉、相当简单的结论进行思考,促使学生认识其本质,产生问题意识,让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

把同类、相近的题目前后合并,分小块分别进行系统讲评,变分散为集中就能保持知识的一致性和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从而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查漏补缺,并较好地完善认知结构。

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并不时地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在进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各小组积极发言,互相启发,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有的方法虽然不够简洁,甚至比较笨拙,但也反映出了他们的积极思考。允许学生对习题的“评价”做出“反评价”。

学生经由讨论、交流、协商,自然生长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比较自然地达到教师预设的目的,改变了以往教师直接、生硬的控制方式。在学生出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既有利于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把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动力。

二、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实例形成知识生长的支点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 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 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指出这个问题需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再如,让学生课前调查七年级各班在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中,分别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人数及团体总分等情况。并将收集到的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经过学生的调查活动,教师将该节的教学放入了实际背景中,放入了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并对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避免了单纯地制图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既应具有可操作性,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时间,使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三、引导探究,让学生通过经历形成知识架构的方法

教学“同底数幕的乘法”时,教师首先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2x3·3x2。学生很快进入“愤啡状态”,各种答案不断出现如2x3·3x2=6x5,2x3·3x2=6x6等,谁是谁非?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纷纷尝试、猜测、讨论,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办法。教师通过设计2x3·3x2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有理数乘法、有理数乘方)与当前的课题之间的认知冲突,不但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还为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指明了方向,并与以后的单项式乘法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整节教材的探究脉络。

布鲁纳有句名言“我们教一个科目,不是去建立一个有关该科目的小型图书馆,而是要学生自行思考,像一名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史学家那样去探索历史,投入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所以教师在准备一节课时要精心,心装学生,归纳技巧,拓展发散,创新思维,让学生得法,从而切实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率。

成功的教育应以学生为起点,以兴趣为桥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以鼓励学生为基本教育方法,以使学生成功为原则,才能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上一篇:课堂——学生享受学习乐趣的舞台 下一篇:拓展英语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