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寒冬的温暖

时间:2022-10-21 12:09:40

生于寒冬的温暖

《寒风吹彻》是我国西部散文作家刘亮程“唯一一篇写冬天的文字”。每读散文《寒风吹彻》,常从字里行间读出丝丝凉意,甚至有时有种坐在大西北的冰天雪地之中的感觉,种种况味,牵引出诸多感慨唏嘘,感叹生命的孤独之寒冷。但又恰是每次于感慨唏嘘之时,从那丝丝凉意和种种况味之中,品咂出痛极而成的旷达、悲极而生的博爱,体味出冷极而涌的炽热,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颂扬。现就这两个方面,做如下的阐述。

一、生命的孤独之寒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生活中的普通人被“寒风”吹彻的事情。

十四岁的“我”在一个寒冷冬日的夜晚去沙漠拉柴火,由于是一个人前往,“我”感觉到“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以致一条腿被冻僵,到家以后,面对父亲“怎么拉了这么点柴,不够两天烧的”的质疑,“我”选择了不吭声,耽误了最后的救治时间,那条冻僵的腿被永远地留在那个冬天。

一个寒冷的早晨,作者主动让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老者进屋,递给他一杯热茶,这些并没有能够温暖这位冰冷的老者,半个时辰后,他朝我点一下头后离开了,我们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一个生命被留在了冬天。

同样,年老多病的姑妈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每次都让我们兄弟几个带信等天热了让妈妈来喧喧,母亲每次都是望望我们,然后忙着做她的事情,她还要带着自己的五六个没长大的孩子过完冬天。姑妈所说的那个天热就这样一直没有出现,她死在了一个冬天。

这些被寒风侵蚀着的普通人握着自己余下不多的日子艰难地生活着。

究竟是什么样的寒风吹走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是什么使得刘亮程笔下的生命是那么的渺小和脆弱?

我们看到:十二岁的“我”顶着寒风独自一人砍来半车柴火,得到的却是父亲的不理解或者说是责备。这位无名无姓的老者,面对陌生人的善意,没有说一句话。姑妈一直希望母亲能过来喧喧,而母亲忙于自己的生活,无法顾及。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陌生的老者,“我”那条冻坏的腿和年迈的姑妈都是死于孤独的寒风。这种孤独源自于刘亮程对生命与众不同的敏感。现在的“我”拥有火炉,但是“我”无法温暖十四岁时的“我”,刚从冰窟窿里爬出来的“我”,冻僵了双脚的“我”。其实质就是说时间在不停流逝,没有什么可以永远不变。这样的个体生命在面对瞬息万变的时间时就会产生一种无人对话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会从肉体开始慢慢地侵蚀一个人,直至吞噬他的整个精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二、生命的悲悯之热

当这样的孤独来临,我们是否真的只能坐以待毙?文章中我们确实也看到了老者和姑妈的离世。刘亮程论及这篇作品时也说“那些太寒冷的文字,可能不适合孩子阅读。”难道这篇作品就只是要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冰冷?

十四岁的“我”经历了这个冬天,学会了隐藏温暖,学会了将隐深的温暖用于自己多年的爱情生活。这是作者对自己受到误解的生命产生了悲悯之情。在往后的生活中,作者突破了对自我的珍惜,由一己之痛上升至对他人痛苦的敏感。后来,作者将爱的炉火带给了一位浑身结满冰霜的陌生人。面对老者死亡的结局,作者依然相信“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他不愿意述说。姑妈的那点微薄的希望,“我们”也是一再向母亲转达。姑妈的离世让作者决定要“常过来和母亲坐坐”,“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刘亮程对自己生命的悲悯,上升至对他人,对众生的悲悯,他的作品也就不再是冰冷,而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坚韧生命的热烈,是在艰难的生存压力之下,聚积出的炽热的力量。我们从中可以读出他历经磨难后的顽强执着,遭遇坎坷后的淡定从容,遍尝辛酸后的深沉博爱。

责之深,只因爱之切。作者在看似平淡实则炽热的叙述中告诉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有自己必须面对的“寒风”,我们不是舞台上的英雄,我们做不到轰轰烈烈,我们能做的只有承担,或者是去承受生命之重,仅仅因为我们是人,是高贵而自尊的一群人。我们不能否认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贫穷、冷漠、忙碌等等,这些很可能会让另一个人的生活陷入困境,甚至绝境。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而推断“寒风吹彻”,是讲深入骨髓的人间冷漠,恰恰相反,文章是说普通人在与时间对抗过程中,收获了那些支撑着人生的温暖。

在文末,作者说道:“我围抱着火炉,烤热着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面对寒风,“我”和“我”的亲人们都一样,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一样怀揣悲悯之情,“我们”一样积攒着温暖,“我们”一起承担“寒风”。当“我”变成“我们”之后,孤独之寒也就渐渐消解,“我们”就是温暖的另一个名字。”在这里,作者不仅表达出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的生存况味,而且在角色上完成了“个人成为全体,刘亮程成为我们”的成功转化,让我们感受到他痛得悲怆,爱得彻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

上一篇:浅谈作文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反思